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宇
摘 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直以來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極其重要的思想資源,而高校也是研究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前沿陣地。本文從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統文化基礎分析入手,著重探討二者的內在聯系,進而研究高校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大學生體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助益作用。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9-0027-02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從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方面展開,這三重規定充分汲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構成了社會價值的基準導向,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厘清二者內在的邏輯聯系,有助于我們更加深刻地體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礎
任何一種思想價值觀都是長期發展演變的結果,都有其產生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基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長在中國這片土地之上,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是歷史和文明孕育出的先進理論。
首先,從國家的角度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要求。對國家富強文明的追求貫穿于中國傳統社會和傳統文化之中。“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古代的先哲們早已認識到了國家的富強對社會其他方面的巨大作用,沒有國家的富強就不會有人民的幸福生活。只有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有效保障,國家的文明才能走得更遠。中國作為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的文明古國,更需要繼承和發揚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其次,從社會的角度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要求。公平正義是傳統道德社會所追求的目標之一。《論語》中提到“不患寡而患不均”就是對國家公平提出的要求。在社會改革不斷推進和深化的今天,人們急需樹立公平公正的社會觀念。此外,孟子提出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觀點,主張民貴君輕,為保障平民的權益,樹立民本思想,同樣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思想來源。第三,從個人的角度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了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要求。中國傳統儒家社會之中的理想人格是君子。君子是整個社會的道德理想人格,是禮的外在體現。“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通過沛然莫之能御的內在道德能量外化去體現出天地大道。現代社會對人民的道德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更需要人們的道德自律。此外,《周易》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種個體不斷追求超越與突破的精神不僅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代社會所迫切需要的。
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聯系緊密。依靠著優秀的傳統文化資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獲得了強大的生命力。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邏輯聯系
我們現在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于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之中,是新時期社會主義環境下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新發展。教育是傳承文化的方式,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我們也能找到很多引導大學生更好地體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益之處。
(一)國家層面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這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也是核心價值觀中最高層次的要求。中華民族歷來具有集體主義的思想特征,始終把國家利益放在最前面,舍小家為大家,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岳飛精忠報國都是很好的例子。在高校中,我們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也充分加強了大學生對這四項要求的認知。中國古人很早就提出了“國富民強”的思想,體現了中華民族長久以來對“富強”這一理想目標的不懈追求,特別是近代以來,面對外族侵略、國家衰敗、民族危機的局面,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前赴后繼,苦苦探索實現國家富強的路徑和方法,當代大學生正是在接受這種教育后,不斷努力學習,奮發有為,為實現國家的富強目標而積極奮斗的。現代民主的思想產生于近代的西方社會,但中華民族也一直存在著“以人為本”的民本思想,從春秋戰國時孟子的“民貴君輕”思想,到近代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再到新文化運動中的“民主”“科學”,一脈相承。在如今高校中廣泛開展的誦讀經典圖書系列教育活動,就可以很好地加強當代大學生對“民主”的認識。《易經》中的“見龍在田,天下文明”是中國古代對文明的最早敘述,我們中華民族很早就有了文明的曙光,并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明成果。現如今高校開展傳統禮儀教育,倡導“講文明、樹新風”,都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文明程度。“和”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我們常說“家和萬事興”“政通人和”“和和睦睦”等詞,“和諧”便是“和”的概念中的一部分,在國家層面倡導和諧,有利于我們現代化國家的建設,高校通過開展《論語》讀書工程活動,也就使得“和諧”的觀念深入到大學生的思想意識中。
(二)社會層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這是核心價值觀中第二層次的要求。自由是人們的權利,我們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也要最終實現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發展,如今的高校為大學生們提供了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資源,使得大學生們可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而且有很大的選擇余地,這本身就是對大學生的自由的尊重,也就符合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平等”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佛教文化主張眾生平等,傳統美德提倡自尊自強,現如今高校開展的傳統文化教育因材施教,更加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學科的學生進行教學,實現師生平等交流,更是在內容和形式上使學生加深對平等的理解。公正的社會是人人期盼的社會,中國古代的民眾由于長期處在封建社會之中,受到官僚主義的壓迫,更是十分希望實現社會的公正,如今在高校開展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導學生公道在心、不偏不倚,力求做到充分聯系客觀實際,實事求是。“法治”是現代社會的必然要求,是現代公民所需要的生活規范。高校通過廣泛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法治”思想——章法有度,自成方圓,進一步提高了大學生的法治意識。
(三)個人層面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愛國主義教育始終是我們教育的核心內容,“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等著名詩句,都體現出了濃厚的愛國情結,我們在高校中開展愛國詩句橫幅展示宣傳活動,就可以有效地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另外高校組織大學生集體參觀愛國主義傳統教育基地,這種實地教育使得學生們身臨其境,更加深刻地學習愛國主義精神。“敬業”是社會主義公民的美德,這不僅有助于實現個人的價值,也有利于國家的建設和發展,新時期高校利用新媒體平臺等方式,宣傳傳統文化中恪盡職守、樂業奉獻的敬業思想,使學生通過新穎的方式受到了教育。古語云:“人無信不立”,我們現在也常說“誠信是金”,可見誠信對一個人的重要性。我們歷史上就有過“立木取信”“季布一諾”等許多關于誠信的故事。在高校中開展向傳統文化中的誠信人物學習活動,以誠信人物為榜樣,充分發揮榜樣作用,就很好地培育了大學生的誠信觀念。“善”是人類永恒的價值追求,具體到個人層面,就是要求我們做一個友善的人,一個友善的人必定會是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深入闡發推己及人、善心善行的思想,以此培養大學生的友善意識。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大學生體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助益
首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增強了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認同。高校應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機融合,讓二者在各自的教育模式下形成互補。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高校應該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加廣泛地融入其中,從而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在傳統文化中找到現實依托,通過開展如“學習國學,弘揚傳統文化”“誦讀經典,傳承中華美德”“體驗節日習俗,感受傳統魅力”等為主題的一系列校園文化活動,實現傳統文化與核心價值觀的理論銜接,進而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形式,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內涵。在教學設置方面,高校要結合學校的現實情況,有針對性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課堂,從優秀傳統文化中去挖掘教育資源,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深刻領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關系,讓學生在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認同。
其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增強了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動認同。高校應該重視社會實踐的育人功能,在豐富的社會實踐中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正確價值觀的形成與確立離不開社會實踐活動,因此,在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的過程中要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充分利用校內競賽、社團活動、志愿服務等形式,廣泛開展對學生成長有益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動,如:傳統戲劇表演、經典詩詞誦讀、紅色歌曲合唱等等,將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載體,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從德、智、體、美等多方面融入對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同時要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豐富的思想資源,深入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先進的理論不斷武裝自己的頭腦,指導自身的實踐,加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動認同。
最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增強了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認同。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棟梁,是新時代的人才,承擔著推動社會進步發展的重要使命,在不斷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也要善于認識自己、總結自己和發展自己。對當代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屬于思想塑造工程,要在學生三觀逐漸形成的重要時期,對其進行科學的引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注重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能夠在感動與共鳴中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民族自信,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認同、社會認同和歷史認同,使其樹立起正確的三觀、養成健全的人格,能夠自覺地抵制不良文化的影響,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認同。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2]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第1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
[3]方克立.關于馬克思主義與儒學關系的三點看法[J].紅旗文稿,2009(1).
[4]沈壯海.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樹人實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4).
[5]平章起,郭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傳統文化的三對關系[N].天津日報,2014-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