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中考成績是學生報考高中成績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學校、家長、學生都很重視中考體育成績。要想提高中考成績,就要根據學生的運動規律、學生的生理心理發育特點,遵循體育訓練的原則,采取有效的措施,只有制定科學合理的方法才能取得滿意的成績。
關鍵詞:體育中考;原則;措施;注意事項
中考體育成績作為中考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督促學生從書山題海中走出來,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當中去,也使學校、家長在最大化壓榨學生學習時間的同時,要拿出時間讓學生從事體育鍛煉,對促進學生身體健康,培養學生熱愛體育運動,養成體育運動的習慣有深遠的影響。體育中考的內容是“身體素質+專項技能”的模式,如何讓學生在緊張學生文化學習中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獲得最好的體育成績是每個體育老師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下面結合本人的實踐談談體會。
一、初中生身體發育特點
初中學生身高增長速度快,肌肉力量增長相對較慢,初中生尤其男生每年身高增加近十厘米,在外形上大多表現為又高又瘦,體型呈“豆芽菜”型。從參與體育運動的角度來說,這個時期力量增長相對較慢,速度、彈跳力和耐力增長相對較快。體育教師要結合學生生理發育特點優先發展學生速度素質、耐力、靈敏、柔韌素質,發展學生速度,減少負重練習,防止對學生的骨骼發育造成不良影響。教師在選擇練習內容時要科學合理,避免蠻干。練習量和練習強度要合理,學生正處在身體發育高峰期,不合理的運動量會對學生身體和心理造成傷害。練習時間短,注重趣味性和變換,場地器材多樣化避免枯燥。
二、中考體育訓練遵循的原則
1.堅持長期性原則
中考體育是在九年級下學期的4月份進行,但針對體育中考的考試內容的練習要從七年級開始就有計劃的安排。作為體育老師,正常情況下都是從七年級代到九年級,體育教師要有針對中考的三年體育鍛煉規劃。在完成《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基礎上,從七年級有計劃地增加中考體育的練習內容,通過長期的、不間斷的練習,不但有利于學生提高身體素質,還有利于培養學生從事體育鍛煉的習慣。切不可七年級、八年級不重視,到九年級拼命練習,短時間內運動量和強度突然增加,學生練習處于超負荷狀態,不但讓學生容易對體育運動失去興趣,還容易使身體受到傷害,最后耽誤了體育中考。有研究表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和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掌握成正比的;反過來身體素質更好、在平時掌握更多運動技能的學生就更喜歡參加體育運動。所以體育教師一定要注意工夫在平時,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和運動技能的形成是一個長期性的過程。
2.堅持經常性原則
體育運動能力的養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學生利用體育課、課間、課后,堅持每天積極參加體育運動,才能收到鍛煉效果,才能對身體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提高身體素質,提高運動成績,如果參加體育鍛煉沒有持續性,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很難收到鍛煉效果,體育鍛煉產生的積極影響也很快會消失,降低和喪失了體育鍛煉產生的積極作用。
3.堅持區別對待原則
雖然體育中考的評價標準是統一的,學生從七年級到九年級是青少年身體發育最快的階段,但身體發育千差萬別、有早有晚,每個人都不一樣,有的學生發育有一定的滯后性,身體素質差別很大,而且男女差別很大,體育教師在安排中考練習內容的時候一定要區別對待,制定練習內容要有差別化的標準,不要一刀切。
4.堅持循序漸進行原則
人體是有機體,身體素質的提高、運動能力的提升是通過適應—超越—適應不斷提高的過程,運動量和運動強度由小到大,運動技能的提高由簡單到復雜,由容易到難的過程,不可急功近利,盲目增加運動量和強度,不但容易對學生機體造成損傷還容易讓學生對體育運動產生懼怕心理。體育教師在安排教學和練習內容的時候,一定要符合學生身體發育的特點和運動規律才能收到滿意的效果。
5.堅持全面發展原則
體育中考是身體素質+專項技能的考試模式,體育教師在安排練習內容的時候不能只盯住幾個考試項目,尤其在七年級八年級階段要結合《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教學內容,采用多樣化的練習內容,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隨著年級的增加逐漸增加與中考體育項目鍛煉內容。到九年級再增加與考試內容更接近的專項化練習內容提高測試考核項目的成績水平,力爭體育中考之前使學生運動水平達到最好成績。
6.堅持可行性原則
初中階段是身體發育的最快階段,體育教師安排練習內容要符合學生實際情況,不能為了追求成績盲目增加練習內容,有些年輕的體育教師為了追求中考體育成績急功近利,導致練習內容成人化,超出學生的身體承受能力,適得其反,達不到鍛煉目的。
三、中考體育訓練采取的具體措施
1.時間安排
在七年級八年級要充分利用體育課時間,每周三節體育課,在完成體育與課程標準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按照身體素質分類和三大球每節課練習的側重點不同增加練習內容。例如,第一節課側重發展速度,第二節課側重彈跳力,第三節節課側重耐力練習。三大球可以以學期為單位側重專項練習。九年級學生除了課堂練習以外要充分利用課間操,課外活動安排鍛煉內容。練習的內容更專項化,球類項目選項也固定下來,練習更有針對性,全面提高學生體育成績。例如,每天大課間,按照每個班的練習內容安排統一的課間和課后的練習內容。根據每天不同的練習內容制定統一的大課間練習表,每個班每天根據不同內容輪換不同的練習場地。
2.力量素質訓練
力量素質是取得中考成績的基礎。力量素質包括快速力量、最大力量、力量耐力,鑒于初中生身體發育特點,教師在進行力量練習時要慎重選擇練習內容和方法。練習時不要負重練習,采用抗自身身體重量跳躍等練習方式發展學生力量。例如在時間教學中,單雙腳跳、蛙跳、跳臺階、跳欄架、跳繩、抗阻力跑等發展快速力量,采用長距離低重心大步走發展學生力量耐力等等方式。力量練習時要注重全面性原則,發展下肢力量的同時要注重核心力量和上肢力量的成比例發展,不可過度地發展下肢力量,忽視核心力量和上肢力量發展。
3.速度素質訓練
耐力素質速度練包括對信號的反應速度、動作完成的頻率和移動速度。根據《運動生理學》可以知道對信號的反應速度、動作完成的頻率訓練的最佳發展時期是少年時期,作為初中生,反應速度和動作速度發展接近尾聲,但反應速度練習貫穿在體育教學的始終。在教學實踐當中經常采用的常規措施有報數比快、叫號追逐、長江黃河等游戲類的練習;專業化的練習有聽信號起跑練習,例如,用聽擊掌、聽哨音起跑、背對起跑方向俯臥撐、高抬腿、小步跑等練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反應速度。動作頻率和動作速度訓練采用短跑的專門性練習提高動作頻率,在動作頻率練習中加速跑、高抬腿等動作頻率練習都是抗阻力練習限制動作頻率的速度。為了提高動作速度可以采用非抗阻力練習,例如,躺在墊子上做快速跑步動作模仿練習,或者雙手吊單杠做快步頻跑步動作提高動作速度。移動速度與步頻、步長有關系,步長與腿部力量和柔韌性正相關,所以在速度練習中發展動作速度的同時要發展學生的腿部力量和柔韌性。
4.耐力素質訓練
平時課堂教學中要注重發展學生的耐力素質,根據距離設定完成時間,各種距離各種速度練習交替進行,條件允許時,也可在校園開展校園越野跑,提高學生練習的興趣。
5.重視家校一體
課外是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一個重要的舞臺。學生在家的時間多于在學校時間,體育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課后、節假日積極參與到自己喜歡的體育運動中去,學生在課外都能積極參與到體育運動中去是學校體育教育的根本目的。體育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信息化的交流平臺工具建立家校互動平臺,隨時指導學生鍛煉,讓學校和家長合力掌握、評價、督促學生課余鍛煉情況。通過檢測軟件檢測學生的運動量,教師除備課課堂教學以外,還要制定科學的練習任務讓在學生課后練習,家校運動鍛煉一體化。讓學生回家后教師也能及時指導,監督學生參與體育運動。
三、中考體育訓練注意
1.注重技術練習
體育運動是力與美的結合,中考體育考試從時間上測試學生速度、爆發力、速度耐力、專項技術等項目,對技術動作沒有具體要求,很多體育老師在中考體育訓練中注重發展學生的速度、力
量、耐力等身體素質的練習,降低了對學生技術動作的要求。從長期看,不注重技術動作的改進和訓練對學生以后參與體育運動有很大的弊端。
2.分層練習
學生身體素質不一樣,能達到的練習標準也不一樣,教師在制定練習標準的時候要注意對學生的差別分層練習,讓每個學生都能完成自己的練習任務,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練習的興趣和動
力。很多老師在練習中統一標準,有的學生完成得很輕松,有的學生超出了他的個人能力對提高學生體育成績都是不合理的。要想科學合理的分層教學,教師就要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運動能力,每個學生突出的素質是什么,這樣才能有的放矢,不落下任何一個學生。
3.注意安全和傷病
有體育運動就會有運動傷病,教師在安排運動練習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運動的安全性。例如,柔韌性練習時要充分熱身和拉伸,切不可上來就做猛踢腿等動作,很容易拉傷肌肉。短跑練習時,要充分做好專門性練習,預防高強度當中肌肉受傷。
4.關注后進生
學生的運動能力差別很大,體育教師往往更注重體育成績好的而忽視了體育成績差的學生。越是好的學生越善于表現自己,而后進生因為沒有自信,往往退縮隱藏自己。體育教師要根據教育心理學的“賞識教育”原理,鼓勵、關注、賞識體育成績差的學生。針對后進生制訂合理的練習計劃讓他們體會到進步和成功的
喜悅。
參考文獻:
[1]吳久柱.初中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6.
[2]趙國海.體育中考項目設置的思考[J].教師觀點,2013(10).
作者簡介:張楊紅(1972.11—),江蘇張家港,漢族,中學一級,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