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埃及特派記者 曲翔宇
“這是中國領導人18年來對以色列最重要的訪問”——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22日用這句感嘆歡迎來訪的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并稱這是對以色列“極大的鼓舞”。法新社23日稱,王岐山是自2000年中國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訪問以色列后,18年來到訪以色列的最高級別中國官員。盡管以色列是美國的盟友,但中以兩國都希望繼續推動雙邊關系發展。而據以色列媒體稱,針對以中快速發展的關系,美國政府官員近期甚至向以色列方面表達了“關切”。
據中國外交部消息,10月22日至30日,王岐山將訪問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和阿聯酋四國。“從長城到哭墻”,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23日以此為題報道稱,王岐山下飛機后不久,就在以色列官員的陪同下參觀了耶路撒冷老城的哭墻,之后在以色列總理府受到內塔尼亞胡夫婦熱烈歡迎。王岐山率領大型商貿代表團訪問以色列,恰逢以中貿易額2017年突破100億美元大關,今年7月又同比增長15億美元。同時,中國還對以色列基建項目有大額投資,包括海法港、阿什杜德港的擴建,海法卡梅爾隧道及特拉維夫輕軌項目等。其中一些項目,還引起美國的關注。
“中國副主席的以色列之行顯示兩國關系正在升溫。”美聯社22日評論稱,以色列和中國已成為緊密的貿易伙伴,中國對以色列農業、水資源利用及環境科技領域的進步興趣濃厚,以色列同時是中國游客的熱門旅游目的地。報道稱,王岐山與以總理內塔尼亞胡共同主持召開中以創新合作聯委會第四次會議是此行的亮點。德國TEKK網絡電視23日稱,中以創新合作聯委會機制于2014年建立,旨在促進兩國各領域的創新合作。一些中國公司已經在以色列建立研發中心,包括華為、小米和聯想等。2017年,有近14萬中國人訪問以色列,這一數字是2015年的3倍,訪問中國的以色列游客人數也達到5.2萬人。有以色列官員稱,許多中國學生來到以色列學習,兩國之間的科技合作越來越多,“以色列人和中國人現在彼此更熟悉,不再相互隔閡”。
“發展以中關系是件非常好的事”,以色列外交部亞太司副司長吉拉德·可安22日在以色列《國土報》發表署名文章稱,以色列正在向東看,東方也在看以色列。2017年,在兩國領導人共同推動下,中以建立“創新全面伙伴關系”,中國的領導層用實際行動發出響亮而明確的信號,鼓勵更多人前往發達而富有創新活力的以色列投資興業。“中國現已成為以色列繼美國之后的第二大出口市場,兩國自貿協議談判已進入深水區,若能成功簽署,將使以色列出口商在中國市場更有競爭力。”
“以色列和中國的親密關系引起美國擔憂”,以色列新聞2臺22日報道稱,特朗普政府至少3名官員近期接觸以色列方面,詢問以在與中國發展“什么樣的關系”。以方回應稱,以色列和中國的關系不涉及安全問題,雙方的合作僅包括民用技術。
以色列是美國的傳統盟友,兩國軍事關系非比尋常。2000年和2005年,以色列兩次在美國的壓力下取消對中國的軍售計劃。近年來,中國在以色列基礎建設領域的投資引起美國的警覺。《國土報》22日引述以色列官員的話稱,以中關系發展可能帶來國家安全方面的隱憂。文章稱,以色列授權中國企業參與該國北部港口海法港的運營,引起該國情報部門官員不滿,認為此舉“沒有衡量國家安全及外交影響”。海法港一直為美國第六艦隊提供設施服務。有美國前官員近期稱,中國參加運營后,美國第六艦隊可能棄用海法港。▲
環球時報2018-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