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奔跑在長長的沙灘,去撒哈拉感受黃沙拂面,或者在公園爬假山時,有沒有想過:這些司空見慣的沙子、石頭又有什么作用?
猜測1:制作石雕
猜測2:填海造路
猜測3:滅火
……
我打賭,你會想到無數種可能,但肯定不會把沙子、石頭跟高端昂貴的芯片聯系在一起!
純度99.999999999%
1787年,科學家拉瓦錫首次發現:看似普通的巖石、沙子中,蘊含著一種特別的元素:硅!而硅是制作芯片的最核心材料!
想想看,地球上浩瀚無垠的沙漠、漫長的海灘、巍峨的山脈巖石……硅元素在地球上有多少呢?這么說吧,它占了地殼總重量的25.7%,僅次于氧。大到礦石、巖石,小到土壤、黏土、沙子,都有它的氧化物存在。
在任何時候,想要完成“進化”式的華麗變身都極其不易。要從沙子、石頭提煉出純硅,也相當有難度,尤其是在芯片中使用的硅純度必須高達99.999999999%!
怎樣達到這樣的高純度呢?
1.要不厭其煩地把沙子、石頭(二氧化硅)加熱到1600-1800℃——好比在鍋里熬沙子一樣。還原成的硅純度為98%。
2.使用氯化氫提純出多晶硅,純度99.99%。
3.進一步提純,形成固定一致形態的單晶硅,純度99.999999999%。
看看硅的厲害吧!
1.光纖通信:取代笨重的電纜,一根頭發絲那么細的玻璃纖維,可以同時傳輸256路電話!
2.宇宙航行:第一架航天飛機“哥倫比亞號”能抵擋住高速穿行大氣時摩擦產生的高溫,
全靠那3萬1千塊硅瓦拼砌成的外殼。
3.有機硅塑料: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表面是經過有機硅塑料處理的,才能長期保持潔白、清新。
5000步工序
現在,沙石已經變成了完美的硅晶片,可惜,這離真正變成芯片還有九九八十一難呢!芯片對于硅晶片有很多苛刻的要求——絕對的平整、絕對的準確……
光刻、薄膜、刻蝕、清洗、注入、封裝、互聯、打線、密封……這些干巴巴的動詞,在實際操作中非常復雜,涉及50多個行業、2000-5000道工序。
而這是在多大的地方完成的呢?答案又會讓你咋舌了——只有指甲蓋大小的地方:在100多平方毫米的晶圓上要制造出數十億個晶體管!注意:芯片是非常精細的儀器,以納米為單位!
一納米是多大呢?來做一道選擇題吧!
A.百分之一毫米
B.萬分之一毫米
C.百萬分之一毫米
沒錯,答案是C!而人眼能看清的最小物體約0.2mm!這種在微小世界中建造的摩天大樓,是人類有文明以來所有智慧的結晶。有人說,造芯片甚至比航天技術都難!
芯片
內含集成電路的硅片,體積很小,常常是計算機或其他電子設備中最重要的部分。
3770億塊
見識到小沙粒變成芯片的超高難度,你就會明白——芯片并不是誰都能做出來的。你熟悉的奔騰、賽揚、酷睿等處理器,都來自一家公司——“英特爾”。
而在中國,2017年,芯片進口量高達3770億塊,進口額為17561億元,是進口原油費用的兩倍!而要提高制作水平,最重要的是先培養物理、數學等學科的人才,再由他們培養跟其他學科交叉的人才,并掌握工作設計等技術。親愛的小讀者,你想成為未來的芯片天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