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清華大學公布2018年自主招生初試結果,對落選者還發出一份千字“暖心約定信”,鼓勵考生追夢不輟。的確,無論自主選拔,還是高考,一場考試,怎能輕易否定一個人過往的努力、別處的閃光點、士別三日的蛻變?考試不過是成長對你的考驗,就看你的追求有多執著有多徹底!夢想,且守且行,終會成真。
夢想還有 來日方長
親愛的同學:
你好!剛剛參加完清華大學2018年自主選拔的你,此刻在想什么呢?是在惴惴不安地等待結果,還是自信滿滿地開始準備接下來的復試?是依舊停留在高考的緊張情緒里,還是已經放松心情適當享受高考后短暫的閑暇?
我們非常欣賞你對清華大學的熱情與向往,拳拳盛意,感莫可言。
何其幸運,我們得以在茫茫人海中,與優秀的你相遇。
是你讓我們看到了年輕一代在藝術、體育、學科競賽等各類舞臺上耕耘青春,看到了青年學生身上的無限可能,看到了披荊斬棘、無所畏懼的青年精神。
對于你來說,參加清華大學自主選拔的這段經歷也許為你的人生帶來了經驗與成長;對于清華來說,這也是我們無比珍視的財富與寶藏。
但我們還是不得不遺憾地告訴你,在本次自主選拔中,我們未能給你理想的結果。
在來自全國各地的萬千優秀學生中做出選擇,并不是一件簡單輕松的事情。相反,抉擇過程十分艱難痛苦。因為我們清楚地知道,需要換位思考,需要無比謹慎,需要為每位考生閃著光的人生負責任。
而最終做出的決定,永遠是帶著遺憾與痛心的。正是這份遺憾與痛心,激勵著清華不斷完善招生選才體系。是你的出現,讓我們能更好地去反思與衡量“優秀”的意義。
相對于一個單純的結果,我們更想讓你了解:
自主選拔只是通往清華的道路之一,與清華結緣永遠都不會太晚。
你身上的閃光之處我們都看在眼里,這使我們相信,你在此前的每一天都付出了異于常人的努力,擁有了引人注目的積累與收獲。
自主選拔的遺憾只是宣布你我暫別,并不代表你我無緣。只要你執著追夢,清華園的大門永遠為你敞開。
人生的路口有很多,無論自主選拔,還是高考,都只是其中一個。
在我們備戰高考時,我們也曾以為高考就是人生最重要的分岔路,它會決定一生;但當真正告別那段歲月后,我們發現,其實它只是人生的一個短暫階段,它永遠不能定義“我是誰”“我能成為誰”“我的人生會不會有價值”……
未來的選擇還有很多。曾經無悔地奮斗過,沒有因為成就而沖昏頭腦,沒有因為挫敗而一蹶不振,這就是這段歲月給我們最好的禮物。
我們不愿刻意歷歷細數一路走過的艱難,因為夢想還有來日方長。
清華傳承的品質是自強不息,不要因為一次挫敗,就給了自己不去優秀的理由。我們期待你整裝待發,再次奔赴心中的芳華。
我們真誠地希望,這份結果對你能有所助益。希望它為你增加的是勇氣,而非自我懷疑,希望它為你帶來的是收獲,而非憂愁焦慮。
請你相信,我們珍視你的每一份努力、每一分熱愛。你的道路漫長,充滿奇跡,充滿發現,充滿奇妙的花火,與源源不斷的驚喜。
親愛的同學,去相信,去仰視,向著夢想的方向。祝愿你收獲最滿意的高考結果,我們期待著,當桃李芬芳,紫荊吐艷,與你在清華園的再次相遇。
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
2018年6月13日
1929年,清華大學外語系招生時爆出一條新聞,一位數學只考了15分的考生被錄取,這個人就是錢鐘書。
他的國文特優,英文滿分,才華之優轟動清華。總分在清華大學正式錄取的174名男生中,位列第57名。主管老師欲退不忍,欲取不敢,便報告了校長羅家倫。羅校長親閱試卷后立即定奪:此為奇才,破格錄取。
1977年,余華參加了恢復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次高考,他說:高考那一天,學校的大門口掛上了橫幅,上面寫著“一顆紅心,兩種準備”。兩種準備就是錄取和落榜,一顆紅心就是說在祖國的任何崗位上都能做出成績。我們那時候確實都是一顆紅心、一種準備,就是被錄取,可是后來才發現,我們都落榜了。
后來,余華在衛生學校讀了一年,被分配到小鎮上的衛生院,當了一名牙醫。
空閑時,他呆呆望著窗外的大街,突然不知前途在何處。可也就在那一刻,他決定改變自己的命運——寫小說,《活著》《許三觀賣血記》以及后來的《兄弟》得以問世。
1978年俞敏洪參加高考,英語只考了33分。第二年總分過了錄取分數線,英語55分,再度落榜。
1980年,他三度赴考場,僅僅用了40分鐘就交了英語卷子。最終,以英語95分、總分387分的成績被北京大學錄取(當年北大錄取分數線為380分)。
1981年高考,平常被語文老師譽為“很有前途”的遲子建作文“跑題”,僅得了5分。沒想到,這反倒成就了她。她說,我高考不理想,只考上了大興安嶺的一所專科學校,學中文。因為課業不緊,我有充足的時間閱讀從圖書館借來的中外名著,使我眼界大開。
遲子建感恩于“還沒怎么感受到挫敗,處女作就已在《北方文學》上發表”。第一份稿費,她可以給父親買瓶他喜歡的“竹葉青”酒了。
執導電影《臥虎藏龍》、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李安,生長在書香之家,卻不是“優秀”學生。父親希望他讀博士、當學者,請名師幫他補習功課,但他的成績就是不見起色。兩次考大學,他都名落孫山。
后來考上藝專影劇科,學芭蕾,寫小說,練聲樂,畫素描,李安的才華在藝術界漸放光芒。那時,他才感到“靈魂第一次獲得解放”,也才發現“原來人生可以不是千篇一律的讀書與升學”。
“人工智能”“區塊鏈”進入清華考題
2018年清華自主招生初試后,有人收到了暖心的安慰信,有人則幸運地拿到復試“門票”。從6月16日開始,2000多位初試闖關成功者進入清華考場,他們分別參加了清華自主招生、領軍計劃及自強計劃復試。復試內容包括綜合面試、學科/專業面試、體質測試。其中,體測包含身高、體重、肺活量、臺階運動試驗、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6項。
面試在清華第三第四教學樓舉行。一位浙江自強計劃考生介紹,面試現場有三位老師,參加面試的考生每人會有一份大概10頁左右的復印材料,內容涉及人工智能、高新科技和區塊鏈等熱點。進入考場后,老師會根據考生所看材料進行提問。該考生回憶了自己的答題過程:“有些說法不太妥當可以改一改,也有可能是文章提出的觀點你并不贊同可以反駁,還有就是文章結構可能有不合理之處,這些都可以展開說說,沒有標準答案。”
另一位來自上海的領軍計劃考生告訴記者,她也是根據材料進行面試,“材料里提到了人工智能和教師工作崗位的問題,像人工智能可不可以取代教師、人工智能怎么更好地為教師行業服務等話題”。
除面試外,清華還為考生安排了復試開營儀式以及專業嘉年華。考生憑準考證可進入清華學堂領取紀念品,家長也可到校史館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