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言文作為中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受到了師生的廣泛關注。那么如何在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科學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呢?
關鍵詞:初中階段;文言文;閱讀興趣
伴隨著社會發展、文化革新、時間推移,文言文相應的文化背景、歷史條件和社會形式也在發生著改變。所以中學生學習文言文較現實生活環境有一個很大的時間和空間距離。
例如,文言文語言表達形式、表現方式、詞法語法等方面與學生現實語言交際之間也都存在一定的隔膜。再加上隱藏在古代詩文中的微言大義,又增加了學生認知理解上的難度,因此,學生對文言文學習在心理上有一定的排斥和疏遠。
傳統的文言文教學模式大都是:逐字逐句翻譯分析課文、劃重點詞句、背實詞虛詞義項、做練習等等。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對文言文產生隔閡和畏懼,導致文言文教學過程低效甚至無效。究其原因主要是沒有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因此,必須改變文言文教學的模式,發掘文言文自身魅力,真正提高文言文教學效果。
“培養學生文言文閱讀興趣”就是要通過課題研究讓學生對文言文學習更具主動性、更具耐心、更有效地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也就是以現代教育理論為依據,通過一系列方式方法的指導,從而使學生在文言文學習方面有一定的方法可循,不再是“霧中看花”“水中望月”,使學生覺得學習文言文愉快、有意思、有價值,身心舒暢地成為學習的主人,體驗到文言文學習的樂趣。
一、教師要做足文言文課前功
教師要做足文言文課前功。就是語文科任教師在進行文言文教學設計時,要以學生為本,結合初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水平,體現新的教學理念,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加強文言文教學設計的計劃性、針對性、時效性,使文言文教學設計真正成為引導學生學習的預設方案,為構建有效合理高效的課堂夯實基礎。挖掘文言文言簡義豐的內涵,引導學生挖掘文言文的“內在美”“心靈美”,使學生真正體驗到文言文行文簡練、含蘊深厚的特點,從而喜歡文言文。
二、要選擇最佳的文言文課堂教學模式
要選擇最佳的文言文課堂教學模式。在文言文課堂教學中要堅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不能為教文言文而教文言文,在文言文教學的課堂上要盡量讓學生完全展開合作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操作和總結的時間,并進行恰當的評價,讓學生獲得成就感,樹立學習文言文的自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在評價學生時,要積極構建平等的談話式交流平臺,要做到正確、客觀,不隨意拔高要求,更不求全責備。評價學生的語言要具體明確,要抓住學生的主要觀點進行點評,給學生指明方向,使學生有所警醒和收獲。并根據學生個性特點因“言”施“評”,具有情感性和趣味性。在結束評價總結時,要充分挖掘學生的長處與優點,并予以充分的甚至放大的肯定與贊許,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在進行文言文閱讀教學時,要注重讀“書”,注重積累和語感培養,注重品味、感受和體驗,注重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其一,要激發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因為“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動機的內在起點,是培養探索精神的直接動力。”其二,要以讀為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文言文閱讀就應讓學生獲得讀的成功體驗。因此,在文言文閱讀教學中,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朗讀使學生感受文中的景物美、思想美、情感美,盡可能讓學生從文言文閱讀中獲得樂趣、得到知識,更好地體現《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目標。教學中我們要將范讀、默讀、朗讀、齊讀、競讀等方法有機結合,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促進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因為多種誦讀方式結合起來,既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積累語言材料,增強語感,從而提高閱讀能力,說話能力,變得善學。其實,把文言文讀好了,讀懂了,讀通了,讀順了,那么文言文里頭的一些實詞、虛詞,自然而然就解決了。
在選擇最佳的文言文課堂教學模式時,要抓住以下三點:
第一,靈活的導入方式。導入是一節課教學的開始,生動的導入能極大地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學習的熱情。
第二,自主合作的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喚醒學生,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能夠實現。
第三,運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
三、課后要及時進行總結反思
從文言文教學的設計,到課堂教學的實施,到最后的評價。教學過程當中難免有一些無效或低效的現象,課后對它有一個理性思考,追本溯源,從而發現問題,并拿出一些對策,及時解決問題,不斷提升自己的文言文教學水平。
作者簡介:楊小敏(1974—)男,甘肅甘谷人,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中小學語文高級教師,從事學前和中小學語文、書法教育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