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平
2018年4月的一天,清風徐來,綠汁江沿岸百花吐蕊,江水清澈歡暢。楊巡河員逆江而上,在愛尼山把租地界,把正向江里傾倒垃圾的車人抓個正著。隨即,聯合執法小組趕到現場,進行依法處置。
這是普通的一天。巡河員的職責就是要確保河清水暢堤潔岸綠景美。雙柏縣境內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8條,流域面積在20至49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4條。自2016年全面實施河長制以來,結合脫貧攻堅工作,把一部分建檔立卡貧困戶確定為河庫渠巡查保潔員,安排一定的經費,對這190名巡河員進行培訓和定責之后,他們就成了雙柏縣河庫渠湖的守護神,加上全縣的縣、鄉、村三級河長420名(縣級河長49名、鄉級河長147名、村河長224名),構建了網格化的河庫渠治理格局。河岸得到了治理,水生態得到了修復,共建共治的機制,帶來了雙柏縣水潔河清的好氣象。
查姆湖就在雙柏縣城。原來叫小廟河水庫,由于沒有做雨污分流工程,加之庫岸房廠林立,小廟河水庫就是一個臭水塘,一年四季都是五類水質。自2012年以來,縣委政府加大征拆力度,重新規劃了查姆湖片區,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查姆湖成為了雙柏人民的“西湖”。如今的查姆湖,風景宜人,湖光滟瀲,山水相依,人文相伴,一步一景色、一橋一牽絆。每年農歷廿四,人們都要踏上福橋,走上查姆林蔭小道,迎福納祥,接來一年福樂安康。到了公歷11月11日,這里是有情人相會的好去處,情人橋上霓燈閃爍,沿湖兩岸,小亭里一語呢喃、愛意芬芳,秋千上月光柔漫、同心雙飛?;⑸缴掀俨即怪倍?,黑天鵝交頸同吟、競相歡舞。城在山中、人在林中,一幅大自然怡人的圖畫,令人流連忘返。
我作為查姆湖的湖長,每周我都要抽出一個傍晚,到查姆湖邊巡湖。有污染源整治污染源,有垃圾收拾垃圾,有公共設施損毀就及時安排修葺。我的職責我明白,我的工作我負責。標牌上有我的名字和電話,湖面上映著全縣人民的面子。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立縣、綠色崛起”的發展戰略,成就了彝州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梆B生福地、生態雙柏”成為了滇中翡翠上的“皇冠”。2015年2016年連續兩年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可持續發展試驗區。2017年,查姆湖被考評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雙柏被考評為全國水土流失治理生態文明工程示范縣,同時通過了全省生態文明縣考評。2018年,在第十四屆中國(深圳)文博會上,雙柏縣被評為“中國最美縣域”。
一條河,有它的使命;一座城,有它的功能。山青水凈地潔氣清天藍林茂,是它們的本來面目,也是我們的追求。長期保持它們的這種本真,是我們的責任,是美好生活的必備條件。
雙柏縣森林覆蓋率為84%,有485萬畝的山林面積。4045平方公里的山川,郁郁蒼蒼、層林盡染。“靠山吃山”似乎成為了雙柏人民日常生活的圭臬。過去8個國有林場912人管理著近130萬畝的國有林。上山砍樹,是他們長期以來的一項主要工作。楚雄煙廠建廠之初,機器是用雙柏的圓木換來的。老虎山電站建設的第一筆貸款,是用林場的山林作抵押的。雙柏雖然山林寬、立體氣候明顯、雨量適中,有利于各種林木的生長,但十年樹木,樹木的生長自有周期,而且如果長時間砍大于植,終有窮盡之日。保住了森林就保住了我們的生存環境,從退耕還林開始到深化林場改革,每一步都體現了黨的偉大與英明。2016年和2017年,是我縣深化林場改革的攻堅之年。要讓他們放下斧頭扛起鋤頭,從伐木工人轉換成護林工人,有那么多人需要安置需要轉崗。按照積極穩妥的原則,我們廣泛征求意見,審慎推進。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一批、政府購買服務安置一批、退休安置一批、自謀職業安置一批、合同制聘用安置一批、已退休人員和供養遺屬安置一批,做到了人心不散、思想不亂、工作不誤,整個改革蹄疾步穩。
2006年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以來,共完成全縣8個鄉鎮84個村居委會1547個村民小組的林權勘查工作,確權33650戶,完成林地勘查65634宗。全縣350.79萬畝集體林面積中的336.2萬畝集體林地落實了權屬,全縣集體林均山到戶率為92.9%、集體商品林均山到戶率為95.78%。截止2017年12月,全縣共頒發林權證32225本,頒證面積336.2萬畝,頒證面積占全縣集體林地面積的95.84%。
集體林權流轉起來了。從2008年12月23日全縣第一宗林權流轉業務的辦理開始,歷時9年,共辦理流轉業務1897宗,年均辦理210.7宗,最短流轉年限10年、最長流轉年限70年,平均流轉年限38年,流轉面積11.8萬畝,流轉金額5024.6萬元。其中集體林出讓12宗,占2.2%;戶(個人)出讓林權1855宗,占97.8%;企業流轉527宗,占27.8%;戶(個人)流轉1370宗,占72.2%。
林權抵押貸款業務展開了。從2010年7月起,7年半時間,雙柏縣共受理林權抵押貸款1935宗,年均受理276.4宗,林權抵押面積12.6萬畝,評估價值4.3億元,抵押貸款1.33億元。
林果權證及抵押貸款業務同時進行。2015年8月7日,楚雄州第一批5本經濟林果權證在雙柏發放。到2017年底,全縣共核發經濟林果權證199本,發證面積1438萬畝。受理經濟林果抵押貸款11筆,貸款金額2160萬元。
改革激發了無窮的力量?!鞍焉疆斕锔?,把樹當菜種”成為了林場職工和廣大林農的自覺行動。林改工作,不僅推動了發展,更改變了人們的思維習慣和生活方式:明確了林地的權責,真正實現了“山有其主、主有其責”;促進和提升了林場職工和廣大林農的愛山護林意識;盤活了林地資產,“死水”變為“活泉”;增加了林農的收入;促進了林果種植業的快速發展;拓寬了企業、林農的融資渠道;增強了企業自我造血的發展能力;綠色山林真正變成了“綠色銀行”;有力促進了林區社會治安穩定。
放眼望去,林海蒼莽。朝陽下,“綠海”閃動著柔美的光芒,林場的護林工人呵護著它們,這綠水青山變成的“金山銀山”,孕蘊著全面小康的希望,是譜寫中國夢雙柏篇章的華美樂章。
2018年6月27日,雙柏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首發儀式在安龍堡鄉舉行,2319戶農戶領到了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吃了定心丸的老百姓,該打工的打工,該流轉土地的流轉土地,該搞養殖的搞養殖,再也不會出現“有人無田種,有田無人種”的現象了。
要把飯碗牢牢端在我們自己手中,就必須管好用好耕地。改革開放之初,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將土地所有權和承包經營權分設,所有權歸集體,承包經營權歸農戶,極大地調動了億萬農民的積極性,有效解決了溫飽問題。隨著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順應農民意愿,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分為承包權和經營權,實行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并行,是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中又一次重大制度創新?!叭龣喾种谩笔寝r村基本經營制度的自我完善,有利于明晰土地產權關系,能更好地維護農民集體、承包農戶、經營主體的權益;有利于促進土地資源合理利用,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
在綠汁江邊,上萬畝土地流轉出來以后,進駐的公司紛紛種下葡萄、石榴、金絲小棗和時鮮蔬菜,昔日最貧窮之地,迅速發展成為全縣最富裕的地方,走市場化扶貧之路的做法,作為典型經驗登上了《人民日報》。
在大莊,4萬畝青花椒和1萬畝美人椒繼傳統產業烤煙之后,撐起了農民脫貧致富的大廈。山林流轉種植青花椒,3年的花椒樹平均掛果超過10公斤,荒山變金山。美人椒體型好色澤艷,遠銷省內外。
在愛尼山,林下種植中草藥已達4萬畝,既護了山林,又富了百姓。有的農戶,光賣重樓籽(苗)收入就突破10萬元,縣城里“陽光水岸”這個樓盤,愛尼山的居民占了70%。
不變的是土地,它永遠在那里,不多也不會少;變的是耕耘的主人,變的是收入的大幅增長,變的是規范化和市場化經營。到2018年7月30日,全縣已完成8個鄉鎮84個村(居)委會1547個自然村承包土地的調查摸底工作,共清理土地承包檔案14007卷,調查承包信息33651戶129112人,完成實測承包地塊294976塊541700畝,完成權屬確認面積541700畝。全縣流轉土地達到65294畝。
2017年12月底,我到安龍堡鄉丁家村調研易地扶貧搬遷點的工作,恰好有一戶農戶喬遷新居。屋新家亮,場面祥和,紅男綠女煞是熱鬧,主人熱情禮貌,酒水各取所需,秩序井然。
同行的同事告訴我,這種場面在10年前,肯定劃拳聲此起彼伏,準會有個別醉漢鬧事,會搞得大家不歡而散,令主人十分難堪。
當我們轉到房屋背后,看到有兩個人在寒風中精神抖擻地燒水泡茶。我問搬新家為何還在屋外燒水,他倆客氣地說,今天人多,用電的地方多,一個電茶壺滿足不了,除了燒水,還可以熬排骨,關鍵是不會把新房子熏黑。走進每家每戶,收拾得窗明幾凈,物件擺放得整整齊齊,令我感慨不已!
過去大麥地、安龍堡一帶,因為彝族占比超過了90%,彝民的文化生活習性保存得很好。特別是享譽中外的老虎笙、大鑼笙、小豹子笙(俗稱“三笙”)和彝族史詩《查姆》,被譽為彝族文化的活化石和古儺儀的珍存。隨著改革發展的推進,生活好起來的同時也產生了一種盲目攀比的壞風氣。有的家庭,老人不在了,喪事上有幾個子女,每個子女不管家庭境況如何都必須殺一頭牛,以充面子。薄養厚葬在一些地方沉渣泛起。2012年我到雙柏工作以后,通過調研,制定出臺了《雙柏縣關于進一步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破除迷舊觀念樹立新風尚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的文件,著力推進“個十百千萬”精神文明建設工程,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喜聞樂見的形式滲透到了各村寨和廣大居民的心中腦里。俗語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在實踐中,我倒覺得,只要我們找到了問題所在,對癥下藥,措施得當,絕大多數群眾就會支持我們。通過潛移默化,移風易俗也不是難事。當然,好的東西一定要保護好傳承好。
現在走進每個村寨,總是令人情清氣爽。村容村貌通過“七改三清”和“四治三改一拆一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許多村子還搞起了綠化,裝上了路燈。過去“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的臟亂差現象是一去不會返了?,F在,創建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已蔚然成風,雙柏縣城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已通過考評。“善氣迎人,親如兄弟”“儉以養德,約之以禮”正成為雙柏人民的新風尚。

2008 年10 月《邊疆文學》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