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文絞

為什么人都喜歡往城市里湊?放眼全球,這一趨勢迄今依然有增無減。“城市化”大潮滾滾向前。經濟學家周其仁說,人不單單是所謂的社會動物,而且還是“傾向于集聚”的社會動物。在中國,20多座城市通過“人才新政”說明了這一點。在“人才新政”的表象之外,城市人口集聚的大方向早已明確
近日,海南發布了新的人口發展規劃,到2020年常住人口達到996萬人,城鎮化率60%;到2030年常住人口達到1248萬人,城鎮化率70%。
廣東省今年2月也發布了類似規劃,到2020年常住人口達到1.14億人,城鎮化率71.7%;到2030年常住人口達到1.25億人,城鎮化率76.7%。
再往前看,山東、江蘇、浙江、福建等20余個地方也發布了人口發展規劃。
指導全國人口發展規劃的綱領性文件,是2016年12月30日國務院印發的《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
記者根據公開資料,梳理了全國省級行政區到2020年的常住人口數量(香港、澳門、臺灣及未發布地區除外),排名前10的省級行政區整體并無太大變化,但人口數量和排名次序有所調整。
從常住人口看,達到億級的省級行政區將有3個,分別是廣東、河南和山東。值得注意的是,河南雖是戶籍人口大省,但常住人口數量不敵廣東,2017年末全國排名第三。
此外,不同于其他地方,北京、上海在人口表述上傾向于控制,如“北京常住人口2020年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上海2035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萬人”。
從排名次序看,河南人口有望超過山東,成為僅次于廣東的全國第二大常住人口聚集地。
東北三省,以及湖北、西藏和新疆,都沒有公布2020年的人口規劃數據。這其中,湖北應是比較特別的省份。2017年底,湖北的常住人口是5902萬人,全國排名第九。因此,湖北雖沒有公布數據,但按照2017年末的結果,2020年仍有望進入前十。
國務院人口發展規劃顯示,2020年中國總人口達到14.2億元左右,2030年達到14.5億人左右。到2030年前后,人口總規模達到峰值。
人口增長與流動的背后是經濟發展。因此,不妨從單個城市“人才新政”的邏輯跳出,轉而從國家城鎮化發展的角度觀察人口變動。
先來看兩組數字,中國常住人口的城市化率已經接近60%,戶籍人口城市化率卻只有40%。
“這意味著城市里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是農村戶籍。”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復旦大學人口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聶日明認為,他們限于戶籍,無法在城市享受同等的教育、養老等公共資源,這制約了經濟增長。
城市化是拉動經濟增長的引擎。
國家人口發展規劃要求,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2016-2020年,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年均轉戶1300萬人以上。這自然落在城市的肩上。哪些城市需要并有能力吸納人口呢?
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要嚴格控制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口規模,有序引導人口向中小城市集聚;長江中游、成渝地區等城市群,要進一步做大做強中心城市,加強對周邊欠發達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打造全國重要的人口集聚區;山東半島、海峽西岸、遼中南等東部地區城市群,要進一步加強區域內大中小城市聯動發展,增強對中西部轉移人口的吸引力;哈長、中原、關中、北部灣、山西中部、呼包鄂榆、黔中、滇中、蘭西、寧夏沿黃、天山北坡等城市群,加快形成更多支撐區域發展的增長極。
所以,2017年末北京、上海統計結果,人口不增反跌。武漢、成都、西安人才新政甫一發出,便吸引數十萬人落戶。倘若這樣表述還不夠明確,國家中心城市的確立更為直接。除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外,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發改委、住建部發函支持成都、武漢、鄭州、西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這4個城市均已發布人才新政。
聶日明認為,中國的城市化進入了新的階段。
十九大報告指出,未來中國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這里的不平衡包括區域發展的不平衡。而解決區域不平衡、拉動經濟增長需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