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荔

人生的道路上,找到適合自己的目標非常重要。怎樣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目標呢?
羅曼·羅蘭說:人生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明確的目標。的確,看得見的目標很重要。
侄子報考的是一所普通大學,他的目標只是本科。我問他為什么不報考名校,他說名校是掛在樹梢上的大桃子,可望不可及,與其摘不到大桃子,不如摘個成熟的小桃子,這樣沒有太大的壓力,還有業余時間發展愛好。后來侄子又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畢業后應聘在一家年薪豐厚的合資公司,目前在國外工作。
心理學家說:人的行動有了明確目標,并能把行動與目標不斷地加以對照,清楚知道行進速度與目標之間的距離,動機得到維持和加強,就會自覺地克服一切困難,努力到達目標。
美國著名作家賽瓦里德說:“當我放棄我的工作,打算寫一本25萬字的書時,我從不讓自己過多地考慮整個寫作計劃的繁重。我想的只是下一段,不是下一頁,更不是下一章如何去寫。整整6個月,我除了一段一段地開始外,我沒想過其它方法。結果書自然寫成了。”
有這樣一個實驗,組織三組人,讓他們分別向10公里以外的村子出發。
第一組的人既不知道村莊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遠,只告訴他們跟著向導走就行了。剛走出兩三公里,就開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時,有人抱怨為什么要走這么遠,何時才能走到頭,有人甚至坐在路邊不愿走了。越往后,他們的情緒就越低落。
第二組的人知道村莊的名字和路程有多遠,但路邊沒有里程碑,只能憑經驗來估計行程的時間和距離。走到一半時,多數人想知道已經走了多遠,比較有經驗的人說:“大概走了一半的路。”于是大家繼續前行,當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時,大家情緒開始低落,覺得疲憊如泥,而路似乎還有很長。當有人說:“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來,加快了步履。
第三組的人不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一公里都有一塊里程碑,人們邊走邊看里程碑,每縮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陣的快樂。行進中他們用歌聲和笑聲來消除疲勞,情緒一直很高漲,所以很快就到達了目的地。
年少時,我們都胸懷大志,給自己一個很高的人生目標,其實,成就一個輝煌的人生,不僅要有遠大的目標,還要給自己確定一個合適的小目標。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許多人做事虎頭蛇尾,半途而廢,并非因困難大,而是沒有合適的目標,目標的遙遠和艱辛讓人感到氣餒,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先從心理上潰敗。
而一個小目標,往往我們會充滿信心地去完成。為什么不把自己的目標分段呢?一幢大樓是由一磚一瓦砌成的,成功者懂得循序漸進,努力把手頭的事做好,注重細節,每天進步一點點,成功的蜜汁就會慢慢地浸潤我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