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濤
摘 要:2+5導學課堂的教學模式是基于導學案的創新教學模式,對學生能力的培育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價值。首先分析了2+5導學課堂的內涵,然后詳細探討了其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2+5導學課堂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實施,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傳統的教師主導下的一言堂被學生暢所欲言的多言堂所代替。隨著翻轉課堂、對分課堂、小組合作等一系列嶄新教學模式的應用,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課堂氣氛也變得異常活躍。2+5導學課堂的教學模式作為新課程理念支持下的一種創新教學思想,必將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大放異彩,通過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解構與重構,不斷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
一、2+5導學課堂的內涵
2+5導學課堂的中的“2”和“5”分別指教學過程中的兩條主線和五個步驟。其中,兩條主線就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始終貫徹以教師的“導”為主線,要求教師能夠根據課堂需求,靈活選擇導的時機和方式,從而引導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結構和實質進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探索,使學生在思維受阻的情況下,通過教師的點撥茅塞頓開。兩條主線中的第二條線索是以學生的自主探究為主線,也就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和自主探究,達到知識建構和能力培養的目標。
教學模式中的“5”是指教學過程的五個基本步驟:一是目標展示,也就是讓學生了解通過課堂學習應該達到的預期結果;二是自學質疑,也就是通過學生的自學使學生明確自己存在疑惑之處,進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三是教師點撥,也就是針對學生的疑惑和認知偏差進行有價值的引導和點撥;四是合作探究,也就是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五是練習評價,也就是通過課堂練習發現學生知識掌握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
二、初中語文2+5導學課堂的教學模式的具體操作
1.課前的教學操作
從教師層面而言,主要任務是精心設計和準備本節課的導學案。由于學習是一種相對枯燥的活動,只有興趣和成功的不斷激勵和引導,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潛能。因此,導學案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力求“低起點、小臺階”,同時還要精心構建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探究欲望。
從學生層面而言,導學案應該至少提前一天發到學生手中,使學生提前開始自學預習。具體而言,學生應該根據導學案的自學目標,進行課文朗讀,通過工具書自己解決字詞,然后結合自學提綱中老師設計的問題進行自學,并將存在的疑惑和問題記錄下來。在自學完畢后學生要完成檢測題,對不能獨立完成的內容在課上要重點學習。
2.課堂上的教學操作
在上課前教師要將學生做完的預習學案批閱完畢并發給學生,學生通過審視和改正錯題明確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和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本環節大約需要3分鐘。在自改學案完成之后,進入小組交流學習階段,本環節主要以各組的組長為主,組織本組的成員進行交流活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要相信學生,給予充分的討論時間。本環節大約需要10分鐘。在學生自學和小組交流完成的情況下,讓學生提出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進行點撥,并引導全班同學進行分析。當然,在這一過程中仍然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盡量引導學生通過分析,自主解決,以培養學生的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環節大約需要10分鐘。在完成前幾個環節的基礎上,學生一般對新授內容有了比較清晰和深入的了解,這時就需要對本節內容進行歸納總結,以完成知識內化。這一環節大約需要2分鐘。達標測評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環節,達標設計的問題要體現出針對性和梯度性,既要體現出基礎知識的重要性,還要體現出對拔高方面的要求,對測試中出現的問題可以再次進行合作交流,確定沒有問題則可以開始對下節課內容的預習。
3.課后的教學操作
在教師層面,教師要及時總結和分析課堂教學效果,主要是教學過程中各個分項目標的實現情況以及相關的經驗教訓,并根據分析結果進行反思和總結,并以教學日記的形式進行記錄。然后根據總結結果改進下一步教學,以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對學生而言,要針對導學案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歸納和總結,強化正確認知。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采取2+5導學課堂的教學模式,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還可以培養學生認真傾聽、敢于發言、勇于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所有的學生都有自己的任務和職責,可以在班內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學生將來適應社會、構建成功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顧寒宇.試論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導學案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7(32):106-107.
[2]胡敬婷.新課改下初中數學課堂導學案使用的利弊[J].亞太教育,2015(32):157.
[3]陳金永.試論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導學案的有效性[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4,16(6):11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