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梅
(鹽城市婦幼保健院,江蘇 鹽城 224000)
產后出血是導致圍產期女性死亡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數據統計表明,70%~80%產后出血由宮縮乏力性引起,病死率較高[1]。既往臨床多采用常規藥物止血,無效后則需子宮切除,導致女性永久喪失生育功能。近年來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產后出血中,可有效刺激子宮肌層收縮,止血效果良好。改良子宮背帶式縫合術是新型子宮縫合的方法,可顯著提高子宮收縮力,有效控制產后出血,且取得一定臨床效果。本研究采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聯合改良子宮背帶式縫合術治療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患者,發現其止血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6例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各48例。對照組年齡25~35歲,平均(27.88±2.69)歲,孕周36~40周,平均(38.74±1.01)周,產婦類型:初產婦10例,經產婦38例,宮縮乏力原因:7例疤痕子宮,3例羊水過多,9例胎盤前置,4例胎盤早剝,23例多次妊娠,2例重度子癇。觀察組年齡24~36歲,平均(28.51±3.42)歲,孕周37~41周,平均(39.03±0.91)周,產婦類型:初產婦9例,經產婦39例;宮縮乏力原因:6例疤痕子宮,4例羊水過多,10例胎盤前置,3例胎盤早剝,21例多次妊娠,4例重度子癇。兩組基線資料(年齡、產婦類型、孕周、子宮收縮乏力原因)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選取標準:①納入標準:實驗室檢查顯示凝血功能及血常規正常;均屬于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均具備手術指征;患者及家屬均知情,簽訂同意書。②排除標準:存在手術禁忌者;伴有血液疾病家族史者;心肝腎等臟器嚴重功能不全者;對本研究相關藥物過敏者。
1.3方法:兩組均給予按摩子宮、藥物止血等常規治療。
1.3.1對照組:常規治療后產婦出血量>500 ml,且宮縮乏力,給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常州四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4183,規格:1 ml:250 μg),于宮體注射,250 μg/次。
1.3.2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改良子宮背帶式縫合術,確認出血點后,于子宮下部橫切口距右邊切口緣約3 cm位置向宮腔進針(1號微喬線),于距切口側方約4 cm、切口上邊緣約3 cm位置出針,采用褥式縫合法于子宮肌底方向縫合(3~4針)到子宮肌底至宮角(3 cm左右),子宮肌底至子宮后壁(沿宮頸方向)縫合子宮漿肌層,在子宮肌底韌帶處(子宮切口水平)于子宮后壁向宮腔進針,于其左側后壁水平(對稱位置)出針。同樣采用褥式縫合法,縫合左側后壁子宮漿肌層,并經子宮肌底至子宮前壁,于切口下緣左側出針。止血成功則縫合子宮切口,明確手術部位及陰道出血情況,無出血或減少、停止出血后關閉腹腔。
1.4止血效果標準:顯效:30 min內出血停止;有效:出血量<100 ml/h;無效:未達以上標準。止血總有效率=(有效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100%。
1.5觀察指標:①手術情況;②止血總有效率;③并發癥發生率。

2.1手術情況:觀察組術中出血量、產后24 h出血量較對照組少,手術用時較對照組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止血效果:觀察組止血總有效率為97.92%(47/48),高于對照組83.33%(40/4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組別例數手術用時(min)術中出血量(ml)產后24 h出血量(ml)觀察組48165.03±33.121 180.01±35.04261.17±10.11對照組48226.87±27.141 679.35±28.26273.08±13.47t值10.00676.8514.899P值0.0000.0000.000
表2兩組止血效果比較[例(%)]

組別例數無效有效顯效總有效率觀察組481(2.08)20(41.67)27(56.25)47(97.92)對照組488(16.67)21(43.75)19(39.58)40(83.33)χ2/P值4.414/0.036
2.3并發癥發生情況: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8.33%(4/48),低于對照組33.33%(16/4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組別例數產褥病腸梗阻腹痛總發生率觀察組481(2.08)0(0.00)3(6.25)4(8.33)對照組485(10.42)3(6.25)8(16.67)16(33.33)χ2/P值7.642/0.006
目前,子宮按摩、前列腺素、縮宮素等藥物控制是臨床治療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常規方法,但止血效果較差;經腹子宮切除術是治療該病的最有效方法,但手術時間長,出血量大,且無法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嚴重降低其生活質量[2]。因此,臨床需尋找既合理有效,又安全可靠的治療方法。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屬于15-甲基前列腺素衍生物,含有天然前列腺素F2a,半衰期長,可快速進入血液,15 s便可達到最高血藥濃度,促使子宮平滑肌強烈收縮,加快血管、血竇閉合,達到止血的目的;同時可于血管內皮損傷部位凝聚大量血小板,導致其粘性變形,促進凝血因子大量釋放,最終形成凝血塊,進一步止血[3]。但研究顯示,單獨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療產后出血,仍存有一定局限性,止血效果需進一步提高[4]。因此,本研究在此基礎上聯合應用改良子宮背帶式縫合術,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用時長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產后24 h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止血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聯合改良子宮背帶式縫合術治療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能有效提高止血效果,縮短手術用時,減少出血量。改良子宮背帶式縫合術術中操作簡單,無需采用特殊器械,避免損傷周圍正常組織器官,可一定程度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手術創傷,同時術中采用線縫合加壓子宮前后壁,短時間內縮小子宮容積,并壓迫肌層血管,縮小剝離面,從而有效擠壓子宮壁上弓狀血管,壓迫、閉合血竇,最終達到止血的目的,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聯合應用,可提高止血效果[5]。此外,本研究還顯示,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聯合改良子宮背帶式縫合術治療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患者,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此外,需注意的是,心肝腎功能異常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禁忌證,臨床應用此藥前應排除伴有心肝腎疾病者,以保障用藥安全性[6]。
綜上所述,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聯合改良子宮背帶式縫合術治療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患者,可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及產后24 h出血量,顯著提高止血總有效率,降低并發癥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