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郁文,廖偉旋,范宇進,鐘 英
(興寧市人民醫院,廣東 興寧 514500)
經皮腎鏡鈥激光碎石術是目前臨床上治療復雜性、巨大腎結石的金標準[1],隨著外科技術的發展,該術式發展成兩種通道,一種標準通道(將腎通道擴張到F24-30),一種是微/小通道(F20以下)。為探索兩種通道的手術效果差異,現回顧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30例孤立腎腎結石臨床資料,探索標準通道(F24)與小通道(F16)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本研究中的130例孤立腎腎結石患者為2015年7月~2017年4月來我院就診的患者,全部患者均在我院接受經皮腎鏡鈥激光碎石術治療,根據腎通道的不同分組,對照組患者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齡28~57歲,平均(40.2±7.3)歲,其中功能性孤立腎40例,解剖性孤立腎11例,多發性鹿角結石11例。結石最長徑為1.21~4.67cm,平均(3.20±0.35)cm。觀察組患者68例,男43例,女25例,年齡30~55歲,平均(40.6±7.5)歲,其中功能性孤立腎44例,解剖性孤立腎12例,多發性鹿角結石12例;結石最長徑在1.16~4.83 cm之間,平均(3.35±0.41)cm。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經對比發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者行標準通道(F24)的經皮腎鏡鈥激光碎石術治療,觀察組患者行小通道(F16)的經皮腎鏡鈥激光碎石術治療。給予患者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協助患者取截石位,以逆行插管的方式在患側輸尿管鏡下留置5F輸尿管導管,注入生理鹽水形成人工腎積水,然后留置16F導尿管夾閉,將患者的體位更改為俯臥位,將腰腹部墊高,行B超檢查定位結石等,從患者的第11肋間或是第12肋下腋后線與肩胛線之間的區域作為穿刺點,以中上盞入路或是腎盂入路,使用18G穿刺針穿刺,直到流出尿液確定進入集合系統后,置入安全導絲,測量穿刺針的長度,將皮膚切開1 cm長,使用筋膜擴張器擴張腎通道,從F8擴張到F16,置入腎鏡短鞘,置入輸尿管鏡定位結石后行鈥激光碎石;對照組患者則將腎通道擴張到F24后置入腎鏡短鞘,取出擴張器,置入輸尿管鏡,行鈥激光碎石術。術后兩組患者常規留置雙J管和腎造瘺管。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一期結石清除率)、預后指標(導管留置時間、并發癥發生率、住院時間)。
1.4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17.0軟件對計數數據/計量數據進行χ2/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手術指標比較: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比對照組短,且術中出血量比對照組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一期結石清除率上,兩組之間的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預后指標比較:觀察組患者在導管留置時間、住院時間上均比對照組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方面,觀察組為2.94%,對照組為16.13%,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3。
表1手術指標比較

組別例數手術時間(x±s,min)術中出血量(x±s,ml)一期結石清除率[例(%)]觀察組6863.8±11.591.6±14.560(88.24)對照組6272.7±13.1127.9±19.258(93.55)χ2/t值4.12412.2291.093P值<0.05<0.05>0.05


組別例數導管留置時間(h)住院時間(d)觀察組685.87±0.437.21±0.37對照組629.20±0.6110.25±0.54t值36.22137.722P值<0.05<0.05
表3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組別例數血尿切口感染遲發性出血發生率(%)觀察組680112.94①對照組6234316.13
注:與對照組對比,①χ2=6.732,P<0.05
孤立腎指的是因先天性缺如或是后天疾病引發的一側腎功能喪失,單靠一側腎臟生活的情況,孤立腎由于失去健側腎的代償以及流經腎臟局部結石成分濃度較高,因此很容易出現腎結石和梗阻,容易因梗阻而出現尿路感染、腎功能障礙等[2-3]。而且由于單腎的特殊性,孤立腎腎結石很容易誘發腎積水,甚至出現氮質血癥等嚴重并發癥,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4]。因此對于孤立腎腎結石患者,一經確診后要立即制定安全、有效的手術方案,最大程度減輕手術創傷,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并且有效清除結石,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孤立腎腎結石的治療是目前泌尿外科的一種難題,而微創醫學的快速發展使得孤立腎腎結石的治療也有了很大進步,有了安全的微創術式,微創經皮腎鏡鈥激光碎石術因手術創傷小、手術時間短、出血量少等優點而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成為孤立腎腎結石治療的金標準。
在經皮腎鏡鈥激光碎石術中,關鍵步驟是建立腎通道,安全有效的建立理想腎通道是手術順利開展的先決條件,而目前臨床上的腎通道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標準通道,指的是F24以上的通道,一種是微/小通道,是F20以下。標準通道手術由于需要利用筋膜擴張器將腎工作通道擴張到F24以上,這樣就增加了腎臟出血和損傷的風險,在擴張腎通道、碎石操作、腎造瘺過程中都可能造成腎實質的損傷和術中大出血,術后出現發熱、再次出血、膿毒癥等嚴重并發癥,不利于患者術后的康復[5]。尤其是對于孤立腎腎結石患者而言,患者只有單側腎功能,手術造成的腎臟損傷導致患者術后恢復較慢。隨著腔內鈥激光、氣壓彈道碎石系統等的發展,不少學者將腎通道縮小到F20-24,認為可以有效減輕手術創傷,但是兩種通道的結石清除效果、安全性等還有較大爭議。伴隨著外科技術發展,到今天,小通道的經皮腎鏡鈥激光碎石術在臨床上得到應用,將腎通道擴張到F16-18,能大大減輕手術對患者腎實質造成的損傷,術中出血少,術后的并發癥發生少,手術的安全性高。但是由于輸尿管鏡的操作通道僅5F,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碎石系統的應用,只能應用鈥激光碎石系統和氣壓彈道碎石系統,而無法使用超聲碎石等第三代先進的碎石系統,而且只能通過高壓灌注的方式取石、清石,使用鉗夾取石時只能鉗取小結石,很難一次完成碎石取石,尤其是對于巨大結石、鹿角形結石、多發性結石患者,往往需要二期碎石術治療[6-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導管留置時間、住院時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指標上均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指出小通道手術對孤立腎腎結石患者的創傷較小,患者術后恢復快。而在一期結石清除率上,觀察組患者略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證實在孤立腎腎結石治療中,小通道手術對患者的創傷更小,且結石清除效果好,在手術操作中,可以從結石的邊緣開始碎石,緩慢將大結石擊碎成小顆粒,同時鑒于孤立腎腎結石的特點,嚴格控制感染,無需一次性將結石清除干凈或是粉末化,在碎石結束后可以使用套石籃將碎石取出,降低感染的風險,縮短手術時間[8]。體外沖擊波碎石術對患者的創傷小,易被患者接受,可以將其與小通道經皮腎鏡鈥激光碎石術結合起來,提高結石清除效果,最大程度地減輕手術對患者腎實質造成的創傷,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促進患者術后康復。
綜上所述,孤立腎腎結石患者應用小通道經皮腎鏡鈥激光碎石術是可行的,但是小通道手術因通道小而存在結石清除受限問題,較適宜于小體積腎結石治療中,而為了提高結石清除效果,減輕手術創傷,可以適當將小通道手術與體外沖擊波碎石術結合起來,避免多次手術造成的患者心理負擔和經濟負擔,提高手術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