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博文 辛學敏
摘 要: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無人戰車日益受到各國政府及社會公眾的關注,主要緣于它們能夠為執行任務人員提供急需的現場感知能力和多樣化的突破手段,且能大力提升人員的戰斗力、防御力和生存能力。本文通過分析無人戰車基本內涵,明確目前及未來無人戰車的發展需求,提出其重要的研究意義。
關鍵詞:無人戰車;發展需求;研究意義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7.129
0 引言
無人戰車是指在地面上行駛的能執行特定任務的機器人,是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高度融合的地面機動無人作戰平臺,是配備偵察探測系統、小口徑武器,具有高機動越野性能和必要防護能力的地面無人裝備系統。地面無人作戰平臺的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遙控地面無人作戰平臺、半自主式地面無人作戰平臺和自主式地面無人作戰平臺。其中,遙控地面無人作戰平臺也就是遠距離操縱的無人戰車。半自主式地面無人作戰平臺可在人的監視下自主行駛,在遇到困難時操作人員可以進行遙控干預,能完成偵察、作戰和后勤支援等任務。自主式地面無人作戰平臺依靠自身的智能自主導航,躲避障礙物,具有自動搜索、識別和消滅敵方目標的功能,能夠獨立完成各種戰斗任務。
1 發展需求
無人戰車具備良好的靈活性、機動性和便攜性,任務載荷的火力打擊模塊具有配置多樣、反應快速、精度較高、仰角較大等突出特點。主要表現在:
(1)復雜地況的需求。面對山地崎嶇地形、叢林茂密樹灌、城市密集建筑等復雜情況,它可以有效彌補現裝甲車輛靈活度不高、反應較慢、射界局限等問題,充分發揮無人戰車自動武器靈活反應快、俯仰范圍大等優勢,消滅復雜地形或遮蔽物后方目標。
(2)值守平臺需求。主要用于無人值守防御平臺和無人值守巡邏平臺,可以彌補人員值守過程中因生理、心理因素帶來的客觀與主官影響,進而達到值守要求的能力。
(3)反恐維穩需求。主要用于在邊防、哨卡、機場、倉庫等要地,實現全天候的觀察、防御及打擊。各地方指揮中心、武警哨位及機場公安等單位均有極大的市場需求。
2 基本能力
(1)識別目標能力。可以對多目標進行捕獲、識別、跟蹤和定位的能力。無人戰車必須能夠感知和理解環境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必須能夠通過觀瞄系統和多傳感器進行數據融合,將此類數據轉變為支持多種決策過程的有效信息,判斷出目標的情況,并估計出其行動意圖。
(2)火力打擊能力。無人戰車火力打擊能力是依托自身火力打擊裝備,實現火力殺傷效能的能力,是無人戰車消滅敵有生力量及摧毀重要作戰目標的主要支撐。無人戰車上可裝配集多種武器于一體的集成型武器。集成型武器對戰場目標捕獲、瞄準和遙控射擊等技術要求較高。能夠精確打擊遠距離的目標和地面生動目標,并能夠抵御低空低速直升機或無人飛行器等目標。
(3)毀傷評估能力。毀傷評估能力是指確定被打擊目標的毀傷程度。高技術條件下任務時間短、節奏快,對毀傷評估的時效性要求越來越高。毀傷評估數據是決定毀傷評估結果可信度的關鍵,應解決評估數據采集、處理和使用過程中的規范化問題,為火力毀傷評估提供一種權威的數據源。
3 研究意義
無人戰車在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得到廣泛應用,在預警偵察、城區輔助作戰、安全巡邏、簡易爆炸裝置探測和后勤保障等很多作戰領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大大節省了人力,減少了傷亡。
(1)精度距離有效提高。無人戰車可配備高精度的晝夜觀瞄器材和火控系統,提高了傳統輕武器的作戰距離和射擊精度,并使武器具有在夜間和惡劣天氣下的作戰能力,火力機動性和火力突然性以及射擊精度較高。
(2)射界范圍不斷增大。火力配置在無人戰車上,武器射界范圍大幅提升,既可以有效應對低空防御,又可以在市區環境中對抗來自高大建筑物上的各種威脅。
(3)安全保障大幅提升。現代威脅目標機動性越來越好,手動操作的車載武器反應時間長、火力機動性較差,已經難以應付。遙控操作或自主控制能顯著提高武器操作的自動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通過控制界面對武器進行控制和操作,克服了射手在武器平臺上操作的危險性,為戰斗人員提供了更多安全保障。
綜上所述,無人戰車具有的高機動、高適應、高智能、可拓展的典型特征,不僅可以豐富一線感知手段,大幅提升感知空間和精度,還能有效降低人員的戰斗負荷與風險。與常規戰車相比,該戰車具有更好環境適應能力和可部署能力,可支撐全系統提高作戰使用靈活性、拓展作戰空間。各國充分認識到,未來無人戰車將成為信息化裝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減少人員傷亡的重要手段、提高戰術精確打擊能力的有力保證。
作者簡介:鄭博文(1985-),男,遼寧沈陽人,碩士,主要從事武器系統設計工作。
*為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