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月
(云南師范大學,云南 昆明 650500)
隨著信息技術的更新,我國教育的發展也在不斷遵循戰略選擇: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中也強調,教育信息化工作要堅持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1]。信息化教育的核心本質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這也為當前高校“大學計算機”(非計算機專業)的課程混合式教學注入了新鮮血液。
信息素養的研究起源較早,在對其概念界定上各國學者的說法各異,但總結來說,是指在數字化時代下,運用多媒體工具獲取加工信息,達到解決問題并創新的一種素質。信息素養由三大要素構成,分別是:信息意識、信息能力、信息倫理[2]。基于此,國內學者也紛紛提出了信息素養的要求,如信息素養六大技能、信息素養八大能力等。
混合式教學的概念目前也尚未有統一界定,其中包含有“教”與“學”兩個層面。混合式學習起源于在線學習(Online-Learning)中的電子化學習(E-Learning),混合式教學是將傳統教學和在線學習相結合互補[3],利用學校現有的課堂教學以及多媒體中的教育資源,在課上和課下不同學習環境下進行混合,旨在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習效果。
根據信息素養的三大要素、信息素養六大技能、信息素養八大能力,本文提出培養信息素養的五大要求。
(1)確定目標,依據問題及需要,確定解決問題的目標和需要的信息;(2)獲取信息,運用各種多媒體及網絡技術工具,搜集提取關于目標的相關需求信息;(3)加工信息,對相關信息進行判別、篩選、分類、評價、分析和編制;(4)完善信息,通過學習型社會的構建及信息的分享,使信息更加完整、更有價值性;(5)規范信息,嚴守法律法規及信息倫理,自覺對信息加以規范使用。
目前種種調查顯示,高校大學生信息素養水平一般,信息意識、信息能力以及信息倫理等三大構成要素都有很多亟待加強和提高的空間。針對此現狀,基于信息素養的五大要求,本文設計出混合式教學模式—以“大學計算機”課為例。課程的上課形式為“理論+上機”,學習過程分為課前、課中、課后3個部分,具體教學模式設計如圖1所示。

圖1 教學模式設計
準備階段,教師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課程學習方式為小組合作學習,利用數字化學習平臺,如QQ微信移動平臺、藍墨云班課及雨課堂等作為支持載體,對學生提供小組建立、發布公告、上傳學習資源、作業下載以及在線討論等功能。課程采用任務驅動,每節課都會有相應學習任務清單,其中包含個人任務與小組任務兩大部分。
課前,教師在數字化學習平臺發布相對應任務清單,基于“確定目標”這一信息素養首要要求,學生下載任務清單后,確定學習任務及問題。依據課程資源和自主學習,對學習所需資料進行收集查找,初步理解和思考,完成個人學習任務,進而實現“獲取信息”的信息素養的第二大要求。在線上線下不同學習環境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小組成員討論交流,經過“加工信息”對知識進行總結,完成任務清單中小組任務。
理論課中,基于信息素養中“完善信息”這一要求,教師根據每節課的任務清單,對學生進行引導。各學習小組選派代表進行小組任務分享匯報,匯報形式多樣,可用PPT或音視頻等,而后由小組其余成員進行信息補充說明。分享匯報后進行組間互評、教師點評。在混合式教學環境下,學生提出課前自主、協作學習中的疑問,教師給予講解反饋,對信息完善總結。
上機課中,基于信息素養“規范信息”的要求,教師根據理論課中學生的疑問,布置上機實驗操作;學生通過上機實驗及相關模擬測試,進行鞏固訓練加以強化。教師再次通過學生操作情況進行個性指導、共性講授,提高技能遷移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規范使用信息的意識。
課下,教師發布新一輪學習任務清單,學生進行自主、協作學習,課下又變為了課前,由此形成課前—課中—課后(課前)往復的循環,將教學的新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態度與情感最終轉化為信息素養。本文通過遵循信息素養的五大要求,將混合式教學發揮其“混合”的最佳效果,真正將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到極致。
本文以“大學計算機”第五章第二節“電子文檔的圖文混排”為例,對于以上設計,開展基于信息素養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課程選用超星學習通為數字化學習平臺,QQ群為課程輔助載體。實施過程如表1所示。

表1 課程實施過程
以此次授課學生為調查對象,在超星學習通平臺,對當前基于信息素養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發起調查問卷,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調查問卷

續表2
小組制作的電子小報如圖2—3所示。

圖2 辯論賽海報1

圖3 辯論賽海報2
QZT:以前學習模式是老師講得天花亂墜,學生只需負責聽課,把要考試的搞懂就行;而現在,上課還有另一種模式:同學自己講,老師來點評,老師作相應的補充與講解。老師同學可能講的是同一個東西,但對學生效果是不一樣的。這樣的上課方式也給了我們很多鍛煉的機會和解決問題的愉悅感。
WXZ:剛開始對于計算機我只會看視頻,現在會登陸學校校園網,也會做PPT或網上查資料。我們不僅學到關于信息技術等計算機方面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了一種學習方法,而且同學間坐在一起進行思想碰撞的感覺很好,也為其余課程的學習提供了借鑒的方法。
由實踐效果分析可知,混合式教學模式將自主、合作學習與課堂教學相互結合,實現了教師主導下學生為主體的理念[4]。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基于信息素養的五大要求能夠讓學生對知識掌握更好,同時具備信息素養的能力,并將知識遷移進行實際問題解決,這在信息技術教育和終身學習中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