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滇鑄“崇禎”“弘光”“隆武”三朝年號錢考

2018-10-25 08:58:06劉舜強故宮博物院
中國錢幣 2018年2期

劉舜強 (故宮博物院)

有明一代,歷十六帝,享國276年。其中九帝鑄年號(紀元)錢十一種:大中通寶、洪武通寶、永樂通寶、宣德通寶、弘治通寶、嘉靖通寶、隆慶通寶、萬歷通寶、泰昌通寶、天啟通寶、崇禎通寶。由于在明代一度實行鈔法,同時白銀的貨幣化功能不斷加強,總體上說明代銅錢的鑄造量不算大,但是在明代的貨幣結構中,銅錢卻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嘉靖朝以后,國家的鑄錢規模不斷擴大,鑄局不斷增加,鑄成的銅錢數量也不斷增加。

崇禎通寶

天啟七年(1627),崇禎帝即位,十二月,戶、工兩部進崇禎新錢式。帝令每錢一文重一錢三分,務令寶色精彩,不必刊戶、工字樣[1]。崇禎皇帝在即位后于崇禎元年鑄造、發行了“崇禎通寶”年號錢,通行天下。在當時,開局鑄錢是有利可圖的一件事情。根據《明史·食貨志》載:崇禎元年,南京鑄本七萬九千余兩,獲息銀三萬九千有奇,戶部鑄錢獲息銀二萬六千有奇[2]。當時,鑄錢的機構除戶部、工部外,尚有湖廣、陜西、四川、云南及宣府、密云等地的錢局。崇禎三年,御史姚京提出在全國有條件的地方開局鑄錢的主張。他說:鑄錢開局,本通行天下,今乃苦于無息,旋開旋罷,自南北兩局外,僅存湖廣、陜西、四川、云南及宣、密二鎮。而所鑄之息,不盡歸朝廷,復苦無鑄本,蓋以買銅而非采銅也。乞尊洪武初及永樂九年、嘉靖六年例,遣官各省鑄錢,采銅于產銅之地,置官吏駐兵,仿銀礦法,十取其三。銅山之利,朝廷擅之,小民所采,仍予直以市[3]。結果是:帝從之。是時鑄廠并開,用銅益多,銅至益少。但是,隨著國勢的衰微,內憂外患的加劇,崇禎朝后的鑄錢質量下降,日以惡薄,大半雜鉛砂,百不盈寸,捽擲輒破碎。末年敕鑄當五錢,不及鑄而明亡[4]。

弘光通寶

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軍攻占北京以后,崇禎皇帝自縊景山,明朝滅亡。在江南的明朝官僚隨即在南京擁立福王朱由崧為帝,建立南明弘光政權。在福王朱由崧建立弘光政權后不久的當年十月,便鑄造、發行了“弘光通寶”年號錢。根據《三藩紀事本末》載:福王名由崧,神宗孫,福王常洵之子。洛陽陷,王避亂南下,次淮安。值甲申三月國變,南中府等官會議監國,鳳督馬士英移書史可法及兵部侍郎呂大器,請奉福王。……王至南京,以內守備府為行宮,四日監國,十五日僭即位,稱明年(1645年,順治二年)為弘光元年。……六月,命禮部鑄國璽,以金代之。……十月朔,命鑄弘光錢[5]。但是由于弘光帝在政治上的腐敗與不思進取,弘光政權持續不到一年時間,就被清政府消滅了。隨著清軍南下,弘光元年(1645)五月十五日大臣趙之龍、王鋒、錢謙益等獻南京城投降,二十二日,清軍俘獲逃奔蕪湖的弘光帝朱由崧。至此,弘光政權亡。

弘光政權覆滅后不久,新的南明政權隨之出現。順治二年(1645)閏六月初七,明福建巡撫張肯堂、禮部尚書黃道周及南安伯鄭芝龍、靖虜伯鄭鴻逵等,奉朱元璋九世孫,端王朱碩熿之孫唐王朱聿鍵稱監國于福州。閏六月二十七日稱帝,改福州為天興府,以是年為隆武元年[6]。然而,隆武政權建立僅一年時間便被清軍擊破,順治三年七月,清軍攻下浙東浙南,隆武帝出奔汀州,八月二十八日被清軍追及擒殺,隆武政權滅亡。

目前,明以后的錢幣文獻中對崇禎朝鑄“崇禎通寶”錢的記述比較多,學術界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不算少,由于篇幅所限,對于“崇禎通寶”錢的鑄造、流通情況,本文在這里不再贅述。

由于有清一代,南明政權鑄造的“弘光通寶”“隆武通寶”等錢被清代金石學者認為“偽號錢”,所以相關的史料記載并不多,而正是由于這兩種錢的鑄行時間相對較短,史料缺乏,直到目前為止對于南明“弘光”“隆武”兩朝的錢幣鑄造情況并不十分清楚,研究成果也寥寥無幾。

民國時期丁福保編撰的《古錢大辭典》輯錄了前人對古錢的研究與考訂,是一部重要的錢幣學著作。該書對“弘光通寶”錢記載如下:

福王名由崧,神宗第三子福恭王常洵之長子,崇禎十六年嗣封福王,甲申三月,京師失手,四月,兇問至南京,參贊兵部尚書史可法等迎立為帝,改元弘光……弘光小平錢,光幕外又有恩字、戶字、工字及星文。再一種有鳳字帶隸體,乃馬士英總督鳳陽時亦曾開局鑄錢,以鳳字別之。按鄒漪《遺聞》曰:甲申十月初一日,福王命鑄弘光錢(《新編》[《幕韻新編》—筆者注])。《明史稿·三王傳》:福王由崧,神宗第二子福恭王之長子,崇禎十七年五月壬寅立于南京,號曰弘光,順治二年滅之。鄒綺《明季遺聞》曰:甲申年十月初一日,命鑄弘光錢。培按:此錢徑七分,重一錢,通字從 ,有輪稍闊者,有弘字弓從,寶(寶)字下二點甚小,又有通從辶者,甚小。背有穿上一星者,通從辶者,一種面上下二字較扁小,輪稍潤。桒姓云:有穿上。者。迂存云:有穿上二星者。陳萊孝曰:弘光錢有正書、八分書兩種,背穿上有星及鳳字者。《錢幣考》:弘光錢篆書者,背有鳳字。張端木曰:弘光錢有八分書、楷書二種,又有幕文一鳳字者,鳳陽府所鑄也。培(翁樹培)按此錢八分書者,重七分背鳳字,亦八分體。嚴鐵橋有背鳳字者,但穿上作一楷書厘字,橫置向右,其痕似以印印者。培得于鐵橋,有背鳳一厘。翟萇生云:有背鳳二厘者。培按,弘光通寶幕貳穿右錢,徑八分,蓋當二錢,通從辶。《錢幕韻編》:弘光錢背有穿上恩字者。[7]。

隆武通寶

而對于隆武通寶錢的記載可見于《古錢大辭典》:

唐王名聿鍵,太祖九世孫,祖端王欲立其愛子,囚世子器墭于承奉司,王從之。崇禎五年襲位,九年復廢為庶人。福王時赦出,徙居廣西平樂府。福王北去,王適至杭州,鄭鴻逵等奉王入閩,稱監國,閏六月丁未,自立于福州,升為天興府,立妃曾氏為皇后,改元“隆武”……隆武錢有二種,大錢光幕,小錢背有戶字、工字及星紋。(《新編》[《幕韻新編》—筆者注])《明史稿·三王傳》:唐王聿鍵,太祖九世孫,順治二年閏六月丁未立于福州,建號隆武。順治三年,滅之。唐王名聿鍵,乾隆三十年。上諭,唐王朱聿鍵,不知何以作釗。《明史·嚴啟恒傳》曰:唐王時,擢嚴啟恒戶部右侍郎,總督湖南錢法。楊陸榮《三藩紀事本末》,唐王聿鍵,順治乙酉閏七月十五日,僭即位于福州,僭改元隆武。陳萊孝曰:隆武錢有大小二種,背穿上有星及戶工等字者。張端木曰,唐王鑄當二錢、小平錢二種。培按,此小錢徑七分強,重五分至一錢一二分,有輪廓闊者,從有 從者,通從辶者,通 者,背或穿上一星,有通從 隆從 者,武字或無點有點在橫畫之下。有隆從 通從辶者,背穿上一星。有從 從辶,武作者,有當二錢,徑八分,從 從辶。武字點在橫畫下。隆武通寶,幕戶,穿上。培按此錢徑六分強,重一錢。 從 ,通從 從コ,寶字下二點稍長作人背戶字稍匾。隆武通寶,幕工,穿上。培按,此錢徑七分,重八分,隆從 ,通從ユ從 。姜怡亭曰:近見隆武背上南字。以上《古泉匯考》。張端木《錢錄》曰:唐王建號于閩,乙酉閏六月十五日改元隆武,鑄小平錢當二錢。《三藩紀事本末》:唐王名聿鍵,端王碩熿孫。總兵鄭鴻逵等奉至福州。乙酉閏六月,諸將立之。改福州為天興府,以布政司署為行宮,改元隆武。鑄隆武通寶錢,今隆武錢有大小二種,又有背上戶字背上星者(《所見錄》)[8]。

《古錢大辭典》輯錄了諸多錢幣學者對弘光通寶和隆武通寶的鑄造歷史及錢幣版式,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另外,今人賴立川所編纂的《古泉雅集叢書》中分別有《弘光通寶》分冊和《隆武通寶》分冊,分別記載了各種版式的弘光通寶64種和各種版式的隆武通寶109種[9],對于兩種錢幣的版式研究也很細致入微,但是對于錢幣鑄地、鑄行時間的考證還不夠詳細。

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有相關文獻記載了云南出土大量明代崇禎通寶、南明弘光通寶和隆武通寶的事實,但是對于這些錢的性質及鑄造者的身份還沒有統一的認識。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很多學者指出云南出土的“崇禎通寶”“弘光通寶”“隆武通寶”錢并不是其當朝鑄造,而是永歷皇帝在云南補鑄的。

如:陳廷凡在《對幾種方孔圓錢的鑒別》中指出:“永歷帝到云南后也鑄過三種錢,即崇禎、弘光、隆武。此三種錢背面穿上有一星點,昆明一些墓葬中常有發現,可能是同時同地鑄造的”[10]。

湯國彥在《云南歷史貨幣》中談到大西軍鑄錢時也說:“公元1655年,李定國把永歷帝朱由榔護送到昆明,……還補鑄了崇禎、弘光、隆武等錢”,“滇鑄南明制錢,以背‘星’為特征”[11]。

云南省錢幣學會主編《云南貨幣簡史》中在介紹南明時期的貨幣時,專門列一節論述“補鑄崇禎通寶、弘光通寶、隆武通寶”的事情。書中指出:明代共有三次補鑄錢幣,第一次是嘉靖年間補鑄洪武到正德九種年號錢;第二次補鑄是天啟年間補鑄泰昌錢;第三次補鑄就是永歷政權在云南補鑄崇禎通寶、弘光通寶、隆武通寶。書中指出:“至今沒有任何史料提及弘光、隆武二朝曾在云南鑄錢……但在云南卻有大量的弘光通寶、隆武通寶出土或傳世。出土時往往是崇禎通寶、弘光通寶、隆武通寶三種錢幣混串穿在一起,除年號不同外,版式風格、錢幣大小、銅質銅色完全一樣,錢幣背面穿孔上方有一個‘星’點,三種錢背完全一樣……云南出土崇禎通寶、弘光通寶、隆武通寶背‘星’錢大多數沒有經過流通,顯然是同時同地鑄造又同時入土的。……這幾種‘星’背錢與其它版式的崇禎通寶、弘光通寶、隆武通寶錢風格不同,區別很大。”[12]但是同書中又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大凡補鑄錢幣,錢幣名稱(年號)表現的是從前的名稱,版式風格表現的卻是鑄造時的風格,體現貨幣價值的貨幣金屬,銅錢的成色與重量必須與鑄造時的通行貨幣相符,這樣補鑄的貨幣才能流通無阻,才能保證貨幣購買力的穩定。永歷政權在云南補鑄的‘星’背崇禎通寶、弘光通寶、隆武通寶也遵循這一規律。補鑄錢幣每枚重4克,合明代衡制一錢一分,錢幣直徑26毫米。崇禎通寶有‘禎’和‘禎’兩種版式。隆武通寶隆寫作隆(正隆),武字的點在下,寫作‘’。沒有流通過的上述三種錢幣出土時往往混串在一起,出土地點均在昆明,補鑄地點顯然在昆明,根據永歷政權前期以平錢為主,后期以小樣‘壹分’錢為主及這一時期錢幣依次減重的史實考證,補鑄時間應該是在永歷政權入滇,定昆明為滇都之時(公元1654-1656年間)。補鑄錢幣流通于永歷政權統治下的地區,以昆明為主。從傳世和出土的情況看,上述三種錢幣鑄量很大,是永歷政權中期的主要通貨”[13]。

其實這樣的認識,有一定的局限性。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看到任何的史料和確鑿的物證證明永歷朝在云南補鑄了崇禎通寶、弘光通寶和隆武通寶三種年號錢。

相對于中國的其他地方而言,云南開局鑄錢是很晚的事情。在明朝以前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云南地區的貨幣一直獨立于中央王朝的貨幣政策之外,長期以海貝做為實物貨幣使用而杜絕銅錢的流通。自明代中后期以來,由于云南得天獨厚的銅礦資源,它的鑄錢能力已經被明政府所注意。云南是中國金屬礦藏非常豐富的地方,銅的開采冶煉有二千年以上的歷史。明初通行鈔法,鑄錢不多。后來鈔法變壞,銅錢的需要量逐漸增大。弘治十六年(1503),京師和各省開始鑄錢。嘉靖時期大量鼓鑄,滇銅作為鑄幣材料開始受到重視。

嘉靖三十四年(1555)四月,兵科給事中殷正茂言:“兩京所鑄以銅價大高,得不償費。可采云南銅,自四川運至湖廣岳州……費工本銀不過三十九萬余兩,可得錢六萬五千萬文,值銀九十三萬余兩,工本外得利銀五十三萬有奇。足以少佐國家之急。”[15]戶部覆言:“……云南地僻事簡,即山鼓鑄為便。敕云南撫臣,以本省鹽課兩萬金,令藩臣一人督造”[16]。戊子,遣工部員外郎尚董往云南鑄錢。從嘉靖朝開始,滇銅已經成為國家鑄幣材料,云南也第一次成為國家的錢幣鑄造發行地。但是由于云南當地不接受銅錢,而以海 為貨幣,所以導致當地錢法壅滯,公私交病弊。嘉靖四十四年,云南停鑄銅錢。

明代真正鑄錢擬行于云南地區是萬歷四年。“萬歷四年命戶工二部,準嘉靖錢式鑄‘萬歷通寶’金背及火漆錢,一文重一錢二分五厘,又鑄鏇邊錢,一文重一錢三分,頒行天下,俸糧皆銀錢兼給”[17]。但萬歷八年,由于銅錢不被百姓接受,云南鑄錢的活動又宣告停止。鑄成的錢幣不得不運往貴州充當兵餉[18]。天啟五年五月,在云南巡撫閔洪學的建議下,明政府在云南開始了第三次貨幣鑄造活動。天啟五年(1625),云南重開錢局,次年夏鑄成七十余萬枚,在省城通用[19]。閔洪學的行錢舉措是成功的,自天啟六年七月開始,“天啟通寶”銅錢成為云南的法定貨幣,一切公私交易、賦稅、捐課均以錢為計算單位,云南貨幣統一于全國通行的幣制下。至崇禎時期,云南儼然已成為鑄錢大省。崇禎元年,各省鑄“崇禎通寶”錢。《明史·食貨志》:(崇禎)三年,御史饒京言:“鑄錢開局,本通行天下,今乃苦于無息,旋開旋罷,自南北兩局外,僅存湖廣、陜西、四川、云南、及宣、密二鎮……”[20]說明云南在崇禎年間在部分錢局停產的情況下仍在鑄錢,而且不斷延續。云南地區鑄行的崇禎通寶,是明代云南地區鑄造量最大,版式最多的錢幣,永歷朝補鑄“崇禎通寶”錢的可能性很小。

另一方面,在明朝滅亡(崇禎十七年,順治元年,1644)后到孫可望入滇(順治四年,1647)的四年里,仍然處于“明王朝”的政治版圖下,雖然經歷了“沙定洲之亂”,但實質上仍然是以奉南明朝廷為正統的地方管轄區的爭奪。

云南在整個明朝統治時期,管理體制和內地各省有很大的區別。除了在云南設立了都指揮使司、布政使司、按察司,后來又設立了巡撫以外,由于這一地區土司眾多,自洪武年間起沐英(封西平侯,其次子晉爵為黔國公)世代鎮守該地。沐氏家族不僅掌握了很大的兵權,在政治上和經濟上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換句話說,云南在明代處于世襲勛臣和地方流官的雙重管轄之下,兩者既互相配合,又常出現糾葛。1644—1645年,中華大地風云陡變,特別是張獻忠部入川建立大西政權以后,黔國公沐天波同巡撫吳兆元、巡按吳文瀛會商征調漢族和土司軍隊,以防止大西軍入滇,并準備接受南明朝廷的調遣。乙酉年(順治二年,弘光元年,1645)十二月初一,土司沙定洲以沐天波目無天子為由,發動叛亂,沐天波逃離昆明,逃往楚雄。丙戌年(順治三年,隆武二年,1646),沙定洲逼迫吳兆元代為向隆武皇帝上本,紀沙定洲討伐沐天波有功,不久就接到不知真假的圣旨封沙定洲為云南副總兵,沙定洲開始西進楚雄。僵持局面持續到了第二年,也就是丁亥年三月,孫可望進軍云南。此時在東南前線,隆武政權已經滅亡,而在云南沙定洲仍假隆武皇帝之名與沐天波相攻伐。在云南當地存留的一些當時的碑刻上,仍以“隆武”紀年。

在歷史文獻中,雖然還沒有見到云南在弘光朝時期鑄錢的記載,但可以明確的是,弘光政權成立后,云南處于弘光政權的有效管轄中。《明末滇南紀略》中有:(甲申)是歲十月,喜詔到滇,江南馬士英等已立弘光,改元大赦,滇南始知新主嗣位。十二月中,有原任按院陳蓋奉新君敕命,授以調募滇兵,監軍、監察御史到滇,一敕監軍併印,一敕監察倂印,于是徵兵各土司,賞賚有差,或出二百名、一百名不等。至滇未及一載,共調募幾二萬人。錢糧不繼,而布政唐勛揹餉不發,陳院親至濟用庫取銀一萬二千兩,收拾軍裝等項。開助餉例,勿論漢彝軍民,有能捐助銀一百兩或二百兩者,俱授職有差,滇民慕義者間應之。于是陳院整旅南下,意在匡復,一去聲息茫然[21]。可以看出,弘光朝在南京建立后不久就與云南留守的前明地方官員取得聯系,對云南進行政治管理,并在云南進行征兵活動,此時在云南鑄造“弘光通寶”錢是極有可能的。

而文獻中,對于隆武時期云南地區鑄造“隆武通寶”錢的情況卻是有明確記錄的。同在《明末滇南紀略》中有:浪傳弘光帝已崩,又云另立隆武……乙酉之六月,始接隆武之詔,改鑄隆武錢。突于七月,隆武帝遣翰林一、戶部主事一來滇開科,取解元任熙等三十八名赴命[22]。這段文字明確地指出了順治二年(乙酉,1645)后,云南進入了隆武政權時代,并鑄“隆武通寶”錢。云南的隆武時代從1645年六月一直持續到丁亥年(1647)四月間,在孫可望入滇后終結。因此,云南地區在“隆武”時期鑄行“隆武通寶”是確實可靠的,不存在補鑄之說。而這段文字中有“改鑄隆武通寶”一句,說明在鑄造隆武通寶錢之前,云南正在鑄錢,那么改鑄之前鑄造的貨幣極有可能是當朝的“弘光通寶”錢了。

另外從永歷朝廷在云南的境況看,永歷皇帝補鑄三朝年號錢是不可能的。順治三年(隆武二年,1646年)十一月十八日,明兩廣總督丁魁楚、廣西巡撫瞿式耜等擁戴明神宗之孫,桂恭王朱常瀛少子桂王朱由榔于肇慶稱帝,以次年(順治四年,1647)為永歷元年。永歷帝即位之初,收復了南方多省,但由于政權內部矛盾重重,在永歷三、四年后很多收復的失地又重新丟掉。

此時的云南卻已被以孫可望為首的大西軍余部控制。孫可望進入云南后,雖然在很短時間內就掌控了云南全境的軍政,先后鑄行了“大順通寶”和“興朝通寶”錢。但是他并不能再以大西軍的身份經營云南,他迫切地需要一個“正統”名分來號令云貴。他開始與南明永歷朝廷進行接觸,在與永歷朝廷進行多次交涉后,孫可望終于被封為“秦王”賜名朝宗,在永歷政權中有了合法的身份。這時他開始鑄造“永歷通寶”銅錢[23]。(1651,順治八年)辛卯春,楊道來自粵西,出永歷帝璽書,賊亦知掩泣,傳示滇南文武官,改年號,遵正朔,新鑄永歷錢,奉如寶,至是賊亦知有君也[24]。這說明,在順治八年,孫可望才在云南啟用永歷年號,開始鑄行永歷通寶錢。

大順通寶背下工字錢

興朝通寶背五厘

興朝通寶背下工字錢

興朝通寶背壹分

永歷通寶背下工字錢

永歷通寶背五厘

順治九年(永歷六年,1652)初,孫可望等將永歷帝迎至貴州安隆,但永歷皇帝已經成為了一個傀儡,喪失了一切的政治和經濟權利,永歷朝廷的日常開銷均由孫可望提供,時“歲至銀八千兩,米百擔上用,隨行文武官吏俸賞,全向秦王報銷”[25]。而當時的永歷政權“自扈從以外,

無一卒一民為朝廷有矣”[26]。殘明基礎已完全喪失,永歷政權已失去體制上的意義。與此同時,大西軍內部也矛盾重重,孫可望與另一位將領李定國發生內訌。1656年李定國擁永歷帝回師云南。次年孫可望率軍征討李定國,大西軍內部同室操戈。公元1658年,孫可望部降清,貴州、廣西均為清軍進占。公元1659年,清兵三路追逼,朱由榔無奈,于12月逃入緬甸境內。公元1662年吳三桂兵入緬甸,擒永歷帝。永歷帝進入云南后始終處于顛沛流離的狀態,無暇自顧,基本上沒有可能補鑄前朝的貨幣了。

因此,可以看出,云南存世的大量崇禎通寶、弘光通寶和隆武通寶分別是明代崇禎朝(1627年-1644年)和明朝滅亡后云南地方留守政府奉“弘光”(1644年10月-1645年6月)、“隆武”(1645年6月-1647年3月)兩朝年號鑄造的貨幣,并不是永歷帝在1655年后在昆明補鑄的錢幣。

永歷通寶背壹分

(本文由故宮博物院2013年度科研課題“清代三藩鑄錢研究”和中國錢幣學會2017年度科研課題重點項目“十七世紀云南貨幣鑄造史”資助)

注釋:

[1] (清)嵇璜等:《欽定續文獻通考》卷十一《錢幣考》,見于《欽定四庫全書》史部三八四,第626-627頁,臺灣商務印書館發行。

[2][3][4][19]《明史·食貨志》,《明史》卷八一,志五七。參見李洵:《明史食貨志校注》,第222頁,中華書局,1982年。

[5] (清)楊陸榮:《三藩紀事本末》,頁一—五,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6] (清)楊陸榮:《三藩紀事本末》,頁六,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7] 丁福保:《古錢大辭典》下冊,中華書局,第二二〇頁,1982年。

[8] 丁福保:《古錢大辭典》下冊,第四〇五頁,中華書局,1982年。

[9] 賴立川:《古泉雅集叢書》之《弘光通寶》分冊、《隆武通寶》分冊。

[10] 陳廷凡:《對幾種方孔圓錢的鑒別》,《云南文物》1986年6月,第十九期。

[11] 湯國彥:《云南歷史貨幣》,第17頁,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12] 云南省錢幣學會:《云南貨幣簡史》,第125-127頁,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

[13]云南省錢幣學會:《云南貨幣簡史》,第127頁,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

[14] 《明世宗實錄》卷四二一,嘉靖三十四年四月戊寅條。第7300頁,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影印。

[15] 《明世宗實錄》卷四二一,嘉靖三十四年四月戊寅條。第7301頁,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影印。

[16] 《明史·食貨志》,《明史》卷八一,志五七。參見李洵:《明史食貨志校注》,第221頁,中華書局,1982年。

[17] 根據(清)倪蛻:《滇云歷年傳》卷十二:“萬歷四年開局鼓鑄,而民間用巴如故,錢竟不行,遂以鑄成之錢,運充貴州兵餉,停罷鑄局。時萬歷八年也。”

[18] 以上見于《明熹宗實錄》卷六一,天啟五年七月丁亥條,及劉文正《滇志·藝文志》:“條答錢法疏”。

[20] (清)佚名:《明末滇南紀略》,《狩緬紀事(外三種)》浙江古籍出版社,頁三二,1988年。

[21] (清)佚名:《明末滇南紀略》,《狩緬紀事(外三種)》浙江古籍出版社,頁三二,1988年。

[22] 關于孫可望鑄錢的情況可以參見本人的《“興朝通寶”考》(《故宮學刊》總十八輯,第234-246頁,故宮出版社,2017年)和《略論孫可望鑄錢》(第三屆中國金融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2017年,石家莊。)

[23] (清)吳偉業:《滇寇紀略》;第127頁,抄本,國家圖書館藏。

[24] (清)佚名:《明末滇南紀略》,見于《守緬紀事(外三種)》,頁五一,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

[25] (清)王夫之:《永歷實錄》,卷十四,頁一二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动态图|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日韩区欧美区| 一区二区自拍| 亚洲香蕉久久|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国产一级毛片网站| 亚瑟天堂久久一区二区影院| 国产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成无码网WWW|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就|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成人影院| 色天堂无毒不卡| AV色爱天堂网| 91欧美亚洲国产五月天| 午夜国产小视频| 人妻丰满熟妇av五码区|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波多野结衣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欧美色综合网站| 欧美成人亚洲综合精品欧美激情| 五月丁香在线视频| 高清色本在线www| 亚洲美女操| 欧美午夜久久| 青草视频久久| www.亚洲色图.com|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麻豆精品在线视频| 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永久免费无码成人网站|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19p| 制服丝袜国产精品|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久青草免费在线视频| 婷婷丁香在线观看| 九九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日本在线国产|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91免费在线看| aaa国产一级毛片| 国产免费怡红院视频| 国产精品一老牛影视频| 久久精品嫩草研究院| 波多野结衣AV无码久久一区| 成人中文在线|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99re在线视频观看| 老司机午夜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久成年黄色视频| 久久亚洲日本不卡一区二区| 久久网欧美| 5388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美女扒开下面流白浆在线试听 |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国产aaaaa一级毛片|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97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欧美|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国产精品高清国产三级囯产AV| 国产黄视频网站| 国产呦视频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在线91| 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 男女男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毛片在线直播完整版| 婷婷五月在线视频| 高清码无在线看| 国产精品免费福利久久播放|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的av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 人与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