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紅
摘 要:知識經濟是以高新技術為基礎,以知識信息進行生產和分配的一種與工業經濟、農業經濟相對應的經濟形式。隨著社會主義市場化經濟的不斷發展,知識經濟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企業必須正視知識經濟的發展和方向,順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形勢,才能在市場中長期立足。本文闡述了在知識經濟形態下,企業財務管理受到的一些影響,以及會計在此形態下所面臨的一些問題,僅供同行商榷。
關鍵詞:經濟 財務 會計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5(a)-0111-02
1 知識經濟對企業投資決策產生的重大影響
知識經濟形態的到來,對企業投資決策中的各要素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完全顛覆了傳統的經濟形態。在傳統的經濟形態下,企業中的無形資產往往被忽略,對其的管理僅僅是計價、轉讓、更新等,沒有對其進行真正意義上的管理。到了知識經濟形態下,企業的無形資產被納入了投資決策中,因為無形資產的不確定因素和不穩定因素居多,所以在對其進行投資決策時要充分考慮各要素。遵循知識經濟的運行系統,并充分了解知識經濟形態,將企業中的無形資產投資決策提上日程,并創新決策方式,構建出符合要求的模型,并在實際投資中加以利用和完善。對于無形資產中的現金流,要能夠運用相關的理論知識進行分析和判斷,準確地做出判斷,為投資決策提供堅實的基礎。人力資產在財務管理領域至今是一片空白。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力資源會計核算必將在企業中逐步興起,從而為人力資產財務管理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在市場經濟社會中,各行業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人力資產將成為企業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力資產財務管理也將提上議事日程。人力資產毀滅有形資產,也是無形資產,因此,對人力資產的投資決策應有自己的特色。我們應借鑒以往投資決策的經驗,結合人力資產投資特點,逐步建立和完善人力資源投資決策的理論,以便能夠更快更好的適應知識經濟。
2 知識經濟對企業財務分析的影響
知識資本在企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決定了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命運,所以,在企業的財務分析當中,要加強對企業知識資產內容的分析。企業可以先仿照原有的財務分析體系的指標,確立一些反映知識資產利用情況的指標,如:知識資產資金產出率、知識資產資金利潤率、知識資產周轉率、知識資產保值增值率等。
知識資產資金產出率=企業總產值÷平均知識資產×100%;知識資產資金利潤率=利潤額÷平均知識資產×100%;知識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平均知識資產;知識資本保值增值率=期末知識資產總額÷期初知識資產總額×100%。
其中,平均知識資產為知識資產年初數與年末數的平均數,這幾項指標與知識資產利用效果成正比例的關系。
3 知識經濟的特征及其對會計的沖擊與挑戰
知識經濟時期的到來,對傳統的經濟環境是一次巨大的沖擊,對經濟環境不僅是機遇,同時也面臨著挑戰。知識經濟,顧名思義,是以知識為主的經濟時代,其經濟的發展主要依靠的是知識,知識經濟的特征是以高智力、高技術、高科技產業為主的產業,其有以下5個方面的特征:其一,指的是高度的知識性,指的是各行業的研發技術必須以較高的科學技術知識為基礎,并以此取得成果;其二,高度的增值性,因為知識可以重復、累積、疊加使用,所以產品的增值性越來越大,其附加值也會隨著提高;其三,高度的滲透性和擴散性,因為知識的綜合性強,所以科學技術知識能夠滲透到各行各業,并將行業之間相互銜接起來;其四,高度的風險性,因為每一項發明的成功,都是要經過無數次的失敗經驗,甚至有的即使已經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實驗,最終仍然得不到最理想的,所以科學技術的風險性很高,同時伴隨的成本也非常之巨大;其五,高度的時效性,科學技術知識的更新是非??斓?,產品的更新換代頻率高,所以相對的使用壽命就下降了。在知識經濟下,會計行業的發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既是機遇,又面臨著挑戰。
對會計人員而言,科學技術知識的結構給他們帶來了新的問題,在工作的過程中,會計人員所肩負的責任更加重大。會計的運行與經濟運行兩者要能夠相互協調和適應,只有兩者的相互配合,才能使會計做出正確的判斷,最終做出正確的決策分析。所以,會計人員在工作中,要能夠熟悉高新技術的方方面面,對生產的環節有所了解,才能最終提供準確、真實的會計信息。相較于傳統的經濟,知識經濟更加復雜和繁瑣,也對會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僅僅依靠專業知識是無法勝任的,要能夠跟上知識經濟發展的需要,要培養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與時俱進等融為一體的專業素質較高的會計人員。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之快,會計人員在這其中,更要不斷補充先進的知識,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以便能夠適應經濟的快速發展,為會計行業貢獻一份力量。以下從三個方面闡述了知識經濟對會計的沖擊。
(1)知識經濟沖擊了傳統的會計成本分類和分配方法。在傳統的產品生產中,生產商一味地生產產品,不管消費者是否對產品有需求,生產線上大量地生產商品,而在知識經濟下,對產品的特征有了明顯的要求,從根本上對產品的個性化有了更深的追求,生產商更注重消費者的需求,更多地是在消費者有需求的情況下來生產商品,從傳統的生產導向型過渡到了消費導向型,從消費者的實用性角度出發。因為生產商更加注重商品的個性化特征,所以在生產環節,比如原材料、生產工藝、生產流程、生產類型等各方面都要更為先進、更為科學。知識經濟下,產品生產的個性化特征,以及特定的生產工藝和方法,較之前傳統的生產流程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產品的成本和分配方法也隨著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的會計成本分配已經不能適應知識經濟下的成本分配,出現新的會計分類是必然趨勢。
(2)知識經濟下,沖擊了收益處理方法。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產品的增值性越來越高,這種增值必然影響產品的收益,其收益為不確定因素。而在傳統的經濟形態下,企業的收益則較為穩定,因為受到了各方面的制約和限制,比如自然資源有限,可使用的資源有限,成本的限制等,這些因素決定了收益的穩定性。到了知識經濟形態下,取消了產品自愿的限制,加上產品可以進行重復使用,所以起成本約束已經發揮不出作用。故形成了成本降低,而收益增加的良好局勢,所以企業收益也隨之增加,企業產品在市場中所占的比例越高,其產品的收益也越來越高,兩者成正比例的關系,相反,企業產品在是市場中所占的比例較低時,其收益也隨之降低。這使得企業的收益得到了穩定,而收益產生基礎的模糊性,提高了會計處理收益方法的難度。對于產品的收益分配,因為其中存在著不穩定的因素以及模糊性因素,所以更增加了分配者之間的分配難度,使得如何能夠做到均等分配成了一大難題。收益分配的是否合理和均等,直接影響著參與分配者的相關利益和未來決策,與此同時對企業未來的發展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知識經濟形態下,對風險處理是一大沖擊。在知識經濟形態下,產品收益的不穩定性因素,決定了風險的發生概率之高。收益風險的高低直接與產品的成功和失敗有著最為直接的關系。一旦產品研發成功,即收益是非??捎^,反之,產品研發失敗,造成的經濟損失也是不可估量的,兩者之間的關系成正比。
從微觀的產品研發成功的概率來講,產品研發的成功率遠遠低于產品研發失敗的概率;從個人投資者角度以及企業角度來講,研發失敗概率要遠遠高于成功概率;而從宏觀國家經濟來講,研發成功的收益是要高于研發投資的失??;所以在知識經濟形態下,會計如何處理投資所帶來的損失,不僅影響著企業的經濟效益,同時又對國家的宏觀經濟有一定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郭彩麗.知識經濟背景下財務會計面臨的挑戰及對策[J].學園,2017(21):157-158.
[2] 吳為.知識經濟與會計[D].北京林業大學,2003.
[3] 林紅.知識經濟對財務管理的影響[J].企業研究,2010 (9):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