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斐嵐
合唱是音樂表演藝術的一個分支,深受大眾喜愛。社會生活、文藝舞臺與電視節目中常能欣賞精彩的合唱,在大、中、小學文藝活動中,合唱也備受師生的歡迎,每年,各大中小學常會開展以合唱為主導的歌詠活動。
合唱表演包括群體性合唱以及不同組合方式的重唱,其中,多聲部男聲、女聲,特別是四聲部男女混聲合唱,更有其獨特藝術魅力和強烈的音樂感染力,那多重聲部疊置發出的和聲共鳴,那令人神往的聲音色彩、強烈的力度與幅度變化、統一協調和諧均衡美……或氣勢宏偉、或清新優美、或活力充沛,使人震撼也讓人陶醉。補充一點,再往細分,雖有帶伴奏與無伴奏合唱之別,但同樣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
鋼琴琴童擔任伴奏,既能運用特長學以致用,豐富琴藝,分享合唱藝術之美,又能感受合作的快樂,為集體出力,受學校和同學的歡迎。高質量的“有伴奏合唱”,離不開指揮、伴奏與合唱隊員三位一體的合作演繹。打個比喻,指揮的作用如同掌舵手,伴奏則如同穩固而讓人放心的大船,承載著整個合唱隊駛向指定航向。你說,伴奏的責任是不是很大呢?
伴奏的前期準備階段,領到鋼琴伴奏譜,先要仔細讀譜和練習,如發現不懂之處做出標記,請鋼琴老師上課指導,及時糾正讀譜中可能存在的小差錯,掌握正確的彈奏方法和音樂表現手法等,盡力達到完整流暢。如果你的鋼琴演奏與視奏能力較強,則有利于更順利地拿下伴奏譜。可能的話,最好學一點樂理知識,幫助弄懂和聽辨合唱與伴奏中的調性變化、和聲進行等,再練一點即興伴奏,有利于找到技術困難的伴奏片段如何簡化的方法,或自己即興編配無鋼琴伴奏譜的合唱作品。當然,還要鍛煉當眾表演的勇氣,培養善于合作的心態,體驗大方有禮節的臺風。
那么,在合作練習和演出中,伴奏還要注意什么呢?
1.尊重指揮。指揮是合唱排練及演出的最高權威,也是作品的忠實解釋者,負責組織、引導全體成員盡力實現作曲家意圖。指揮手勢不僅是打拍子,還包括對作品風格、速度節奏、力度幅度、旋律句法、音響平衡等的全面指令。優秀的指揮,有強烈的號召力與凝聚力,能以極強的樂感與多種方法來調動情緒,以達到表演中的高度統一。而鋼琴伴奏不但要配合指揮引導音樂發展向前,還要展示音樂背景和烘托氣氛等,所以必須是指揮最默契的搭檔。比如,合唱即將開始時,伴奏要注視指揮“開始”的手勢示意,并微微點頭回應后才能啟奏,音樂進行中則邊看譜彈奏邊用余光緊緊跟隨指揮手勢前進,讓伴奏的句法、呼吸、起句、收尾都與合唱合拍,并牢牢把握音樂變化、節拍速度、力度幅度的準確與分寸……另外,每位指揮有其獨特的手勢與個性,伴奏者還要盡快熟悉并適應。
2.看合唱總譜。合唱總譜即合唱各聲部自上而下分行排列的樂譜加上鋼琴伴奏譜,它是作曲家的完整音樂構思,只有細心讀懂才更明確合唱各聲部的線條走向,分析出鋼琴伴奏與合唱各聲部進行之間的平衡(比如伴奏音量在旋律、和聲與低音進行中所占的分量)或者主輔關系(比如合唱與伴奏的相互襯托、呼應對答等),才知道彈奏中怎樣達到合作的最佳境界。
3.唱合唱歌詞(如沒有具體歌詞則唱音調)。伴奏者若深悟歌詞內容,運用氣息內心歌唱,就能更準確領會音樂的內容、情感與力度幅度等的升降變化,與指揮和合唱隊員一道融入整體音樂中,達到琴歌合一。
4.重視前奏(引子)、間奏(過門)及尾奏。前奏、間奏及尾奏中,鋼琴完全是獨奏,負有預示音樂性質、渲染作品氣氛、把控或調整速度以及轉折情緒、調性或節拍等作用,伴奏者一定要以自信的風度、自如的姿態、穩定飽滿的琴聲去準確漂亮地展示,啟發帶動合唱隊員,共同營造鮮明的音樂形象。
5.追隨指揮控制好節拍、節奏。從容冷靜地從頭至尾控制好節拍、節奏十分重要。如果伴奏者忽視“一切行動聽指揮”,徑自彈奏,就可能出現中途節拍不穩、速度忽快忽慢的情況,嚴重影響合唱的整體完美。當然,萬一遇到合唱成員不注意聽從指揮,擅自出現節拍、節奏搖晃,伴奏則要協助指揮,加強力度以明確節奏點去 “拉住或推動”。實在無法挽回時,盡量保持“底線”—與合唱同步,以消除“演唱與伴奏脫節、錯牙”的痕跡。
6.傾聽音量大小,把握音響平衡。根據合唱表演人數的多少,以相應力度去配合。比如:人數多共鳴大,伴奏音量就需要增加;反之,音量則要控制。但既不可音量過大掩蓋合唱聲音,又不可音量過小起不到作用。合唱中聲樂與伴奏二者常采用一唱一和相互呼應或此起彼伏前后追逐等創作手法,要根據作品的音樂進行隨時調整和平衡兩者音響,豎起雙耳留意伴奏的旋律、和聲、低音的音量比例與聲部進行等,為合唱創造出最佳伴奏效果。
最后補充幾句,從剛接觸合唱伴奏至達到較高水平必然有一個過程,除了踏踏實實“干中學”來總結提高,也與平日里鋼琴學習的悟性與勤奮、程度水平、練習方法、練琴多少……特別是對伴奏藝術是否摯愛相關。祝愿已擔任或很想擔任合唱、獨唱、器樂伴奏的琴童更加刻苦動腦,磨煉琴藝及伴奏技巧,虛心學習多積累伴奏曲目,成為琴童中受歡迎的伴奏小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