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體東
(江蘇省響水縣人民醫院 ,江蘇 響水 224600)
腹腔鏡微創手術切除膽囊因其創口小、愈合快、恢復良好的優點,是臨床上廣泛應用的治療方法。雖然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有手術時間短、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的優勢,但是氣腹過程中患者腹部壓力增大,機體對發散的CO2吸收能力增加,促進交感神經的活力,易于使患者的血壓、心率出現變化[1]。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麻醉藥物的誘導作用對患者的治療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合理使用麻醉藥物,可有效促進手術的順利進展。
1.1一般資料:通過我院電腦檔案篩查2014年6月~2017年6月需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患者,排除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心腦血管及血液系統疾病者、孕產婦、對本研究所用藥物有過敏史者、精神障礙者等,選取65例為探討對象,分為探討組33例和參照組32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探討組男18例,女15例;年齡25~62歲,平均(42.73±11.32)歲;體重44~77 kg,平均(62.44±6.48)kg;采用美國麻醉師協會(ASA)分級分類,其中Ⅰ類14例,Ⅱ類19例。參照組男16例,女16例;年齡24~63歲,平均(43.12±10.97)歲;體重44.5~78 kg,平均(63.15±6.95)kg;采用ASA標準進行分類,其中Ⅰ類15例,Ⅱ類17例。比較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參照組:持續監測心率、心電圖、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將靜脈通路打開。麻醉誘導分別采用舒芬太尼0.7 μg/kg、咪唑安定0.03 mg/kg、順笨阿曲庫銨0.2 mg/kg、依托咪酯0.3 mg/kg。誘導后行氣管插管并連接麻醉呼吸機[參數:呼吸頻次12~15次/min,潮氣量8~10 ml/kg、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35~45 mm Hg(1 mm Hg=0.1333 kPa)]。維持麻醉采用2%的異氟醚,同時間斷靜脈泵入丙泊酚4 mg/(kg·h)。
1.2.2探討組:持續監測心率、心電圖、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將靜脈通路打開。麻醉誘導分別采用舒芬太尼0.7 μg/kg、咪唑安定0.03 mg/kg、順笨阿曲庫銨0.2 mg/kg、依托咪酯0.3 mg/kg。誘導后行氣管插管并連接麻醉呼吸機(參數:呼吸頻次12~15次/min,潮氣量8~10 ml/kg,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35~45 mm Hg)。患者的麻醉維持采用瑞芬太尼0.03 μg/(kg·min)、丙泊酚4 mg/(kg·h)。
1.3觀察指標:記錄分析兩組患者麻醉前后的心率(HR)、收縮壓(SBP)、舒張壓(DBP)[2]。觀察兩組患者拔管后5 min、10 min、20 min、30 min的清醒/鎮靜狀態(OAA/S)評分,評分標準:正常呼喚姓名可作出迅速反應者為5分;正常呼喚姓名反應遲緩、語速較慢者4分;大聲呼喚姓名有反應,但目光呆滯、語言不清為3分;無法言語、輕推或輕拍有反應為2分;昏睡狀態、輕推或拍無反應為1分[3]。

2.1兩組患者HR、SBP、DBP比較:探討組的HR、SBP、DBP手術前、氣腹后、手術后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參照組氣腹后的HR、SBP明顯升高,與探討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觀察指標探討組(n=33) 手術前 氣腹后 手術后 參照組(n=32) 手術前 氣腹后 手術后 DBP(mm Hg)78.54±5.3982.06±5.8977.91±5.3378.15±4.9980.73±5.2178.39±5.44SBP(mm Hg)125.79±7.55123.96±8.18123.96±8.18125.43±7.32129.88±8.27①②122.95±7.94HR(次/min)80.54±6.4679.12±6.3178.38±6.6879.89±6.3390.36±6.58①②79.19±6.47
注:與手術前比較,①P<0.05;與探討組比較,②P<0.05
2.2兩組患者OAA/S評分比較:兩組患者拔管后各時間點(拔管后5 min、10 min、20 min、30 min)的OAA/S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探討組清醒用時較短。詳見表2。


時間點探討組(n=33)參照組(n=32)t值P值5 min4.24±0.333.04±0.336.03<0.0510 min4.81±0.353.75±0.295.07<0.0520 min4.85±0.224.12±0.275.42<0.0530 min4.92±0.184.45±0.234.25<0.05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膽囊切除的常規方法,但是該手術的實施有其不足之處,即CO2氣腹、牽拉容易造成機體肝臟損傷,引起免疫功能的抑制,導致一定程度的機體損傷。氣腹時患者腹腔中的血管受壓,靜脈的回流循環不足,降低了腎臟的血流量,使神經內分泌激素增多,加之高碳酸反應使手術中的應激反應加劇,容易導致患者特別是老年患者因血管循環不足誘發高血壓癥、腦出血癥和心肌血氧飽和度降低等病癥,從而引起系列并發癥的發生。麻醉的深度和麻醉藥物的選擇與治療效果有密切關系,良好的麻醉效果可保障手術的安全順利進行[4]。
本研究中麻醉誘導前后對兩組患者的血流動力學觀察指標進行比較分析。手術前,兩組的HR、SBP、DBP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氣腹后,探究組手術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標變化不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參照組較手術前其指標明顯上升,且高于探究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研究表明,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用于手術的麻醉誘導,其效果良好,且對患者的血壓、心率影響較小,利于各項指標的穩定。瑞芬太尼作為新一代的短效麻醉藥物,具有機體分布容積小、藥效見效快、迅速代謝等優點,對于需要大量長時間進行麻醉的手術輸注無積蓄[5]。機體中的血漿膽堿酯酶和抗膽堿酯酶不影響瑞芬太尼的代謝作用。同時,瑞芬太尼的使用對于肝腎功能障礙的患者、年齡過大或過小的患者、個體體質不良的患者以及患者的性別影響均較小,95%的藥液可經尿液排泄出體外。丙泊酚是一種廣泛應用于麻醉誘導、維持和靜脈復合麻醉的藥物,其不良反應少、起效快、代謝迅速平穩。
經麻醉誘導后,參照組氣腹后心率及收縮壓明顯增高,與探討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對比兩組患者拔管后各時間點的OAA/S評分,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探討組恢復清醒所需時間較短。因此,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進行麻醉誘導,患者血流學觀察指標穩定,術后清醒快,值得在臨床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