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華
摘 要: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時期。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從而運用提問教學法,結合課文內容提問,激發學生產生主動閱讀的動力,調動起學生積極閱讀,逐漸增強學生語感。此外還可以展示出學生感興趣的書籍,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有效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進而提升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當前,小學語文教師為了獲取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根據新課改提出的要求,創新和改進傳統的教學方式,從而落實提問教學法,在授課之前,先向學生提問,促使學生積極帶著問題閱讀課文,漸漸地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同時也可以用多媒體技術播放課件,將課文內容生動地展示出來,驅使學生積極閱讀,在閱讀中深入理解文中的中心思想,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最終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點,第一,教師所運用的教學方法單一、死板、僵硬,從而在授課時,直接將課文主旨告訴學生,沒有預留時間引導學生自主閱讀,進而長期灌輸語文知識,致使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狀態,難以喚起學生閱讀興趣,便不能調動學生主動投入到閱讀教學中,勢必會降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無法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第二,教學過程中忽視向學生提問,一味地注重完成教學任務,疏忽創設問題情境,學生的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就會發現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得不深入,導致學生理解能力比較差。第三,課堂上仍然以書寫板書的方式傳授知識,不注重與時俱進,長此以往,學生失去閱讀興趣,難以驅使學生主動總結文中的知識點,必然會影響學生學習效率,不利于構建高效課堂。對此,以下文章提出了運用創新的教學方法,便可改變這一現狀。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分析
1.播放課文內容,調動學生主動閱讀
現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出了先進多媒體技術,逐漸被廣泛應用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運用這一新穎的教學方式,便可在授課前,精心設計教學課件,在講解新課程時,操作投影儀播放課文內容,展示出直觀、立體的畫面,將聲音、文字、圖片融為一體,從而吸引學生的目光,調動學生主動閱讀,學生由被動狀態轉為積極閱讀課文,進而增強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在學生閱讀過程中及時發現讀音不正確以及斷句不準確,應耐心地引導學生,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改正不足之處,在原有的基礎之上,閱讀能力顯著提高。對于學生取得的進步,要多給予鼓勵和表揚,激勵學生再接再厲,更加主動地結合課件內容閱讀文章,不僅活躍了教學氛圍,還培養了學生閱讀能力。
2.引導學生閱讀不同的課文,提高閱讀能力
小學語文教師為了增強學生閱讀興趣,在課堂上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點,展示出學生感興趣的書籍,引導學生閱讀不同的課文,逐漸提升學生閱讀興趣,促使學生積極閱讀圖書,進而對閱讀感興趣,勢必會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例如:指導學生閱讀《月亮灣》《格林童話》《小王子》等等,進而激發學生產生閱讀興趣,便開始主動閱讀,一邊閱讀一邊思考,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更活躍,有利于加強學生思考力。同時,學生閱讀諸多的文章,漸漸地積累更多的知識,視野有所開闊,知識面得以拓寬,而且閱讀范圍不斷擴大,不再局限于教材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和閱讀能力。
3.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產生閱讀興趣
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上,教師為了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講解新課內容之前,可以運用提問教學法,以此設置懸念,創設問題情境,便可激發學生產生閱讀興趣和求知欲,促使學生積極帶著問題閱讀課文,一邊閱讀一邊探究文中運用的修辭手法和主旨思想,進而增強學生探究能力和閱讀能力,充分體現出應用提問教學法的重要性。例如:在學習《荷葉圓圓》一課時,應先提出問題,文中主要內容是什么?引發學生積極分析和思考問題,進而產生閱讀興趣和動力,方可活躍教學氛圍,學生不再感覺閱讀教學非常枯燥,積極地閱讀課文,在閱讀中認真歸納課文各段的含義,仔細品讀文中的字詞句,從而明確文章段落大意,對課文內容理解得更透徹,充分了解到作者運用諸多的形容詞和優美的詞語描述荷葉風景,漸漸地學生自主整理出課文的中心思想以及文中運用了比喻、排比、修辭等手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歸納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
綜述,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調動學生主動閱讀,課堂上教師可以運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播放教學視頻,便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帶給學生視覺上的沖擊,進而促使學生積極閱讀。同時,在授課之前,依據不同的課文提出不同的問題,引發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主動閱讀,在閱讀過程中自主總結出答案,有效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朱明玲.重視閱讀教學,提高閱讀能力[J].好家長,2018(7).
[2]朱莎.小學高段閱讀教學之我見[J].新課程(中),2017(12).
[3]胡芳.試論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