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斌
【關鍵詞】 美術教學;評價;針對性;鼓勵性;開放性;多樣性
【中圖分類號】 G623.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9—0075—01
課堂評價是教師針對學生的反饋給予的及時回應,也是對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的合理評判,對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完美的人格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節好的美術課,離不開教師精心的準備,離不開教師精彩的講解,離不開教師的課堂駕馭,更離不開教師精準的課堂評價。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美術的態度和學習效果。下面,筆者就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的課堂評價,談些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一、評價要具有針對性
學生的學習效果,往往與其精神面貌有很大關系。因此,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其精神面貌和行為表現應是教師評價關注的焦點。教師的評價應該具有針對性,用優美的專業詞匯給予學生評價,讓課堂具有美術的專業味,同時使學生感受到美術課特有的藝術魅力。
學生的美術語言很少,他們還處在積累階段,在課堂上教師要給予合適的引導和恰當的糾正。例如,學生說顏色多很漂亮,其實就是色彩豐富;顏色很跳,就是指色彩對比度大。給學生說多了,學生自然而然就能理解這些專業的詞匯,并且嘗試運用。對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認知水平,教師應該針對具體事情,用肯定和鼓勵的方式及時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評價。因為學生非常期待教師對他的肯定,尤其是那些內向、反應比較慢的學生。
二、評價標準要具有多樣性
面對當前多元化的知識經濟時代,使教育在每一個學生身上得到最大的成功,真正實現以人為本,實現學生的個性化教育,是教師每天所期待的成功。學生渴望受到教師的鼓勵和表揚。課堂中教師的提問學生回答了,無論對錯,教師都應第一時間給予學生一個簡短的評價。學生常常將教師鼓勵性的評價視為最權威的、最受鼓勵的精神褒獎。教師平時要注意觀察學生的點點進步,并及時表揚。
評價一旦失去了科學的標準,就失去了評價意義。不要把學生在某一階段的表現作為固定不變的評價依據,要重視學生的一貫表現,以動態發展的眼光去評價學生。對于學生作業的評價,不應該是一個標準,而應因人而異。帶著這種觀點去評價學生的作業,用學生的眼光去解讀學生的作業,更能促進他們的個性在藝術創作中得到自然發展。在進行評價時,對優等生提高標準,優中求新;學困生降低要求,發現其“閃光點”,及時表揚,提高學習美術的自信和興趣,讓不同個性、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得到成功的體驗。
三、評價方式要體現激勵性
評價學生的作業,如果還是用分數來進行衡量,往往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果作業改用等級評價,效果就會很不一樣。等級的標準也并非一成不變,將學生掌握運用美術知識技能的實際水平,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作為評價學生作業的主要依據。將學生的學習態度、情感等方面作為教師加分的依據。加分的條件是:盡力完成作業,本次作業比上次作業有進步,能將作業不足主動彌補好。只要用心完成作業,至少會得一個良或一個微笑。不同的印章和描述性評語,體現了學生不同的學習狀態和個性,既能看出學生的差距,又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也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心理健康。用這種方法評價學生的作業,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
四、評價過程要體現開放性
通過作品的多方面觀察、展示、評價,能提升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大大提高創作的整體水平。因此,要引導學生深入剖析作品,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還能豐富課堂內容,擴寬學生眼界。對于作品不完善的學生,教師應對作品的優點進行表揚,缺點指出并給予指導性意見,幫助他們完善作品。
別人的意見,常常正是自己疏忽的。學生們互相提出的建議,往往會使人耳目一新,茅塞頓開。這樣,學生既為他人提供了參考和借鑒,也加深了對別人作業的理解,更能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對教師而言,也有很大的收獲。師生共評,有助于學生自主意識的建構、審美能力的提高,實現教學評價的民主、公平。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