袁澤蘭
摘 要:高中作為基礎教育的最后階段,是學生的重要轉折點。作為一名高中物理教師,應該深入理解新課改教學理念,不能只做一個教授教材知識的“教書匠”,應該積極探索新時期高中物理教學的新思路,轉變教學觀念,利用創新型的教學方法和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物理學習的興趣,提高物理課堂教學質量。結合多年高中物理教學經驗,針對增強高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展開了以下研究。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體會
隨著新課改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不斷推進,教育部門對物理學科的教學目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理學科是高中各學科中難度相對較大的一門學科,學生要想完全掌握物理知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高中物理教師不僅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并且還要多開展實驗教學環節,增強學生的課堂體驗。另外,還要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促進學生探究意識的提高,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一、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提高學生的探究意識
物理屬于自然學科,且與生活密切相關,多少人在物理學研究方面傾注了很多的心血,并且取得了偉大的成就,這都源于他們的科學意識和創新精神。高中物理教師肩負著人才培養的重任,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科學意識的培養,使學生養成探究知識的習慣,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高中畢業后,學生將步入大學,學生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培養都將影響著學生未來的學習和深造。因此,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為學生講授課本知識,還應注重學生科學意識的培養,使他們形成較強的探究欲望,為他們今后進行物理研究奠定基礎。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包含很多科學性的物理知識,教師應結合教學具體情況,有意識地為學生滲透科學意識,使學生樹立獨立思考的意識、問題意識、探究意識和創新意識,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講《牛頓第一定律》時,筆者將一塊木板放在講臺上,推動木板之后,學生會發現木板在動,不推則不動,然后問學生:“這是為什么?”生活中還有很多類似的事例,這說明有力作用于物體,物體才會運動,讓學生明白這就是物理現象。
二、加強物理實驗,增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對于物理學科來說,教師要做好物理實驗,讓學生通過直觀的現象去理解物理知識理論和概念,這樣方便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很多物理知識都可以通過物理實驗進行演示,所以,高中物理教師做好實驗教學,對物理教學效果具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在講《曲線運動》一節時,筆者利用飛鏢為學生演示物理的曲線運動,飛鏢在空中的運動方向就是曲線的速度方向,飛鏢擊中地面的方向就是曲線運動的落地方向。這個實驗易操作又有意義,學生對飛鏢都很熟悉,這樣一種利用學生生活中熟悉的物品進行課堂演示,能夠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曲線運動的原理和規律。又如,在講《機械波》一節時,筆者會用機械波演示儀將機械波的形成過程及傳播過程反復演示給學生,并讓學生分組討論、分析并歸納出機械波的形成過程和傳播過程、機械波在傳播過程中介質中質點的振動先后順序、每個質點的起振方向和波源起振方向之間的關系等,通過聯系和反饋,學生都會掌握此知識點。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利用成功的實驗來演示物理教學內容,能夠使學生對物理知識產生感性的認識,比任何的講解都具有說服力。
三、精心設計課堂內容,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有時會發現實際教學效果與預期教學效果存在一定的差異,究其原因,教師忽視了學生的具體學情,不注重教學實踐反思。因此,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具體教學要求和學生的實際學情精心設計教學活動,不斷反思教學方法、教學工具和教學目的等方面的問題,并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積極改進,優化教學結構,從而增加學生的課堂體驗,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楞次定律》這節課時,這一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筆者在做課堂設計時,認真研讀教材內容,精心設計實驗步驟突破重難點。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邊做實驗邊理解知識,將抽象的楞次定律轉化為具體、形象的內容,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掌握知識點。事實證明,通過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而且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促進學生物理綜合學習能力的提高。
總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依據新課改的教學要求,不斷反思教學方法,與時俱進,不僅要注重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還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同時,還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的性格特征、學習能力、認知特點等設計教學活動,并注重與學生之間的課堂互動,增強學生的課堂體驗,提高學生物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高中物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左傳輝.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的幾點體會[J].新課程學習(中),2012(10):111-112.
[2]王常青.高中物理教學的幾點體會[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7(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