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珊珊
摘 要:運用文獻資料、哲學思辨等研究方法,對學生體質健康干預與可持續發展的哲學基礎進行深入討論,希望對學校體育改革破局具有一定的借鑒參考價值。研究結論認為: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的生活形態產生了極大的改變,且面臨慢性身體機能退化性疾病,相關研究顯示其與個體生活形態有關。假設體質健康的哲學理念是正確的,那就指出了各項活動本身的差異性,也就是術語的差異,將產生一些有關精確運用這些理念至特定活動上的課題。哲學的工作在于論述某些事為真,哲學對于學生體質健康干預的作用就在于此。
關鍵詞:高校體育 體質健康 規律運動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5(a)-0254-02
有關學生體質健康干預與發展的研究比較多,大部分的研究工作集中在教育改革、體育課程、體制建設、健康干預等方面[1-9],而對哲學視角的討論比較少,本文嘗試對學生體質健康干預與可持續發展的哲學基礎進行深入討論,希望對于學校體育改革局勢具有一定的借鑒參考價值。
1 引入體育哲學本體論的考察路徑
體育跟哲學課題有關嗎?至少存在一種人類活動的哲學(the philosophy of human movement)。這里的主要哲學課題為何?這些課題是如何形成一種特別的知識領域?這些年沒有人對該問題給出滿意的解答。事實上,目前的情況已有所改變而使筆者開始去了解人類活動哲學所表達的意義,并且與體育這個概念比較。
假設體質健康的哲學理念是正確的,那就指出了各項活動本身的差異性,也就是術語的差異,將產生一些有關精確運用這些理念至特定活動上的課題。假如我們有一個對公平主張有較廣泛的理解,我們可能仍會問到這個理念在這個體育情境中的意義,或是比較網球中的技巧與棋賽中的技巧,對哲學美學上的理念來揭露這個意義。作為哲學上的課題,不包含任何風格上的課題,不能也不應輕忽各種體育活動的影響。哲學的工作在于論述某些事為真,哲學對于學生體質健康干預的作用就在于此。
2 學生健康生活的重要意義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的生活形態產生了極大的改變,且面臨慢性身體機能退化性疾病,諸如心血管疾病、腦血管問題、癌癥、骨骼肌失調和糖尿病等,相關研究顯示其與個體生活形態有關。生活形態是反應人的實際生活方式、興趣與看法,并引導人們每天從事活動的一種行為。生活形態是造成現今疾病及死亡率的主要影響因子之一。良好生活形態的建立,部分和環境有關,但大多數取決于個人意識的選擇。健康的生活形態不僅可延緩疾病,更能促進健康,加強人類的生活品質。
有研究發現不良生活形態會提高人體的危險疾病因子,增加心血管疾病及癌癥的患病率。而生活形態包括飲食習慣與休閑活動等面向,是現代人在日常生活中維持生命現象與健康狀況,及提高生活品質所需重視的一環。休閑活動與生活品質的關系,結果發現參與體育類休閑活動,如在家運動、健身、散步、慢跑、球類活動、有氧舞蹈與游泳等,會提高生活品質中的生理健康、心理、社會關系及環境范疇。通過休閑運動的參與來促進個人健康體適能,其效益包含個人身體的、心靈的以及社會等層面。許多有關生活形態與生活品質相關的研究中,也提出人們的生活形態如能朝正向加以改變,將有助于提升其生活品質。因此,生活形態不但影響健康生活形態,與生活品質更是息息相關,而且健康的情形與生活品質也有著密切的關系。
3 學生體質健康干預與可持續發展的哲學思考
運動習慣改變的過程中,個人對自己生活品質的認知會隨之改變,健康生活品質會因運動階段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并且在維持期階段的健康生活品質指數顯著高于無意識階段。以成年人為對象的研究也發現生活品質會因運動階段的不同而有差異,處于維持期的成年人在身體功能,一般性健康知覺和活力方面的分數最高,而在無意識階段的成年人,其一般性健康知覺和活力的分數最低。有規律運動習慣者在身體生理功能、因身體生理問題角色受限、身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活力狀況與心理健康等健康量表的分數都顯著高于不運動者。
不同運動階段學生自覺體適能水平及生活品質有顯著差異。處于維持期及行動期的學生,其體適能水平及生活品質顯著高于其他三個階段的學生。正常身體質量指數及自覺健康狀態好的男學生,在運動參與階段處于規律運動習慣。有規律運動習慣者,在健康生活品質方面亦有較佳的自我感受程度。不同運動階段學生體適能及生活品質有顯著差異。
生活品質應包括生活滿意度、健康與功能狀態、社會經濟狀況與家庭等四大項,其中以生活滿意度與生活品質的關系最密切。健康相關的生活品質是由多個環節組成,代表個人對整體生活的滿意程度,應包含身體、認知、情緒與社會健康等環節。良好的生活品質,必須要以健康的身心與體適能為基礎。而為了獲得良好健康與體適能,就必須經常性的從事規律且適當的運動,進而說明規律運動與生活品質的關系。期望能引起國人重視運動對個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以培養規律的運動習慣,達到提升生活品質的目的。
4 結語
綜上所述,對學生體質健康干預與可持續發展的哲學基礎進行深入討論,希望對學校體育改革破局具有一定的借鑒參考價值。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的生活形態產生了極大的改變,且面臨慢性身體機能退化性疾病,相關研究顯示其與個體生活形態有關。假設體質健康的哲學理念是正確的,那就指出了各項活動本身的差異性,也就是術語的差異,將產生一些有關精確運用這些理念至特定活動上的課題。哲學的工作在于論述某些事為真,哲學對于學生體質健康干預的作用就在于此。
參考文獻
[1] 牟利明.美國“總統青少年健身計劃”的啟示[J].體育文化導刊,2013(7):24-27.
[2] Carlson SA, Fulton JE, Lee SM, et a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Elementary School: Data From the Early Childhood Longitudinal Study[J].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08,98(4):721-727.
[3] 黃璐.高校體育工作改革探索[J].體育文化導刊,2011 (11):86-89.
[4] 陳莉,周偉,蒲庭燕.全民健身計劃下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實施路徑研究[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8,33(1):48-52.
[5] 陳立春,劉丹.“健康中國”引領下高校體育專業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7, 31(6):56-61.
[6] 穆瑞杰,潘月順,馬道強,等.天津商業大學以健康為導向的高校體育應用型教學團隊建設[J].體育學刊,2017,24(6):104-107.
[7] 黃璐.高校體育工作改革的校本化探索——河北聯合大學的案例[J].浙江體育科學,2011,33(6):61-67.
[8] 楊文軒.大學體育面臨的形勢與任務[J].體育學刊,2017,24(4):1-4.
[9] 王劍,柳齊齊.“健康中國”背景下高校體育改革與發展[J].湖北體育科技,2017,36(7):625-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