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靜,陳日利,陳 鑫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清遠市人民醫院婦產科,廣東 清遠 511518)
異位妊娠包括輸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等,是婦科常見的一種急腹癥[1]。對于高水平血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異位妊娠患者,臨床多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但保守手術容易出現術中出血多、術后持續性宮外孕、術后復通率低等情況,致使治療效果并不理想[2-3]。故采取有效的治療方式以降低術后風險尤為重要。基于此,本研究對我院26例擬行腹腔鏡手術的高水平血hCG異位妊娠患者于術中采用垂體后葉素聯合甲氨蝶呤治療,旨在探討該聯合方式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6年8月~2017年6月行腹腔鏡下輸卵管妊娠物清除術(包括切開輸卵管取胚及擠壓術)的患者48例,根據術中藥物應用情況分為A組(26例)與B組(22例)。利用統計學分析兩組一般資料可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組別例數年齡(歲)孕次(次)產次(次)停經時間(d)A組2625.42±2.082.08±1.290.69±0.5746.57±5.26B組2225.39±2.022.13±1.230.65±0.5946.62±5.18t值0.0500.1370.2380.033P值0.9600.8920.8130.974
1.2入選及排除標準:①納入標準:①單側輸卵管妊娠,未破裂,血hCG>3 000 IU/L者;②盆腔無嚴重粘連者;③無內科并發癥者;④有生育要求,要求保留輸卵管者。②排除標準:①輸卵管妊娠宮角妊娠、間質部妊娠,包塊已破裂,已有腹腔內出血者;②無生育要求,要求切除患側輸卵管者;③存在高壓病史者。
1.3方法:使用腹腔鏡、單級、雙極電凝、分離鉗、標本袋、持針器、垂體后葉素、甲氨喋呤注射液、生理鹽水等。采用氣管內全身麻醉,常規氣腹后,置入腹腔鏡,術中見輸卵管壺腹部、峽部或傘端增粗呈紫藍色,診斷為輸卵管妊娠,保留病灶。A組用穿刺針在病灶基底部及輸卵管系膜無血管處注射稀釋垂體后葉素6 U加生理鹽水10 ml,待病灶變白,用電凝鉤在病灶最薄處平行輸卵管切開或者擠壓傘端,清除妊娠物。使用可吸收線間斷縫合,用雙極電凝止血,在妊娠物著床處注射稀釋甲氨喋呤注射液20 mg加生理鹽水5 ml。B組不進行垂體后葉素及甲氨蝶呤的局部注射用藥。術后2~3個月,通過子宮輸卵管造影檢測患者輸卵管再通情況。
1.4評價指標:①于術前、術后1 d、術后12 d采用ADVIA Centaur CP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德國)檢測血hCG水平;②記錄兩組2~3個月后輸卵管再通率、持續性宮外孕出現率、術后1年內宮內妊娠率及再次異位妊娠率;③記錄兩組血hCG降至正常的時間,即血hCG<5 mIU/ml。

2.1兩組術前、術后血hCG水平比較:兩組術前血hCG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組術后1 d、12 d血hCG水平均低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術后情況:A組持續性宮外孕出現率、異位妊娠率均低于B組,輸卵管再通率、宮內妊娠率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組別例數術前術后1 d術后12 dA組264 655.72±211.132 350.38±42.53209.71±30.18B組224 639.18±212.962 408.01±45.97275.93±29.81t值0.2694.5087.617P值0.7890.0000.000
表3兩組患者術后情況對比[例(%)]

組別例數持續性宮外孕出現輸卵管再通宮內妊娠異位妊娠A組261(3.85)24(92.31)22(84.62)0(0.00)B組227(31.82)14(63.64)12(54.55)5(22.73)χ2值 4.8504.3285.2164.386P值0.0100.0150.0220.010
2.3血hCG降至正常時間:A組血hCG降至正常的時間為(25.17±3.61)d,低于B組的(36.19±5.37)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454,P=0.000)。
異位妊娠表現為受精卵在子宮體腔以外著床。在該疾病的診治過程中,腹腔鏡檢查是金標準,手術治療可分為保留輸卵管的保守治療及切除輸卵管的根治性治療[4]。隨著二胎的開放,再次妊娠的要求增加,越來越多異位妊娠患者要求保守治療。故尋求有效的治療方式以提高患者生育功能尤為重要。
本研究結果顯示,A組術后1 d、12 d血hCG水平、持續性宮外孕出現率、異位妊娠率均低于B組,輸卵管再通率、宮內妊娠率高于B組,血hCG降至正常的時間短于B組,說明垂體后葉素聯合小劑量甲氨蝶呤在腹腔鏡保守治療異位妊娠中,可有效保護患者輸卵管,改善血hCG水平,利于減少持續性宮外孕的出現。異位妊娠治療方案的選擇需依據患者生命體征及胚囊種植部位及破裂與否等,進行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以減少不良影響, 提高治愈率。腹腔鏡手術雖具有恢復快等優勢,但于鏡下清除妊娠組織后難以控制創面出血,需反復電凝止血,導致患者輸卵管組織損傷,且手術時間較長,極易誤傷其輸卵管管腔,進而使其術后生育功能降低[5]。為減少以上情況出現,可以利用甲氨蝶吟抑制細胞增生, 對絨毛膜進行破壞,促使胚胎組織死亡、脫落,進而達到治療的效果[6]。垂體后葉素局部注射于患者輸卵管系膜內,可有效緩解其輸卵管切開處出血情況,具有減少出血量,收縮血管、平滑肌的作用,利于降低手術難度,為手術視野的開闊創造便利條件。同時,該藥物可促使患者體內周圍毛細血管快速痙攣,利于妊娠物自動從切口處排出,可有效減少管壁殘留現象,進而避免電凝、反復鉗取組織對患者輸卵管內膜造成損傷[7]。甲氨蝶呤為葉酸拮抗劑,可有效阻止二氫葉酸向四氫葉酸轉化,破壞絨毛組織,致使胚胎壞死組織盡快脫落、吸收,利于減少持續性異位妊娠事件的發生[8]。腹腔鏡手術聯合以上兩種藥物治療,一方面可有效清除患者體內大部分滋養細胞,另一方面可使部分滋養細胞脫落,促使術后血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快速下降,降低持續性宮外孕的出現率,利于輸卵管再通,提高生育可能性[9]。
綜上所述,垂體后葉素聯合甲氨蝶呤在高水平血hCG異位妊娠手術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血hCG水平,利于減少持續性宮外孕的出現,提高其輸卵管再通率、再次妊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