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琪
曾聽聞:“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的蘋果。”既然如此,何不直面缺憾,放聲長歌?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可就是這八仙之一的李鐵拐,卻跛了一只腳。明明已是仙人,為何擺脫不了肉身的殘缺?明明已得仙藥,為何醫治不了自己的跛腳?
難道這不是想顯示世上本無圓滿嗎?
花開花落,月圓月缺,大自然這一神奇的造物主已悄然提醒我們物無十全十美,更何況前人呢?君不見,梁山英雄好武藝,各有缺憾難開言。武松勇而殺戮成性,殺盡一府上下百號人口;李逵忠而行事魯莽,大事小事只顧一腔熱血;晁蓋義而才智平平,百年以后聲名湮沒無聞;宋江仁而一心招安,致使梁山最終走上末路。英雄豪杰尚如此,何況爾等平凡人?
由此可見,這世上并無圓滿。那么追求圓滿不也就成了虛妄嗎?倒不如直面缺憾,笑對風雨。
有人說,距離產生美,而我卻說,缺憾產生美。圓滿是遠處金碧輝煌的宮殿,而隔在宮殿與我們之間的鴻溝則是缺憾。正因為有了這道跨不過去的溝,我們才對完美產生了無限的遐想,它就像美人臉上的一層薄紗,不但沒有掩蓋她的美麗,反而使她的美麗更加神秘誘人。
正是有了缺憾,才有四時之景,才有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的浪漫傳說,才有了斷臂維納斯傳世的不朽奇跡……這些都是缺憾創造的美,也是它自身的美。
接受缺憾,從中發現美,何樂而不為?
然而,接受缺憾,并不意味著將缺憾放置一旁,任它在角落里蒙塵。雖然我們不能將一只被咬過的蘋果恢復原狀,但我們可以把它的芳香給予需要它的人,播下希望的種子,至明年生根發芽。
缺憾在一般人的眼中只是廢物,但在另一些人的眼中卻可綻放光彩。蘇軾一生屢遭貶謫,可謂歷盡坎坷。可他并沒有一蹶不振,而是“自愛鏗然曳杖聲”。他把缺憾釀成一壇酒,化成幾行詩。從此,歷史上少了一個能臣,卻多了一個貫通詩、文、書、畫的可愛的文人??梢?,無用不是缺憾,缺了“無用之用”的心性往往生憾。
蘋果因為芳香才會被咬,承認了缺憾,也就承認了芳香,唯此才能發現自己的美。
點評
本文的論證功力顯現于步步為營,邏輯性強。該生首先揭示出缺憾的屬性——客觀存在性;接著闡述了缺憾的價值——不僅能產生美,而且自身也有其獨特的美;最后指出對缺憾應持的態度——接受它,并從中發現美。令人拍案叫絕的是最后一點,該生從一只上帝咬過的蘋果上品出了“接受形之殘,釋放味之美”之理,從蘇軾身上讀出了“放下仕途之缺憾,成就文苑之完美”之理,相當中肯,頗具智慧。
評分
基礎等級37分+發展等級18分=5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