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潔 李茹玉
今年9月,劉楠出版了一本書《創造你想要的世界》。在書里,她回顧了自己從求學到創業的整個經歷:北大碩士—外企員工—全職媽媽—母嬰電商平臺蜜芽創始人。
“一旦走上了創業之路,你會發現‘隨時完蛋‘快要成功了這兩種壓力會推著你不得不投入百分之百的心力和熱情,而這些寶貴的熱情早晚會隨著生命的衰老消失掉。如果年輕時有好的想法,何不去嘗試創業呢?它就如夢想這種蠱惑人心的病毒一樣,萬一成功了呢?”劉楠在書中寫道。
打造一個獨角獸公司,融資超過20億元,入選福布斯“2018中國商界25位潛力女性”榜單……劉楠做到這些用了7年時間,而未來的道路依然充滿挑戰與懸念。面對《環球人物》記者,她講述了創業路上的一次次機遇與選擇。
如果按照人生的固定劇本,劉楠本來應該是跨國企業里的一名高級白領。2002年,她考入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6年后碩士畢業,進入全球知名的美國陶氏化學公司,這也是中國名校畢業生的一個常規選擇。
“畢業時對未來沒有太多概念,覺得在外企工作比較體面,升職加薪,很順的一條路。但當你離開校園,不用再考第一、追求比別人更優秀,也就失去了坐標。那種感覺挺痛苦的,因為你不確定化工行業是不是自己擅長和喜歡的。”劉楠說。
更重要的是時代變了,外企的職業前景不再像上世紀90年代那樣蒸蒸日上。隨著中國互聯網經濟的蓬勃發展,本土新興行業、新興企業層出不窮,更加充滿活力。用劉楠的話說:“在這樣一個時代,如果你所處的是一個下沉的賽道,肯定會覺得不夠激動人心。工作一段時間后,我意識到自己適合的行業是零售、快消、互聯網。”
2010年,劉楠懷孕后從陶氏化學辭職,第二年女兒出生,她做起了全職媽媽,并從中尋找到了新的事業方向。
“我想給孩子用世界上最好的母嬰產品,但每天都在焦慮安全問題。”劉楠在網上結識了很多初為人母的女性,發現這種焦慮感在中國消費者中普遍存在。英文不錯的劉楠經常從外國網店購買產品,很快成為“媽媽圈”里的意見領袖,不少素不相識的媽媽請她代買母嬰用品。2011年底,劉楠創建了一家小小的淘寶店,取名蜜芽寶貝。
本來只是隨手之舉,誰想無心插柳柳成蔭。兩年間,蜜芽寶貝通過口碑傳播,取得了銷售額超過3000萬元的業績。
2013年,杭州一家互聯網公司出價700萬元現金和部分股權,希望收購蜜芽寶貝。劉楠拿不定主意,通過北大校友會找到了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
“我去找徐老師,想征求意見,要不要把店賣了。結果他跟我說,你不要賣,我給你投資。那天從他家回來,我整個人都是蒙的。”劉楠對記者回憶道,“我當時不知道拿了別人的錢意味著什么,不敢輕易答應。徐老師是6月提出投資的,我直到12月才同意。”
次年,整合為跨境電商平臺的蜜芽網站正式上線,主打進口母嬰品牌限時特賣。劉楠四處招兵買馬,在短時間內組建了新的團隊。隨著網站銷量的不斷增加,蜜芽開啟了一輪接一輪的融資。2015年9月,公司完成1.5億美元D輪融資;2016年6月底,平臺月度交易額超過4億元人民幣。
母嬰用品不是新興行業,跨境電商更不是藍海。天貓、京東、網易都在做跨境電商業務,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對電商來說,兩件事最重要:一是供應鏈,即你的商品;二是流量,即你的用戶。我們屬于起步早的,贏得了發展時機,但到2018年,大家都開始做跨境,我們在供應鏈方面不再具備競爭優勢,必須從流量方面尋求新的突破。”劉楠說。
作為大眾傳播專業的碩士,劉楠很清楚意見領袖在社會傳播領域的重要作用。創業前,她自己就是“媽媽圈”里的意見領袖,良好的口碑直接催生了她的淘寶店生意。而現在,她的目標是讓更多媽媽成為帶動產品銷售的意見領袖,乃至成為蜜芽平臺上的創業者。
“我們不找男性,哪怕他擁有的資源再好,仍然缺乏對兒童用品的透徹了解。而女性有切身體會,能身體力行。我們會告訴她如何選擇商品,至于發貨、與品牌方談合作,則由我們負責。我們希望在100個城市找100個媽媽,作為蜜芽的新一代合伙人。”
在劉楠看來,口碑是母嬰用品最核心的價值。作為CEO,能直接聽到用戶的反饋是她非常看重的一件事。為此,她專門設置了一個郵箱,并定期瀏覽公司微博,收集一線消費者的意見。
曾經有個微博用戶,給劉楠發了一篇長長的投訴,說外包裝紙箱特別軟,把商品給壓破了,當時在社交平臺引發了關注。劉楠與其溝通后,發現問題出在公司為了降低倉儲和物流成本,把紙箱費用壓縮了10%,導致紙箱變軟了。“這就是一個典型的管理層坐在會議室里拍腦袋做的決定。這對我是個警醒,任何決策都不應該是看著財務報表、吹著空調做出的,至少要到第一線,讓用戶來投票。”
劉楠對記者坦言,創業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說實話,如果當時知道創業這么苦,可能就真不拿(徐小平)那個錢了。”公司的每一個問題、每一個節點都是對創始人的嚴峻考驗。“但如果品質沒問題、用戶體驗做得好,消費者自然是會使用、支持的。”
對于母嬰用品,很多消費者對國產品牌仍然顧慮重重,覺得質量上與國外品牌存在差距。劉楠則表示,其實國產品牌的硬實力已經趕超國外,真正的差距更多是在軟實力方面。
“我們做了這么久的跨境采買商,我自己認為,中國工廠在制造實力上一點都不輸國外,甚至更加扎實。但是差在哪兒呢?差在對市場和用戶的理解,差在產品設計等方面。”
比如,一些工廠明明做工很好,卻不敢用最好的材料,怕做了之后賣不出去,賠錢。還有一些產品在功能設計上不夠先進,比如國外常見的輔食機、硅膠圍兜,國內都缺乏類似產品。
劉楠創立蜜芽的時候,很多中國媽媽都想買進口母嬰用品,而當時的購買渠道很少。現在,跨境購買渠道非常豐富,劉楠卻發現中國媽媽對進口商品的熱情正在下降。
“其實大家都愿意買物美價廉的商品。過去是因為質量沒搞好,讓大家失望,所以才像驚弓之鳥一樣購買高價進口商品。現在,國產商品的質量不斷提高,消費者的意愿也發生了變化。我們就想與國內商家合作,推出一些真正物美價廉、設計更新潮的國貨品牌。”
2017年,蜜芽制定了“新國貨品牌戰略”。根據電商平臺上收集的消費者反饋,蜜芽與生產廠家合作,有針對性地推出適合中國媽媽需要的母嬰用品。“我們定了3個原則:一是最好的原材料和最好的工廠;二是要有設計感,產品顏值要高;三是所有產品出廠后,全部拿去檢測,而且必須是世界級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這樣的產品主打平價高質路線,是目前市場上的一個空白。”
劉楠認為,母嬰行業未來5年的發展機遇不再是進口商品領域,而是真正有中國特色的新國貨品牌。但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要把握這個機遇卻需要立足當下,實實在在地去努力。正如她在自己的書中所說:“未來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對未來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獻給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