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勇
別讓“小”飯桌成為“大”難題
家長沒時間、學校沒食堂,只能就近去“小飯桌”吃飯,這是時下不少城市小學生放學后的生活寫照。由于目前校園食堂普及率不高,因此“火”了無照的“小飯桌”。“小飯桌”市場火熱的背后,是基于雙職工或無老人照料孩子等家庭的實際需求,然而飯桌上的食品安全問題也接踵而至。出現此類問題,也不能一味地“堵”,除了要加強規范引導和監管外,更要充分運用社會資源,比如推出社區服務、鼓勵社區居委會加入服務行列等,共同為“小飯桌”監管盲區點亮一盞明燈。
據《北京日報》報道,在密云區的幾所小學周邊,有人在家里開設托管班,為學生提供接送服務和午飯。這些開在小區居民樓里的托管班,既沒有托管的相關資質,也沒有餐飲的相關證照,難以保障學生的安全健康。家長們也很無奈,學校沒有食堂不提供午餐,家長又沒時間接送,只能讓孩子去托管班,因此“火”了無照的“小飯桌”。
托管班解決了家長煩惱,應當看到托管班的積極作用和重大作用。筆者的女兒進了一年級,父親重傷剛出院,身體需要調整,二孩剛出生,無奈只能讓女兒托管。女兒班上絕大數同學都在托管班,小學周邊的小區房子大部分被出租給托管辦學。關于托管存在的健康、安全等問題,筆者也沒有什么辦法只能寄希望于托管,左右權衡,還只有托管能解決工作、生活、學習等問題。
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學校,比如讓學校安排午飯、延長放學時間等,極少數學校做出了試點。老師也有子女,也有家庭,他們不可能經常加班,不會樂意加班。眾口難調,老師做的飯菜未必就合學生口味。學校辦理食堂麻煩太多,比如各種與食堂有關的證照及檢查。食堂不是學校必備條件,總而言之,學校本職是教書育人,術業有專攻,學校沒有必要惹“禍”上身。可以說,學校愛莫能助,小學生托管是大勢所趨。
不要用有色眼睛看托管,凡事要講理性。比如滴滴命案,大家齊聲討,最終導致打車難、的士亂漲價等。9月20日,最高法司法大數據顯示,傳統出租車司機萬人案發率要高于網約車司機萬人案發率。關于托管班,就要避免類似的不理智批判。畢竟,他們和學生一起吃,他們的目的是賺錢,不是害命,就算出了食物中毒之類,恐怕也是采購的食材問題,這些問題要靠市場監管解決,與他們無關。他們在賺錢的同時解決了小孩無人照顧的重大社會問題,因此,對他們要多一份包容之心。
對托管班的不當管制會害了托管班,很可能出現一管就死,家長深受其害的問題。以飯店標準要求托管班,這是不行的,以飯店標準檢查這里,要求那里,他們還有精力辦下去嗎?就算他們不怕,他們把增加的運行成本轉嫁給家長,這樣下來,還有幾個家長敢養“二孩”?他們與飯店有很大區別的,不是針對流動的民眾,而是面向小學生,盡可能靠老客戶的口碑推薦,怎能和飯店一個標準呢?
“一管就死”屢見不鮮。比如清華教授說:我們的學生聰明但無才,有想法但無血性。這不能怪學生,因為學校要求的是乖學生,一管就死,一放就亂,導致了這種怪象。用到托管班這里也是實用的,不能過多干涉,可以引導,可以監督,但是不能管得過死。想當初,借公共地方謀自己利益的共享單車都可以“包容”,托管要自己租房,不占用任何公共資源,承擔解決社會問題重任,豈能不包容呢?
國家關于補助二孩等標注還停留在口頭上,家長在自己想方設法解決小孩讀書等問題,托管班在積極為社會解決難題,各級地方政府理應多多扶持,多多引導才行。如果托管牽涉到車輛接送,對車輛運輸的管理必須從嚴。如果僅僅是學校周邊,步行接送之類,就要包容監督并舉,做好引導扶助,盡最大可能減輕托管班和家長的負擔,如此,托管班才能遠行,才能有利于社會的和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