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銘祥
摘 要:電梯是高層建筑內的重要設施,能夠幫助居民快速、便捷地上下樓。正是由于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運行性能和安全性需要得到足夠的重視,應做好電梯檢驗工作,及時發現和排除安全隱患。但是在電梯檢驗過程中同樣存在著危險源,對于檢驗人員的人身安全構成威脅。基于此,本文結合電梯檢驗過程中的危險源進行分析,探討有效的控制措施,保障電梯檢驗工作安全、順利地進行,提高檢驗質量。
關鍵詞:電梯檢驗 危險源 控制
中圖分類號:TU8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4(a)-0103-02
電梯是一種建筑物內垂直交通運輸工具,在高層建筑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目前,電梯逐漸朝著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其運行速度也有了顯著的提升,但是最為重要的仍是電梯的安全性。為了保障電梯安全、穩定地運行,需要定期進行電梯檢驗,加強日常的維護。電梯檢驗是一項難度較高的工作,同時存在著一定的危險系數,需要警惕危險因素,明確危險源所在,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1 電梯檢驗過程中的安全隱患
1.1 機械傷害
電梯檢驗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風險,容易對檢驗人員造成傷害。電梯的運行過程由機房進行控制,很多電梯故障的根源來自于機房。因此,在電梯檢驗的過程中,需要重點檢驗機房內曳引輪、導向輪等設備的運行情況,檢查有無故障。但是由于工作人員缺乏安全警惕性,未做好防護措施,存在機械傷害的發生風險。在電梯檢驗過程中,工作人員容易與電梯井道內的設備發生碰撞,會產生一定的傷害。檢驗人員經常會接觸到電梯門框,容易被銳利處劃傷[1]。
1.2 電氣傷害
電梯的運行是以電動機作為動力,根據使用的需要,由電氣控制系統進行啟動、升降、停止等操縱。因此,在電梯系統中,分布著許多電線線路。在電梯檢驗的過程中,檢驗人員往往存在著觸電的風險。如果操作不當,還可能對電梯機房或電梯井道內的電氣設施造成損壞。電梯井道內存在靜電,加上空氣過于干燥,存在著火災的發生風險。而滲水、積水現象的出現,則會使電梯機房或電梯井道內環境變得潮濕,存在漏電的風險。因此,在電梯檢驗的過程中,檢驗人員需要警惕電氣傷害。
1.3 墜梯
在電梯檢驗過程中,墜梯是檢驗人員所面對的主要風險,其危害性巨大,需要提高檢驗人員對于安全隱患的警惕性。之所以存在墜梯風險,往往與電梯安裝、爬梯設計有關。在電梯安裝的過程中,任何一處環節出現問題,均會影響電梯的運行性能,一個小的零部件的缺失,都有可能釀成墜梯事故。檢驗人員在進入電梯機房進行檢查時,需要使用爬梯。但是由于爬梯設計不合理,檢驗人員稍有不慎,則可能失足墜落。轎頂、電梯超載裝置、機械鎖以及重壓縮和重緩沖器是電梯檢查的重點區域,但是在檢驗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和風險。在轎頂檢驗的過程中,檢驗人員在邁入電梯門前,未能及時確認轎頂位置的話,存在墜落的風險。
被設備器械絆倒、與建筑設施碰撞,也會導致檢驗人員墜下而發生危險。檢驗人員在檢查位于電梯轎廂底部的超載裝置過程中,需要將手伸入電梯轎廂底部,電梯必須保持停止狀態,層門打開。一旦層門關閉、電梯啟動上升,無疑會造成檢驗人員墜落。
2 電梯檢驗過程中的危險源控制措施
電梯廣泛應用于高層建筑中,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其安全性需要得到重視。在電梯檢驗工作中,檢驗人員需要具備職業資格,并有著良好的專業水平和工作經驗,對待工作認真謹慎,全面了解電梯檢驗過程中的危險因素,并與電梯安裝維保人員進行溝通,了解電梯性能特點。進入工作現場,檢驗人員需要佩戴好防護用品(安全帽、絕緣鞋等),使用高精度檢驗儀器,明確電梯檢驗過程中的危險源,有針對性的實施防控措施。
2.1 防機械傷害
加強對機械傷害的防護,嚴格檢查電梯機房設備的運行情況。觀察機械設備的放置狀態,并做好保護措施,進行特殊處理,檢驗人員需要熟悉電梯機房環境,并注意設備位置、線路分布,避免與之接觸,自身也需要準備好安全防護措施。對于機械設備暴露出來的尖銳、部位,使用外模予以包裹,避免產生機械傷害。檢驗人員需要注意電梯井道內的設備,避免與照明設備、重支架、對重導軌支架發生碰撞。同時還需要注意腳下,避免被線路、設備絆倒而發生風險。檢驗人員應避免用手抓住電梯門框,或是佩戴防護手套,避免被劃傷[2]。
2.2 防電氣傷害
電梯檢驗工作不宜在陰雨、雷雨天氣進行,預防觸電和雷擊。在檢驗過程中,需要做好防電氣傷害措施,應用絕緣性工具,盡可能遠離電線線路集中分布的區域,降低觸電風險。關閉電源后,才能進行拆線作業,發現電路老化和漏電的問題后,需要及時采取處理措施。如果電梯底坑內存在滲水和積水的情況,則需要將水清理干凈,檢驗人員需要穿著絕緣鞋,在下去之前,將木塊扔在電梯底坑內,用于墊在腳下,并使用測電筆檢驗是否漏電。只有在不漏電的情況下,才能下到底坑內進行檢查。在檢驗工作當中,檢驗人員需要具備良好的安全意識,操作過程需要絕對小心、謹慎,做到嚴格、規范,避免出現失誤和差錯,提高電梯檢驗的質量,同時保障自身的安全。
2.3 防墜落傷害
在進行電梯檢驗之前,檢驗人員需要對電梯安裝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需要與電梯安裝維保人員進行溝通,對于電梯的運行性能有著基本的掌握,制定完善的檢驗計劃。在爬梯設計中,安全是第一要務,同時便于檢驗人員進行攀登,同時減小爬梯間隔,并設置防滑墊。檢驗人員自身同樣需要注意安全,佩戴安全帽,注意腳下,做好防滑處理。在電梯檢驗的過程中,相關器械不能隨意擺放,而是集中放置在統一的位置,一方面方便取用,另一方面避免對檢驗人員的行動造成妨礙。檢查工作環境周圍,警惕物品掉落。在電梯超載裝置的檢驗中,需要由兩名以上的檢驗人員配合進行,分別負責轎廂和底坑,保持良好的溝通,并需要保障電梯處于停止的狀態。檢驗人員應避免將衣物、身體刮到電梯設備之上,避免發生風險,預防發生墜落傷害。在機械鎖的檢驗過程,先確認轎頂護欄是否漏電,警惕觸電風險。在檢驗人員翻越轎頂時,需要注意腳下和周圍,避免發生鉤絆,確保安全操作。在檢驗重壓縮、重緩沖器的過程中,需要先對點動走梯和下降側鋼絲繩進行檢驗。在沒有曳引力的情況下,需要將曳引輪更換,進而避免轎廂下墜井道[3]。
湖北特檢院在電梯安全檢驗工作中,將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應用其中,建立“電梯檢驗物聯網”,并將電梯檢驗工作細化為7個大項及32個小項,更加快速、精準的檢驗各項技術指標,實現了信息智能化管理,電梯檢驗的實時性、時效性更強,同時簡化了傳統的檢驗環節,能夠更好地保障電梯檢驗過程的安全性,進而提高電梯安全檢驗的質量,為電梯安全、穩定的運行給予支持,持續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3 結語
綜上所述,電梯檢驗是為了更好地保障電梯運行安全,但電梯檢驗過程中卻存在著機械傷害、電氣傷害以及墜梯傷害等安全隱患,給檢驗人員制造了不小的困難和麻煩。針對電梯檢驗過程中危險源所在,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及時排除安全隱患,保障電梯檢驗的安全性,為檢驗人員人身健康安全負責的同時,提高電梯檢驗的質量,讓電梯更好地的為居民服務。
參考文獻
[1] 汪海.電梯檢驗過程中危險源的分析及控制措施[J].智庫時代,2017(9):146,148.
[2] 陳華生.電梯檢驗過程中危險源的分析及控制措施[J].技術與市場,2013,20(7):55-56.
[3] 孫元成.談電梯檢驗過程危險源的分析及控制措施[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