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小蕾
在小學教學中,數學是一門基礎課程,但是數學又是一門抽象性的學科,對于小學生來說,尤其是低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水平是受身心發展特征所決定的,好動、愛玩,注意力難以集中,卻又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愛表現自我,喜歡輕松愉悅的環境。教師要讓教學趨向于寓教于樂的愉悅性,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教學氛圍中點燃學習熱情和興趣,并主動積極參與,從愉悅教學中獲得知識,理解、鞏固和運用知識,逐漸培養良好的數學意識和思維,學會自覺建構數學知識,不斷提高數學課堂效果,為以后的數學教學奠定良好基礎。
一、挖掘教材生活性,激發學生興趣
教材是對學生進行教學的依據,數學教材究竟怎樣挖掘才能夠發揮出最大的價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主動性,這就在于教師樹立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并深入踐行。當數學教學內容與生活相聯時,容易讓學生產生熟悉感和親切感,從而在初步認知中能夠減少教師費力地一再解釋數學概念的時間,借助生活實例,讓數學內容生活化,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感受到生活數學知識的有趣性,切實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魅力。例如,教學“認識角”一課,如何啟發學生對這個“角”的認知,怎樣讓學生理解“角”呢?教師巧設生活化的問題,“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發現哪些東西都有角呢?”學生一聽,立刻被這個問題吸引住了,覺得挺有趣,一個個先想了想,從自己的生活經驗搜集和角有關的信息,很快學生紛紛回答,“老師,桌子有角”“紅領巾有角”“手帕有角”“三角尺有角”……隨著學生的一一回答,教師及時給予肯定,緊接著播放了多媒體課件,展示了含有角的生活用品,桌子、剪刀、三角尺等,形象、直觀的幾何畫面讓學生記憶更加深刻,也讓學生初步建立了“角”的表象,完成了第一次接觸數學中的角這一概念。
二、創設趣味教學,愉悅學生身心
小學低年級學生記憶力和認知力傾向于生動、形象、有趣、具體的事物。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教師所創設的形象、生動而愉悅的教學更能吸引他們的眼球,使得他們主動投入到教學環節之中,吸納、理解知識。例如,教學“認識的圖形”,教師問學生,“大家知道物品都有哪些形狀?明天上課把你所認識的有形狀的具體物品帶到課堂,比一比誰認識的圖形最多?”次日上課,不少學生的書包鼓鼓囊囊,教師一看,幽默地說,“現在,快把你的寶貝拿出來,告訴大家每件寶貝都是什么形狀的?”一名學生一邊拿出自己的物品,一邊說,“這是塊橡皮,它是長方形的,這是個小球,它是圓形的,這是個魔方,它是正方形的……”“說的太好了!”教師聽到學生說得有條有理,大大地鼓勵了一番之后,又提了個問題,“現在大家手里都有各種形狀的物品,如果我們按照相同圖形分類,你們看看周圍,你的哪個物品和別的同學手中的物品可以分成一類,讓他們成為好朋友?湊成好朋友的學生可站在一起。先是圓形,其次是長方形,接下來是正方形,按照不同的圖形,我們分批站在一起,好嗎?”這個問題就像發出了一個友好信號,學生相互看看自己手中的物品形狀,當教師發出指令“圓形”時,手里拿著小圓球、乒乓球和籃球的學生站到一起,彼此看一看、摸一摸,教師提出問題,“為什么你們要站在一起?”學生開心地回答,“因為我們拿的東西都是圓形的。”按照這種方法,學生認知了不同形體的特征,還切實能夠分辨生活中的具體物品形狀,整個課堂充滿了愉悅感,學生不僅習得了知識,還豐富了生活經驗,建立了友好的師生、生生關系,營造了和諧的課堂氛圍。
三、搭建游戲平臺,豐富學生體驗
低年級小學生好動,愛玩,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量身定做學生親身實踐的具體游戲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開啟心智。教師通過適時、適度地創設游戲情境,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如,“認識人民幣”這一課的教學伊始,教師先設計了一個售貨場景,桌上分別擺上鉛筆、鉛筆盒、筆記本、橡皮擦四種商品,在學生的疑惑之下,教師告訴學生,“同學們,你們去過超市嗎,你想當名收銀員嗎,那么,現在就讓我們完成一個買賣文具的游戲活動,有誰愿意做收銀員,有誰愿意當顧客?”學生一聽做游戲,非常開心,教師確定了一名收銀員,三名顧客。在開始游戲時,教師引導“收銀員”給自己的貨物在紙板上標明價格,并給“收銀員”一些零錢,扮演收銀員的學生給鉛筆標上一元,給鉛筆盒標上四元五角,給筆記本標上二元,給橡皮擦標上五角。教師還給三名顧客每人10元錢,讓他們去購買文具。顧客拿著自己的錢,一個都想買,一個只想買一樣,一個買了兩樣。當三名顧客挑選好自己的文具排隊走到收銀臺前,“收銀員”一絲不茍地心算,為了不出錯,還拿筆在本子上做了記錄和驗算。借助游戲的形式,讓學生扮演生活中的角色,大家興趣盎然,不僅調動了自己的各種感官,還提高了社會交往能力,學生在游戲化的實踐過程中,豐富了感性認識,在輕松中掌握了生活技能,同時還主動認知了數學,實現了多角度的發展。
總之,低年級愉悅教學是基于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通過注重形象直觀教學,聯系生活實際,游戲模擬實踐活動,學生的數學情感輕松愉悅,認知融入生活化變得易于理解,讓學生印象深刻,主動建構了數學知識,從而也保證了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