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方舟
(河南大學體育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學生運動會作為學校層面開展的大型學生活動之一,蘊含著一系列的核心性價值,學生運動會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構成,對促進學生生命成長有著重要意義。媒體作為獲取信息與傳遞信息的工具,對學生運動會進行全方位的報道,只有分清側重點正確獲取信息,才能更真實地傳遞正能量,才能讓大眾更加深入了解學校體育的重要性。本研究以全國第13屆學生運動會為個案,分析媒體的特點、門戶網站體育頻道的報道方式及時段和內容等。在滿足理論依據的前提下,探究媒體對學校體育賽事的關注層面、報道頻率,并從中發現學校體育賽事通過媒體報道凸顯出來的問題。
第13屆全國學生運動會舉辦時間為2017年9月4日到9月16日,在10家電視及網絡媒體上最先報道本屆運動會相關資訊的是8月24日19:37遼寧電視臺的遼寧新聞,新聞播報報道了第13屆全國學生運動會遼寧代表團舉行出征儀式,央視對本屆學生運動會的第一則報道出現在9月3日CCTV5的體育晨報,4min12s的報道中,主要介紹了1 800多名杭州的大中小學生為運動會開幕式付出的努力、經歷的艱辛和從中得到的收獲。本屆學生運動會開幕式主導演崔巍介紹了學生運動會開幕式與奧運會和G20峰會的不同及特色。
由表1可知,電視媒體對本屆學生運動會的開閉幕式的報道6則,總時長764s,占總時長的27.2%;賽況的報道6則,總時長537s,占總時長的19.1%。由此可見,媒體對開閉幕式的關注程度高于賽況。除了開閉幕式和賽況的報道內容外,學校運動會有別于其他大型體育賽事的方面無外乎學校體育教育本身,以學校體育賽事反映學校體育教育意義的內容多以網絡媒體報道為主。如9月4日中央電視臺CCTV5特邀嘉賓張彬所說,結合時代主題和黨中央對學校體育的要求,以這一屆運動會為例,無論是開閉幕式還是賽事安排,都凸顯出以學生為主,以教育為主的特色,從本屆運動會得到了啟示:讓體育提升學生幸福感。

表1 電視媒體報道比例
體育新聞最重要的載體是新聞媒體,其中報紙媒體作為傳統媒體具有重要的地位。如《中國體育報》《體壇周報》等專業性報紙,這種國家專業性報紙是對體育實施專門報道的重要途徑,富含賽事活動、體育新聞數據信息等諸多內容。但經過查閱各大報紙電子版官網和紙質版、體育專業的相關報紙,例如《中國體育報》并沒有對本屆學生運動會進行報道,而將近總數一半的報道出現在《中國教育報》上,有11篇之多。本研究根據這一現象分析如下。
表2統計了3家國家級報刊和4家地方報刊對本屆學生運動會的發表日期、報紙版面和報道內容。在這24篇報道中,有13篇都刊登在同期報紙的第1版面,諸多頭版頭條說明在所報道的報紙媒體中,對本屆學生運動會的關注程度比較高,然而報道總數量50%的報道量都出現在《中國教育報》,并且有6篇是頭版,其中有4篇為專題評論性文章。根據這一現象可見,不同種類的報紙對體育賽事進行報道時在選取新聞角度和新聞題材中存在一定的差異,新聞報道的比重也是不一樣的,主要原因在于形式多樣的報紙對體育賽事進行報道時會存在偏向性,并展現出多樣的價值取向。

表2 報紙媒體報道一覽表
著名記者馬年華談及他本人采訪巴塞羅那奧運會的經驗時說:“一是往背后挖,二是往深處挖。”對于以文字和圖片作為主要傳播載體的紙媒來說,電視媒體和網絡媒體呈現不了的地方才是紙媒最值得留意的領域。馬年華所講其含義在于報紙媒體報道應在新聞的廣度和深度上做文章,應發揮報紙報道在這2方面的優勢,將傳播的觸角伸到電視及網絡媒體無法覆蓋的地方。報紙媒體報道的這種特點在本屆學生運動會中也得以充分展現,根據圖1得知,報紙報道對本屆學生運動會的關注內容分為這4部分,其中關注運動會籌備5篇,占23%。雖然篇幅少,也沒有電視媒體那么生動的實時畫面和風趣的解說,但在深度上電視媒體卻是無法與之抗衡的。如李小偉在《中國教育報》2017年9月8日第8版發表的一篇關于賽事籌備的一篇文章《簡約辦賽也不失風采》,2 000字左右的版面除了介紹本屆運動會的規模和主題意外,還在領導機構、場館改造、賽事組織、接待、安保和志愿服務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報道,一則對運動會賽前的深度報道不只是讓大家了解了賽事的情況,更重要的是宣揚了那些為運動會做出貢獻的人身上那種拼搏精神和體育人文情懷。
“體育傳媒拉近體育距離、體育傳播凸顯教育意義。”媒體報道層面已不僅僅停留于體育信息,而更關心體育賽事背后的人和事。所以,這使得人們加強了對體育事物的關心和理解,也通過大量多層次的報道對學校體育、青少年健康和教育問題的了解更加深入。針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問題,結合體育育人功能和競技體育精神,映襯出國家建設“體育強國、教育強國”的方向,媒體對學校體育賽事的傳播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更符合了國家大力推進學校體育改革發展,為實現“體育強國夢”起到了無可代替的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