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卉 孫利華
摘 要:隨著當前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及應用,人們獲得社會資訊的途徑已經從傳統的電臺、電視或者報紙到現在更多的是從互聯網上獲得社會資訊。互聯網媒體,如各大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傳播途徑已經被年輕人所接受,成為人們獲取社會資訊信息或者日常交流的主要工具。互聯網不僅僅是接收信息的渠道,更是發布信息的傳播渠道,當前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通過互聯網對外發布各種各樣的信息,有對社會的,有對政治的,有對教育的。有積極觀念,當然也有負面的消息。互聯網已經成為社會傳播中的重要角色,成為社會輿論的一個發泄口,網絡輿情背景下女大學生網絡責任意識研究已經越來越被社會和國家所重視,現在大學生的網絡責任意識和社會的網絡輿論已經對社會的穩定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網絡輿情 責任意識 女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4(a)-0245-02
現在的互聯網活動的參與者主要集中在中青年部分,而當代大學生更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大學生特別是女大學生對于參與網絡的積極性最高,對于各種互聯網網站、手機APP都充滿參與的熱情。對各種信息在互聯網中傳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這時我們也必須注意到,互聯網的信息內容不全是積極向上,也有一部的是負面內容,因為互聯網的特殊性,無法查獲信息發布者的情況,由于互聯網發布的隱蔽性,就有一小部分人肆無忌憚的發布負面內容,比如:淫穢、色情、暴力等,女大學生在面對這些內容時,必須能夠正確的分析認知,辨別其中的對錯,構建自身的網絡責任意思,提防這些不良信息。同時,也應該把控自身的網絡行為操守,不在網絡上發布不良信息,從而侵害其他人。對網絡輿情背景下女大學生的網絡責任意識的研究和教育刻不容緩,不能當女大學生因為缺乏網絡責任意識而犯錯時,后悔莫及。因此就需要我們在大學生的大學階段正確引導女大學生的網絡責任意識,使其明白網絡輿論我們需要參與進去,但更需要我們能夠辨別其中的不良信息,教育女大學生的網絡責任意識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1 網絡輿情的含義及特點
1.1 網絡輿情的含義
網絡輿情是指網民在互聯網上看到一些爭議性的社會問題或者一些與自身利益相聯系的事項的時候,通過互聯網渠道,在網絡上發布一些帶有自身情況的言論和觀點。網民通過在互聯網門戶網站發表言論,在新聞稿下發表評論,在各大貼吧、個人的微信、微博等渠道發表個人對社會問題的言論,該言論一般是較為片面,不恰當的言論。同時,,這些言論在互聯網上傳播的時候,當達到一定的網絡流量時甚至會為政府的公共決策造成影響,對社會的影響力不可小覷。
1.2 網絡輿情的特點
網絡輿情根據互聯網的特點,也具有隨時性、隨意性、傳播便捷性等特點。互聯網作為一個聯通社會各界人士的公共平臺,能夠快速地產生網絡輿情并且快速傳播。下面筆者根據互聯網的特點,分析一下網絡輿情特點。
(1)網絡輿情跟互聯網的特性一樣,網民能夠通過各種互聯網渠道,非常便捷的、隨時隨地的發表自身言論。因為這種不受時間、地域限制的特性,使得每個網民都有機會成為網絡輿情的主角,在網絡上發表自己的言論和看法,通過網絡能夠隨時隨地的看到別人發表的言論和看法,能夠便捷的成為網絡輿情的發布者和接收者。
(2)由于互聯網具有匿名發表言論的特性,使得發布者能夠隨時隨地、隨心情的發布各種好的和壞的信息,網絡輿情的發布者能夠不受束縛,發表任何言論,并且不用負法律責任。因為,網絡輿情的不可控制性大,傳播性快的特點,使得政府的網絡監管部門很難對網絡輿情進行有效的監管,一旦不良的負面信息得不到有效處理,可能會對社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3)網絡輿情傳播的高效性。網絡輿情通過互聯網能夠在社會上進行快速的傳播,當一個消息內容足夠具有話題性或者爭議性的時候,就很有可能在互聯網上進行快速傳播。而且互聯網傳播具有鏈式反應的特點,一旦具備傳播的基礎后,能夠一傳十,十傳百的在短時間內,就能有大量的人接收到這個消息。
而當前社會網絡輿情發展迅速,因為老百姓對社會的關注更加便捷,同時人們也樂于參與其中并發表言論,因為網絡的這種互動性使得很多不清楚具體情況的網友容易跟風處理,最終可能會發表不恰當的言論。因此,需要廣大網民在面對網絡輿情時保持理性,以免因不良的網絡內容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2 構建網絡輿情的引導機制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不斷地改變著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隨著互聯網內容營銷的不斷發展,也在不停地改變人們的思維觀念和生活方式。女大學生作為互聯網的重要參與者,其網絡責任意識的強弱對個人、社會、國家都能起到一定的影響作用。面對網絡輿情我們應該正視它的優點和缺點,當網絡輿情表達的是積極向上的內容信息的時候,能對大學生的心理、思想造成積極向上的健康作用。但是當網絡輿情是負面消息的時候,很有可能會激發不知道具體事件情況的大學生的負面思想,可能會誘導其不良情緒,甚至是過激行為的產生,從而對社會的和諧發展造成負面的影響。因此就需要我們關注網絡輿情背景下女大學生網絡責任意思,使得網絡輿情最終能夠對女大學生的個人發展起到積極健康的作用。
(1)加強網絡輿情管理,我們應該正視。我們正處在經濟發展的轉型階段,各種社會的利益矛盾通過網絡途徑在網絡上傳播。高校女大學生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社會人才,對社會的發展十分重要。在大學期間,應該教導女大學生的健康發展,全面落實強化女大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學校應該對此展開豐富多彩的網絡責任思想教育活動,把握網絡輿情積極向上的發展方向。因此,各大學應該分析網絡輿情的特點及發展趨勢,通過建立校園內的官網論壇、微信公眾號、微博號等方式,引導大學生的思想,才能建立大學生網站責任意識的教育,使其成為當代社會網絡責任意識教育的主力軍。
(2)當代大學生需要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對大學生這些能力的培養就是大學教育工作的重點,大學不僅僅是要教學生各種技能知識,更是要使大學生在經過四年的學習具備分析并處理問題的能力,使得大學生在面對日益眼花繚亂的網絡時能夠正確的分辨網絡輿論。當代大學生都應有網絡道德的自律性,能夠清楚的辨別是非,并能夠正確的看待網絡輿情,不要盲目跟風,避免出現不和諧的聲音,及網絡社會的混亂。網絡社會的正能量環境就需要大學生參與建設其中。大學不僅要教育大學生的知識技能,還應正確引導大學生在網絡社會中應當多發表正能量語言。
大學生特別是女大學生,在網絡輿情中應該積極發表正能量語言,不僅僅在現實生活中建設我們美好的家園,也應該在互聯網這個虛擬社會中建設好這個輿論環境。大學教師應該教導女大學生正確向上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通過引導女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使其在進行互聯網活動的時候,面對網絡輿情能夠明確自己的網絡責任意識。女大學生在面對互聯網熱點問題或爭議事項的時候,要做到能夠理性地分析,和諧的在互聯網上抒發自己的感情,用積極向上的語言表述,構建美好的互聯網社會。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女大學生,在面對網絡輿情的時候,不應該感性的參與進去,而應該理性的針對這個事情向政府建言獻策,這才能體現出女大學生的高素質、高素養。女大學生能夠在網絡上以一種建設性的態度發表善意的言論,會使自己產生一種使命感、責任感和榮譽感,因為這種行為是在為社會進步而做奉獻,這是一種正義的行為,國家社會也應當認可和鼓勵這種行為。總之,在互聯網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們應該正視網絡輿情帶來的影響力,通過各種途徑引導網絡輿情,使其為社會帶來正能量,能更好地構建和諧社會,教育人民的社會良知,是我們當仁不讓的義務。
通過對女大學生的教導,我們希望在面對網絡輿情的時候,女大學生能更多的扮演正面的角色,充分明白自己對網絡言論的責任意識,對網絡輿情正能量的傳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特別是現在互聯網已經成為覆蓋面最廣,交流最便捷的互動溝通平臺,無論小朋友、青少年、中年還是老年人越來越能夠通過互聯網學習到各種知識,筆者相信互聯網未來也能成為最大的教育平臺。隨著這些年來的發展,互聯網已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網絡輿情雖然現在還有種種問題,但是隨著女大學生的網絡責任意識的提升,未來互聯網肯定能夠成為理性的利益表達渠道,成為我們老百姓對外發聲的渠道。推動網絡輿情快速健康的發展,是我們每一位參與者身為社會人、互聯網參與者的重要責任。提高女大學生的網絡責任意識,引導女大學生積極參與網絡輿情,理性面對網絡輿情是大學教育工作的重點工作之一。
女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因為有較多的課外時間,其參與互聯網活動的時間及頻次較高,因此互聯網上的內容對女大學生的思想、行為、價值觀都能起到各種各樣的情況。所以,我們就必須在這一階段實現對女大學生的正確教導,使其能夠接受網絡上的正面信息,屏蔽網絡上的不良內容,更應該在女大學生進行互聯網活動時,鼓勵其在互聯網上發布積極向上的內容,這點尤為重要。
3 結語
基于對網絡輿情背景下女大學生網絡責任意識的研究分析可以知道,女大學生在大學學習期間,因為大學期間對學習壓力的解放,其個性和思想也隨即得到解放,其在大學期間的發展至關重要。而這段時間,因為女大學生自身的判斷能力較弱,容易跟隨網絡輿論進行跟風或者出現從眾問題。因此大學教師更應該在這段時間加強大學生網絡責任意識的教育,培養其健康向上的邏輯思維辨別能力,提升其網絡責任的意識。
參考文獻
[1] 高萍美.論網絡空間大學生責任意識的培育形態[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3):115-116.
[2] 李忠新.大學生網絡道德規范建設研究[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8):79-80.
[3] 程東峰.責任倫理是大學生責任教育的理論支撐[J]. 皖西學院學報,2015(6):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