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 丹
(四川省大件運輸公司 助理工程師)
近年來,國內大件運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運輸對策的采用和運輸線路的確定上,周愛蓮等研究了大件產品公路運輸的安全影響因素,主要包括車輛的可靠性、穩定性及通過性。申世杰等在理論算法研究的基礎上進行計算機仿真,開發出安全管理系統。許少白等主要對公路大件運輸的途經道路安全進行了研究,并詳細論述了安全評定過程及安全標準。袁雪莉對公路大件運輸過程中沿途彎道、橫坡、縱坡、橋梁等復雜的道路狀況,設計并開發了一種基于 C/S架構的公路大件運輸安全管理系統。從理論上講,這些文獻研究的關于大件運輸的問題只是大件運輸安全問中幾個具體的問題,總體研究偏理論化,實踐意義小,在降低運輸風險、實現安全運輸方面收效甚微。本文在識別和研究大件運輸事故風險的基礎上,根據分析結果制定和采取有效的風險防控措施,對保證大件運輸項目順利安全地完成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傳統的風險分析方法包括安全檢查表法、預先危險性分析(PHA)、失效模式法等。但是這類方法只能從定性的角度對危險源進行分析,無法與安全管理相聯系,而采用Bow-tie方法就能把安全風險分析的重點集中在風險控制和管理系統之間的聯系上,可以幫助安全管理者系統地、全面地分析安全風險,不僅能從視覺上完整且形象的描述事故從發生到結束的全過程,而且能將危害事件發生的原因提出來單獨進行深入分析進而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Bow-tie這種分析模型最早是在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大學一堂關于帝國化學工業公司危害分析的課程中出現的,它是一種高度可視化的而且在各企業和公司內部很容易進行操作的風險評估方法。其模型如圖1所示,它將威脅、事故、后果、預防措施和恢復措施幾個關鍵因素之間的關系以領結的形式描繪出來。左邊采用事故樹分析法的原理來構造,一一列舉出可能導致特定頂上事件發生的危險源及有害因素;接下來,分析對于每一個危險源、與其對應的有害因素可以采取的控制措施;領結的右邊依據事件樹分析法的原理來構造,一一列舉出對事故導致的后果進行恢復或者補救的措施及事故未及時控制住而進一步發展可能導致的二次傷害。

圖1 Bow-tie模型
本文數據來自某大件運輸公司安全科工作人員提供的2013年發生的13起安全事故,通過公司具有五年以上大件運輸項目實施經驗的專家進行問卷調查及資料分析,對事故信息進行統計分析數據,13起事故中,碰撞 8起,接近其 2013年總事故數的62%,而剩下5起事故有4起是擦掛,也屬于碰撞的一種,所以對大件運輸碰撞事故進行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后果,為某大件運輸公司采取措施預防事故,調整企業決策提供依據。
Bow-Tie 方法從危險源、頂級事件、威脅和后果的相互關系詳細說明風險,其通過以下步驟幫助實現風險分析過程:添加地點、添加危險源和頂級事件、添加威脅、添加后果、添加屏障。
根據Bow-Tie方法的分析步驟分析之后公路大件運輸碰撞的Bow-tie圖如圖2所示。

圖2 大件運輸碰撞事故Bow-tie分析圖
采用Bow-tie分析法對大件運輸碰撞事故的分析結果,可知其事故原因,根據事故原因制定針對性的控制措施如下:

表2 事故原因及控制措施
由于大件運輸事故的特殊性、復雜性和危險性,其事故成因更具有動態性、隱蔽性、綜合性和因果連帶性,采用單一分析方法很難對其進行全面分析,本文采用Bow-tie與故障樹分析法相結合,通過識別風險因素、設置風險屏障、采取風險控制措施,有效預防事故的發生。本文就Bow-tie方法和故障樹分析法在大件運輸碰撞事故這一實例中的具體實施步驟進行了描述,提出針對根本原因的防控措施,對大件運輸基層的管理、現場的操作都具有很強的適用性,筆者認為其能夠達到較好的效果,具有較強的實際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