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東
摘 要:“和文化”乃傳統文化之精髓所在,“和”字取義和諧、和善,在《易經》中有對“和”字的明確界定。孔子有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此理論是孔子對于人際關系處理中的理性思考。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也發現,與學生相處時,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與優秀道德理念,取得的成效往往不盡如人意。而在班級中樹立起和諧班級文化,促使師生心連心,卻能取得卓越的教學成效。鑒于此,結合教學實踐與淺薄認識,淺談建設初中和諧班級文化的途徑。
關鍵詞:和文化;班級和諧文化;建設
一、科學規劃班級目標,激發班級凝聚力
有了目標就有了前進的方向與發展的動力,目標的力量足以幫助我們沖破一切阻礙。在初中班級中規劃適宜目標,既能勉勵師生共同成長,還能幫助班級凝聚深厚向心力,發揮整體力量,共建優秀班級。班級目標的規劃應當注意總體與單獨的分別確立。首先班級的總體目標應當針對的主體是班級這一整體,即班級所要完成的總指標,例如在我所任教的班級中“班訓”就可以作為我們班的總體目標。班級所確立的分目標應當注重時效性、適宜性與針對性,班級分目標中的班級學習情況、班級紀律遵守、班級道德風尚建設等,既要符合班級的實際情況,又不得與教學方案所偏離。在本班中通過倡導“和諧團結、勤奮思考與勇爭優先”的精神,在班級中凝聚起強大向心力,指引本班學生朝著同一方向勇往直前,促使本班朝著優秀班集體的方向邁進[1]。值得注意的是,為了保障班級各項分目標能夠切實完成,向總目標的前進方向不受偏離,班級應當定期開展相關的活動,用于檢驗目標完成狀況、總結不足與收獲經驗,相信這樣做不僅能夠勉勵班級繼續前行,還能保障學生對于班級目標的認同感與參與度。
二、適當裝飾,營造和諧班級氛圍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一天很大一部分時間都將于教室中度過,教室環境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此外對于教師而言,教學活動的開展輔以美觀舒適的教學環境,定能使教學開展事半功倍。除此之外,在班級中布置具有特色、符合審美的元素,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并對本班的特色班級環境感到自豪,進而大大增強班級凝聚力[2]。鑒于此,初中班級在建設和諧班級文化時,注重對于班級環境的裝飾定能收獲良好效果。
三、充分運用班會,切實做好學生德育工作
對于班會而言,不應當只起到總結學生學習情況、發布班級事宜與做好學習規劃的作用。筆者認為班會的作用更應當注重對學生優秀三觀的培養,只要能切實規范學生行為與學習態度,其他問題都將迎刃而解。因此,為了促進班級和諧文化建設,幫助學生樹立優秀價值取向,本班級曾經多次開展過“我與集體心連心”“和諧文化引我行”等主體班會。此外每當有重要節日時,本班級也會展開適宜的主體班會活動,例如今年母親節本班就開展了一次“感恩母親節”的主題班會活動。總之充分利用主題班會這一媒介,幫助學生學習正確的價值觀、相處之道,能夠在班級中營造出和諧的氛圍,增強班級向心力。
四、以愛育人,傳播“和文化”
我國著名思想家孔子將“和”作為其人文精神的核心,將“和文化”運用到師生關系調節中,這不僅符合我國傳統中庸思想對于為人處世不偏不倚的要求,還能在集體中形成一種中正和諧的關系,促使班級能夠朝著一個不偏不倚、準確的方向前行。鑒于此,教師在對班級進行管理時,應當深刻意識到“和”的重要性,將自己對于學生的關愛毫無保留地釋放出來,成為學生所依靠并能真正被學生所接受的教師[3]。例如,當學生出現錯誤時,教師不應直接以長者的態度向學生提出批評,而是應當以平等的態度與學生交流、講道理,提出自己的意見,并關注學生的變化,當學生表現好時,教師一定不能吝嗇表揚,也許教師不經意的一句表揚就能成為其不斷進步的動力。通過一系列富含平等、尊重與關愛的舉措,定能保障師生關系朝著和諧互愛的方向發展,幫助班級樹立和諧的班級文化。
五、家校共通,深度挖掘家庭教育作用
不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常都會收獲不同的學習效果,這一點與學生不同的遺傳因素、家庭環境等有直接聯系。筆者認為,家庭因素是影響學生學習成效與道德發展水平的最關鍵一環[4]。鑒于此,教師應當主動與學生家長取得聯系,構建家校共通的教學模式,全面優化學生學習環境,提高教學質量與學生學習效果。具體的共同手段除了教師主動與家長進行通知交流外,筆者認為運用互聯網技術,創建家校學習交流微信群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依托互聯網的便捷性,教師可以直接通過互聯網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家長了解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加以改進,協同提高家校教育質量,共同助力學生的發展。
“和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將之內涵融入初中班級建設與教學中具有重要積極意義。鑒于此,廣大教育者應當創新、學習優秀班級建設理念,運用多種優秀教學手段與班級管理理念,建設和諧班級文化,促使師生之間能夠互敬互愛、攜手前行,并從根本上提高教師教學質量與學生學習成效。
參考文獻:
[1]朱琦.初中班級文化建設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中), 2017(4):214.
[2]張有花,白生蓮.初中小班化教育班級文化建設的途徑和方法[J].新課程,2017(35):19.
[3]梁妮.基于傳統文化的初中班級文化建設[J].中學教學參考,2016(33):102.
[4]王昭輝.加強班級文化建設,促進學生和諧發展[J].天津教育,2017(4):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