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志紅 張世謹 郭秀誼
摘 要:雷電破壞形式復雜多樣,雷災事故頻繁多發。如何對雷電災害事故進行科學完整的調查分析,保障雷擊事故調查鑒定的客觀和公正,為事故責任追究提供法律依據尤為重要。本文通過對雷災的現狀,雷電破壞形式,雷電災害鑒定作用對雷電災害調查鑒定的重要性進行了論述;對雷災鑒定人員、鑒定時間、調查現場、報告編寫等的注意事項進行了說明,為雷災調查鑒定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雷災調查 鑒定 重要性 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P4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3(c)-0106-02
雷擊是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給經濟發展和科學進步造成巨大的損失。資料統計;全世界每年因雷擊造成的經濟損失可達10億美元;遭受雷擊的人和畜傷亡數每年不少;特別是對高新技術的發展;雷電災害具有相當大的破壞率。雷電放電過程中產生的電壓高;達到500kV以上;閃電峰值電流的幅度大;可達100~300kA;瞬間的電流變化大;放電過程時間短;產生的沖擊波、劇變的電磁場、強烈的電磁輻射、熾熱的高溫對雷擊物造成破壞。在我國;防雷已納入了國家技術管理和監督的范疇;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已經將雷電災害調查與鑒定納入了基本的防災減災工作[1]。
1 雷電災害調查鑒定的重要性
1.1 河源雷電災害現狀
在相關職能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河源市氣象防雷主管部門認真履行防雷安全生產職責;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積極開展對全省危險化學品等易燃易爆場所和雷電災害防御重點區域防雷安全生產專項執法檢查;加強防雷安全科普宣傳;河源市防雷減災工作呈現穩定好轉的態勢。但因河源夏季多雷雨;氣候復雜多變、氣象災害頻繁。加上部分單位和個人防雷安全意識淡薄;對雷電災害的危險性和嚴重性認識不到位;沒有嚴格落實防雷安全生產的相關要求;大量通信、計算機網絡等信息系統因忽視雷電電磁脈沖防護導致雷災事故頻發;較多農村私人住宅沒有防雷裝置;導致雷災事故多發。因此;河源市仍然存在許多的雷電安全隱患[2]。據不完全統計;最近六年河源市2009—2014雷災調查情況如圖1所示。
由圖1可以看出;河源市雷電災害損失呈現穩定好轉的態勢;但防雷減災工作形勢依然比較嚴峻。
1.2 雷電破壞的形式
雷電的破壞形式:有直接雷擊破壞和間接雷擊破壞。直接雷擊破壞;是指雷云蘊藏的能量在閃電擊穿過程中以熱效應、機械力、電動力和磁效應等形式對各種物體作用。雷電直接擊在人員、畜牲、建筑物等導致人員傷亡、物體燃燒、變形、爆炸;或是因強電流電動力、高氣壓沖擊波引起的物體發生結構性損壞。直接雷擊破壞一般會留下十分明顯的痕跡。間接雷擊破壞;是指由雷電引發的直接雷擊而導致的直接破壞以外的附加的其他的破壞。一般情況下;間接雷擊破壞沒有直接雷擊那么猛烈;但發生的概率比直擊雷擊破壞高得多。一次雷電閃擊除一次直接雷擊外;可以在較大范圍多個小局部同時發生閃電感應現象;并且這種感應高電壓可以通過電源線、通訊線等金屬導線傳輸到很遠;導致雷災范圍擴大。雷電侵入渠道多;具體的破壞方式有電效應、熱效應、機械效應、雷電波侵人、雷電反擊、靜電感應、電磁感應[1]。復雜多樣的雷電破壞形式;使建筑物、設備、人員安全受到嚴重威脅[1,3]。
1.3 雷電災害調查鑒定的作用
雷電災害調查鑒定的目的是為事故發生原因作出判定依據。調查人員用公平、公正的態度和科學、正確的方法得出準確的數據;為雷災事故責任追究提供有力的證據。由于雷電成因不同;形成發生的雷災不定性;造成的破壞和留下的雷擊痕跡也各種各樣;要準確地對雷災進行調查鑒定;需要通過科學的技術方法查找事故發生的原因;以至于確定相關的責任主體。調查雷電災害;可以促進雷電防護技術的改進和提高;進一步掌握雷電災害發生的一般規律和特征;通過完善防雷措施;預防再次發生類似的雷電災害事故。做好雷電災害事件的調查分析;為雷電的成因、雷災防御方法提供了科學的證據;使防御雷電實踐研究得到了推進[3]。
2 雷電災害調查注意事項
2.1 雷電災害調查人員
調查小組人員應不少于三人;現場調查不少于兩人;與所發生的災害沒有直接利害關系。工作人員在調查過程中態度應細心、認真;調查鑒定完成前不隨便做出結論。調查組人員應具有較全面的雷電防護理論與較豐富的實踐經驗,較強責任心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熟悉相關的法律法規[3]。
2.2 雷電災害調查時間
雷電災害調查時間應及時;調查機構應該在雷災發生后及時組織進行調查。如果雷災發生的時間已過長;現場各種痕跡已經徹底消失或現場遭受破壞;導致無法再做出科學鑒定的時候;調查鑒定機構應終止調查;不做鑒定結論。
2.3 雷電災害現場調查
(1)應根據氣象資料及閃電定位系統資料記錄判斷是否有發生閃電記錄。雷災發生時間段內有閃電記錄的;再根據記錄查找雷災發生時間在雷擊點半徑3km內閃電發生的時間、位置、電流強度、雷電極性等參數;找出時間和位置最接近的閃電數據;并計算出到雷擊點的距離。
(2)雷電災害現場調查時應注意區分原始現場、變動現場和偽造現場。在雷災現場調查時;應保護好原始現場;凡與雷電災害有關的物件、痕跡、狀態;都盡可能保持原樣;更不能隨意破壞;對人為刻意偽造的現場;要及時作出判斷,并與有關法律機關溝通;做到準確調查。
(3) 雷災現場詢問過程中應客觀、公正。被詢問的目擊者或當事人應具有行為能力的自然人;涉及到利害關系;要實事求是;不得偏向任何一方的意愿取證。調查記錄經證明人核實后;應由證明人和調查記錄人員當場簽字確認。
2.4 雷電災害調查鑒定報告編寫
(1)雷電災害調查鑒定報告應保證完整性。報告內容應把雷電災害的報告單位、承接單位、調查組的組成人員、消息來源;發生雷災單位、位置、時間;傷亡人員的有關詳細情況;傷亡生物體的名稱、數量等;災害發生時的情形;破壞的程度;災害現場調查及雷電資料情況;經濟損失情況;相關鑒定、分析技術報告;雷電災害產生的原因;應吸取的教訓;建議及防范措施[2-3]。
(2)雷電災害調查鑒定報告數據應保證真實性。報告里面用到的氣象資料、雷電監測資料應真實、準確;不能套用、虛構;計算數值應有效。
(3)雷電災害調查鑒定報告理論分析應詳細、科學。在編寫雷災成因理論分析中;應把雷災形成的原因;雷擊破壞的過程詳細的論述;保證技術分析的科學性。
(4)雷電災害鑒定報告結論要明確。結論有3種表述:是雷電災害、不是雷電災害和現有證據不能確定3種[2]。雷電災害分為:直接雷電造成的災害、間接雷電造成的災 害[1]。編寫報告結論不應出現有可能發生雷災的字樣。
3 結語
雷電災害調查是防雷減災工作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調查鑒定工作要在科學嚴謹的態度下來完成;應全面的對現場與資料進行分析;進而對雷災做出客觀、公正的判斷;為事故責任追究提供法律依據。
參考文獻
[1] GB 16840.2-1997,電氣火災原因技術鑒定方法(第2部分):剩磁法[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7.
[2] GB 16840.4-1997,電氣火災原因技術鑒定方法(第4部分):金相法[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7.
[3] 邸曼,張明,夏大維,等.雷擊火災現場痕跡物證的鑒識方法[J].氣象科技,2007,35(S1):52-56.
[4] 吳孟恒,張彥勇.雷電災害調查與鑒定技術[J].氣象科技,2010,38(6):786-789.
[5] 劉國臻,龔家軍.雷電災害事故鑒定方法及其應用初探[J].暴雨災害,2006(2):36-38.
[6] 高安生,楊榮建,李勇進.雷擊災害事故調查鑒定規范化方法探析[J].氣象研究與應用,2006(S2):10-11.
[7] 朱宣儒,繆世寧.剩磁法在雷災鑒定中的應用[J].建筑電氣,2010(4):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