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杰 況穎
摘 要:大湄公河次區域(GMS)國家以其重要的地緣政治屬性、逐步開放的經濟政策、豐富的自然資源、廉價的勞動力日益受到國際資本的關注。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及中國“一帶一路”倡議進程加快,中國與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經濟合作不斷推進。近年來中國對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的直接投資穩步增長,呈現出:直接投資流量穩步上漲;投資主體多元化,中央企業居于主導地位;直接投資領域不斷擴大等特征。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彌補了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建設資金的不足,完善了GMS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了GMS國家經濟的持續增長,并進一步推動了中國與GMS國家雙邊貿易的發展。未來中國對GMS國家投資不僅要關注東道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社會經濟的長遠發展,更要加大高新科技產業投資力度,注重投資的質量提升。
關鍵詞:對外直接投資;大湄公河次區域(GMS);中國;老撾;柬埔寨
中圖分類號:K902 文獻標識碼:A
大湄公河次區域(Greater Mekong Sub-region,簡稱GMS)是指湄公河流域的6個國家和地區,包括柬埔寨、越南、老撾、緬甸、泰國和我國云南省。1992年,在亞洲開發銀行的倡議下,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內的6個國家共同發起了GMS合作機制,以加強各成員國間的經濟聯系,促進次區域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實現區域共同繁榮。長期以來,GMS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相對落后,其中柬埔寨、老撾和緬甸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列。近年來,次區域各國都在進行經濟體制改革,調整產業結構,擴大對外開放。經過十多年的發展,GMS區域已經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和東亞一體化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1]。
發展中國家對外直接投資是基于跨國公司比較優勢進行的,主要動因是謀求更低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或通過接近市場節約運輸成本,對東道國的影響主要體現為彌補了東道國資金的不足[2]。GMS國家以其重要的地緣政治屬性、逐步開放的經濟政策、豐富的自然資源、廉價的勞動力日益受到國際資本的關注,成為大國“經濟外交”[3]的焦點區域。中國對次區域國家投資的發展是東盟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區域經濟加強合作的結果。Sum Chum Bun認為在東盟背景下的中國與柬埔寨的關系及合作將為柬埔寨受益于次區域和區域一體化提供更為有利的位置[4]。杜群陽等提出自由貿易區內的FDI 效應,將會使中國增加對次區域國家的投資[5]。“一帶一路”倡議作為國家重要的開放政策承擔著中國參與全球經濟和資源配置的重大任務,東盟與中國經貿關系密切,成為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吸引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量最多、投資規模最大的地區。受地緣分布的影響,“一帶一路”沿線不同的區位呈現出不同的投資特點,其中中國對東盟十國的投資主要選擇了電力、能源、交通等基礎設施產業[6]。大量研究表明直接投資對次區域國家經濟產生積極影響。賴石成等用中國和東盟貿易與直接投資數據證明對外直接投資與貿易具有相互促進關系[7]。秦磊認為FDI 的流入不僅可以給東道國帶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方法以及創新,還可以給東道國帶來超過國內儲蓄的投資水平[8]。在實踐中,對外直接投資對東道國經濟的影響是存在爭議的,這是因為對外直接投資對經濟增長的積極影響取決于不同國家所采取的措施,宮占奎等在《中國與東盟經濟一體化:模式比較與政策選擇》一書中指出:外資的進入既可以產生促進資金積累、加速技術轉移和產業結構調整、增加就業等正面效應,也可能帶來擠占東道國市場、抑制東道國幼稚產業發展等負面效應[9]。目前中國對湄公河次區域直接投資現狀以及影響研究尚不夠深入,尤其缺乏老撾與柬埔寨的相關資料。因此,本文對中國在GMS區域直接投資特征進行分析,探究中國直接投資對GMS區域發展的作用影響,為進一步深化與GMS區域經濟合作,加快中國“走出去”步伐提供借鑒與啟示。
1 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投資環境的變遷
投資環境是指某一特定經濟地域為投資某種經濟活動而提供的一系列要素和生產條件及其相互作用的統一體。區位優勢是決定跨國公司進行對外直接投資的因素之一。在區位優勢中,對外投資必須考慮東道國的各種因素,而決定區位優勢的因素主要有自然資源稟賦、地理條件、經濟發展水平、市場容量及潛力、基礎設施等以及東道國的各種經濟政策。GMS區域的自然環境、經濟環境以及政治環境是吸引中國直接投資的主要因素。
1.1 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自然環境概況
流經中國、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老撾六國,全長4880公里的湄公河,流域面積達81萬平方公里,是亞洲乃至世界上一條重要的國際河流。基于亞洲開發銀行的倡議,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內的6個國家共同發起的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GMS)機制,涉及區域總面積256.8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3.26億,區域內涵蓋了多種氣候類型,又兼具多種地理特征,自然資源豐富。GMS區域水能資源非常豐富,其中湄公河水能60%以上蘊藏在老撾境內。柬埔寨水資源豐富,洞里薩湖為東南亞最大的天然淡水湖,素有“魚湖”之稱[10]。同時GMS區域礦產資源豐富,并且多未開發,主要礦藏有金、銀、銅、鐵、鉀鹽、鋁土、寶石和石油等[11]。除此之外,GMS區域土地資源豐厚,日照時間長,雨水充足,農業開發條件較好。正是由于得天獨厚的水熱條件,GMS區域森林面積廣闊,森林覆蓋率高,木材種類多達200余種,盛產柚木,鐵木、紫檀、黑檀、白卯、酸枝,花梨木等名貴熱帶林木。
長期以來GMS區域經濟社會落后,豐富的自然資源并未得到很好的開發和利用。近年來,隨著瀾湄次區域經濟合作機制的推進,GMS國家大力引進外資,展開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推動區域內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加速經濟發展。但這種以消耗自然資本加速經濟增長的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存在很多不足,導致水土流失、淡水資源污染、生物多樣性減少等環境問題,不利于次區域國家長遠發展[12]。
1.2 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經濟環境變遷
近年來,在全球經濟放緩的背景下,GMS國家經濟增速雖有所下降,但與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經濟增長趨勢仍舊良好。據統計,發展速度最快的GMS國家是老撾和柬埔寨,兩國一直保持超高增長速度,近10年年均GDP增長率保持在7%以上。即便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老撾仍舊保持7.5%的增長率,2010年甚至達到8.53%的經濟增長率,遠超世界平均水平。在金融危機之前,柬埔寨GDP曾達到10.21%的增速,雖然2009年GDP增長率大幅下降,但仍保持正增長(圖1)。近年來,GMS國家工業化進程逐步推進,其中老撾第二、第三產業占GDP比重分別為32.42%和37.87%,已超過第一產業占GDP比重(23.15%);而柬埔寨第三產業占GDP比重則達到39.4%,超過農業占GDP比重(29%),但農業仍舊是次區域國家的重要經濟支柱和主要就業部門。
1.3 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政治環境變遷
2015年,GMS區域的政治轉型在曲折中推進,出現了一些新變化。國內政治上,GMS五國政局穩中有變,雖未發生大規模的沖突,但政治轉型期的緬甸、泰國、柬埔寨等國國內依然存在各方勢力較量。在區域一體化進程上,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步伐繼續加快,GMS區域五國與中國雙邊關系平穩發展,互訪頻繁,東盟一體化進程也取得重大進展。在國際關系上,GMS歷來是大國政治較量的中心區域。美日等大國對GMS國家的戰略投入不斷加大,越來越重視在GMS國家開展公共外交。另一方面,GMS區域安全形勢不容樂觀。首先是恐怖主義的“東進南下”,GMS區域已經成為恐怖分子非法越境的中轉站。恐怖主義對次區域合作的推進,尤其是旅游合作和投資安全造成威脅。其次是GMS成員國之間爭議性問題日益突出,尤其是領土、海洋權益的糾紛不斷[13]。
2 中國對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直接投資特征分析
2.1 中國對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投資總額變化分析
中國對GMS國家直接投資經歷了三個階段:投資初始階段(2003~2005)、穩定增長階段(2006~2008)以及快速增長階段(2009~2012)[14]。近年來,中國對GMS國家直接投資速度逐步放緩,由快速增長階段過渡到更高層次的穩步增長階段(2013年至今)。直接投資存量實現較大突破,由2007年的15.1億美元增長到2016年的240億美元。其中增長最快的是柬埔寨和老撾,2016年柬埔寨直接投資存量為43.7億美元,相比2007年1.7億美元增長25倍,同年中國對老撾直接投資存量突破50億美元,實現55億美元的直接投資存量,與2007年相比增長了18倍(表1)。
中國對GMS區域直接投資流量持續上漲。只有2010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出現突降,其余年份呈逐年上升趨勢,且增長較快,最高投資年份為2013年,達到29.9億美元。近兩年中國對GMS國家直接投資出現下降趨勢,其中老撾、泰國下降幅度最大,可能原因是GMS國家在大力鼓勵外商投資的同時,更注重FDI企業質量的提升,質的提升需要犧牲一部分量的利益,但卻更有利于外商投資總體水平的提高[15]。另外,中國對GMS國家投資出現不均衡的特點,其中對柬埔寨、老撾、越南的投資趨勢相對比較穩定,大體上呈逐年增加的趨勢,偶有年份下滑;而對泰國和緬甸的投資則相對不穩定,尤其對緬甸投資狀況變化劇烈(圖2)。
2.2 中國在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投資地位變化分析
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和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的深入推進,我國逐步發展成為GMS五國重要的經濟伙伴,對GMS五國直接投資地位日益重要。中國已經成為緬甸、柬埔寨、老撾第一大外資來源國,其中柬埔寨對中國直接投資依賴程度加深,中國對柬埔寨直接投資首次超過了柬埔寨對內直接投資。
據中國商務部最新資料,2017年1~3月,中國對老撾投資金額達到3.35億美元,同比增長365.3%;老撾已成為中國在全球第八大投資目的地國[16]。同時1989年至2015年間,中國投資者在老撾投資項目共計834個,涵蓋領域廣泛,包括礦產、農業、電力、手工藝品、旅游業等多個行業,中國對老撾累計投資存量達到54.84億美元,超過泰國(44.92億美元)以及越南(35.75億美元)成為老撾最大外資來源國(表2)。
柬埔寨一直是中國在亞洲的重要投資對象國之一。即使在柬埔寨內外交迫最困難的時候,中國也通過經濟援助等方式給予了大力支持,并鼓勵中國企業到柬埔寨投資。據柬埔寨發展理事會(CDC)統計,2003年,中國成為柬埔寨第一大外資來源地。從2003至2015年中國對柬投資不斷增長。截至2016年底,柬埔寨對內直接投資為36億美元,其中中國對柬投資占比(29.92%)首次超過柬埔寨內資占比(27.55%),成為柬埔寨對內直接投資第一來源地,表明柬埔寨對外資的依賴程度超過國內投資,尤其是對中國投資的依賴程度進一步加深(表3)。
2.3 中國在大湄公河次區域投資領域分析
從投資主體看,中國對GMS國家投資主體多元化,中央企業居于主導地位,地方企業和民營企業投資迅速成長。中央企業主要包括中國水電、中國鐵建、中國建筑、中國冶金以及中國土木等,主要分布在采礦業、電力行業、制造業和建筑業,從事水電站建設、大型礦山勘探開釆冶煉等資金密集型行業的投資。其中,電力行業的中央企業占比最高。中小地方企業、民營企業主要來自江蘇、寧波、浙江、廣西、廣東等省份,投資遍布每各個行業,特別是活躍在農林牧漁業、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以及制造業中的農副產品加工、家用電器、摩托車貿易裝配、制衣、木材加工等勞動密集型行業中。其中,較為成功的是江蘇紅豆集團等4家民營企業與柬埔寨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合資建設的西港經濟特區,目前已有102家企業入駐,來自中國的企業共有80家,區內從業人數達1.4萬人,以紡織服裝、五金機械、輕工家電等為主導產業。西港經濟特區正逐步成為中國投資東盟、輻射世界的平臺[17]。
從投資領域看,中國在GMS區域投資領域呈現不斷擴大特征。早期中國對GMS國家投資主要集中在貿易、運輸、建筑承包等領域,20世紀90年代以后,中國逐步加大了對GMS區域制造業和服務業投資。目前中國對GMS區域投資幾乎遍布各個行業,其中制造業、采礦業、農林牧業、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的中資企業數是最多的。據統計,截至2015年12月,在老撾注冊的中資企業為666家,其中,制造企業最多,為163家,占比24.47%;農林牧漁企業為155家,占比23.27%;采礦企業為135家,占比20.27%;貿易租賃與商業服務企業66家,零售批發企業50家,建筑企業25家,能源(水電,火電以及生物能源)企業14家,分別占比9.91%,7.51%,3.75%,2.1%(圖3a);在柬埔寨注冊的中資企業為471家,其中制造企業為209家,占比最大(44.37%);農林牧漁企業為61家,占比12.95%,租賃與商業服務企業44家,批發零售企業37家,建筑企業29家,采礦企業27家,分別占比9.34%、7.86%、6.16%,6.16%和5.73%(圖3b)。
中資企業在GMS區域投資主要集中在第一、二產業,對第三產業投資較少。在農業上,中資企業主要利用GMS區域的優越自然條件進行橡膠、咖啡、煙草、茶葉、大米等作物以及經濟林木種植和初加工。制造業主要投資于農副產品加工、橡膠加工、造紙、紡織、機械設備配件、電子產品,木質品以及金屬冶煉等行業,其中在柬埔寨的209家制造業企業中,有103家服裝紡織企業,占比接近半數(49.28%)。在采礦業上,中國對GMS區域投資企業主要集中在金、銅、鐵、鋁礦以及有色金屬勘探開采。在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上,中國企業主要投資于水電站開發建設。長期以來,中國對GMS區域投資重點在農業、制造、采礦、建筑等行業,投資在高科技領域的較少。近年來,中國企業開始逐步關注高科技領域,投資主要集中在有線電視網絡,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等行業。另外,中國對GMS五國第三產業投資主要包括文體旅游、住宿餐飲、醫療、教育等。與第一、二產業相比,第三產業仍存在巨大投資缺口,無法滿足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市場需求,不利于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經濟轉型及發展。
從投資重點看,中國企業對GMS區域能源電力行業、采礦業以及基礎設施投資金額數量巨大,投資集中。這些耗資巨大,工期、回報周期較長的投資項目大部分由實力雄厚的中央企業投資,集中在石油開發、大型水電、火電站建立以及配套輸變電設施建設等。如2012年,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在柬埔寨石油行業投資23億美元;2015年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投資17億美元在老撾建立水電站。中國對GMS區域重大型投資項目還包括機場擴建、鐵路建設、通訊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數額巨大。如2015年中國中鐵投資400億人民幣建設中老鐵路(表4)。
綜上所述,中國在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的直接投資呈現出多樣化特征。首先,中國對GMS區域投資由快速發展階段過渡到更高層次的穩步增長階段,投資流量呈逐年增加的趨勢,直接投資存量實現較大突破。其次,中國對GMS五國直接投資地位逐年攀升。中國已經成為緬甸、柬埔寨和老撾的第一大外資來源國。第三,中國對GMS區域投資領域不斷擴大,投資幾乎遍及各個行業,其中制造業、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采礦業和農林牧漁業是投資的重點領域;投資方式與投資類型趨于靈活,呈現多樣化趨勢。最后,中國對GMS區域直接投資主體呈現多元化格局,中央企業居于主導地位、地方企業和民營企業投資迅速增長;從投資重點來看,能源(水電、煤電及石油)、礦產開發以及基礎設施為資金投入集中行業。
3 中國直接投資對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經濟發展的影響
中國對GMS區域直接投資主要表現為:中國企業在GMS國家投資設廠,利用區域內優越的自然資源和廉價勞動力資源,彌補GMS區域建設資金的不足,同時也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促進了GMS區域經濟發展。中國企業對GMS區域投資的項目主要集中于水、電、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極大改善了次區域國家基礎設施落后的局面,為進一步吸引外資創造了優越的投資環境。另一方面,中國對GMS區域的直接投資推動了區域內貿易的健康發展。
3.1 創造就業機會,促進經濟增長
中國在GMS國家的直接投資提高了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一方面,中國在GMS區域投資的重點是勞動密集型行業,這些中資企業雇用了大量的本地工人,為當地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大大提高了當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以柬埔寨為例,目前在柬投資紡織服裝加工行業的共有255家企業,其中中國企業107家。柬埔寨全國總就業人數約25萬人,其中制衣工人23萬人;中國在服裝行業的大量投資為柬埔寨提供了至少10萬人的就業崗位。另一方面,中國企業在GMS區域投資設廠,將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管理經驗帶到當地,促進了GMS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推進工業化及農業現代化進程。柬埔寨甘再水電站是目前中國企業在柬投資的最大項目,也是柬埔寨最大的引進外資項目。自2007年項目開工以來,甘再水電站在旱季時雇傭2000多名當地工人,雨季時則雇傭1200名左右當地工人。中國直接投資不僅促進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更重要的是人力資源素質的提高和觀念的改變。
3.2 改善GMS區域建設資金短缺局面
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包括內部和外部兩方面的條件,經濟發展的內部條件主要包括資本形成、人口規模和質量、資源與環境狀況、科學技術的應用程度等方面,外部條件則有外部貿易、引進和利用外資以及外援外債等,其中資本形成被認為是最初的推動力量。收入水平低、資本稀缺一直是制約GMS國家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GMS國家除了充分利用好國內的資金以外,還必須積極引進利用外資,以彌補現代化建設資金的不足。其中較為典型的是柬埔寨,2012年至2016年,中國一直是柬埔寨對內投資除本國以外的第一外資來源;2016年,中國直接投資占柬總投資比為29.92%,首次超過柬埔寨自身對內投資(27.55%),中國的直接投資在柬埔寨經濟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近年來,中國對GMS區域投資已經成為其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GMS區域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重要動力之一。
3.3 完善GMS區域的基礎設施建設
GMS區域水、電、交通等基礎設施比較落后,很大程度上成為GMS區域經濟發展的瓶頸。中國企業在老撾的投資領域主要集中于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極大提升了老撾的投資環境。老撾是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基礎設施極其落后;全國沒有一條高速公路,鐵路僅有3.5公里,多山缺路是老撾經濟發展的一大障礙。以中老鐵路建設為例,中老鐵路是第一個以中方為主投資建設并運營,與中國鐵路網直接連通的境外鐵路項目。作為泛亞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老鐵路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標桿項目,也是中國和GMS區域的陸上新樞紐通道。中老鐵路將于2021年底建成通車,推動老撾從內陸“陸鎖國”向“陸聯國”轉變,將極大地帶動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提高當地運輸效率和水平。2017年12月,被譽為“亞洲第一長壩、柬埔寨最大水電工程”的由中國投資的桑河二級水電站正式投產發電;電站大壩全長6.5公里,規劃總裝機容量40萬千瓦,占柬埔寨全國總發電裝機容量的五分之一以上。柬埔寨國內嚴重缺電,每年需從國外進口電力約12億千瓦時。桑河二級水電站全部建成投產后,年發電量可達19.7億千瓦時,將極大緩解當地電力供應不足的狀況,并大幅降低當地的用電成本,對加快柬埔寨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18]。
3.4 促進中國與GMS五國雙邊貿易的健康發展
新貿易理論認為國際貿易的動力來自于規模經濟,并強調跨國公司對于擴大貿易規模做出的突出貢獻;跨國公司可以通過對外直接投資有效整合全球資源,重新劃分全球勞動地域分工及價值鏈環節,推動國際貿易規模不斷深化。隨著GMS國家積極承接中國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轉移,湄公河次區域國家地域分工得到細化,瀾湄國家間的貿易往來日漸增加,中國已經躍居為湄公河五國中越南、泰國、緬甸、柬埔寨第一大貿易伙伴。近年來中國與 GMS各國的貿易合作不斷升溫,2015年中國與GMS五國之間貿易額達到1937億美元,其中越南與中國雙邊貿易量最大,雙邊貿易額達958.2億美元,中泰雙邊貿易量次之,雙邊貿易額為754.6億美元,其他三國柬埔寨、緬甸和老撾與中國貿易量相對較少[8]。隨著瀾湄合作的深入,借助“一帶一路”倡議契機,中國有機會與湄公河流域國家在貿易領域開展深層次的合作,雙邊貿易額也將因此出現大幅增長。
4 結論與啟示
GMS 區域從中國直接投資中受益頗多毋庸置疑,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近年來中國企業對GMS 國家投資帶來的負面影響。為了更有效地推動“一帶一路”和“走出去”戰略的實施,中國企業必須在降低投資負面影響的同時密切關注GMS 國家經濟、政治的新變化。一方面,中國企業在投資湄公河次區域國家時要轉變掠奪式開發、遏制其短期行為,注重東道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社會經濟的長遠發展,實現企業自身發展與東道國當地經濟增長的雙贏,推動中國企業長期地參與GMS 區域的經濟合作[19]。另一方面,借助“一帶一路”及東盟自貿區不斷深化發展的重大契機,應進一步鼓勵中國企業在次區域國家投資設廠,發揮國有大中型企業的雄厚資金和技術實力,同時也充分利用非國有經濟輕便靈活的特點,通過資源整合,擴大國家間的經濟聯系,達到次區域各國共同繁榮的目的。另外,中國企業應順應時勢,及時關注投資熱點,大力促進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人力資源和中介服務的發展,不斷改善信息網絡建設;今后的投資重點應集中于高科技領域,充分利用后發優勢,促進大湄公河次區域經貿合作實現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1] 360百科. 大湄公河次區域[EB/OL].https://baike.so.com/doc/6697587-6911499.html.
[2] 楊杰,祝波. 發展中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理論的形成與演進[J]. 上海經濟研究,2007(09):19-24.
[3] 白如純. “一帶一路”背景下日本對大湄公河次區域的經濟外交[J]. 東北亞學刊,2016(3):32-38.
[4] Sum Chhum Bun.在東盟背景下的柬埔寨—中國合作:共同建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J]. 東南亞縱橫,2014(10):61-64.
[5] 杜群陽,宋玉華.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FDI效應[J].國際貿易問題,2004(3):51-54.
[6] 張新彤. 中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的影響因素及區位選擇[J]. 經貿實踐,2018(03):176-178.
[7] 賴石成,鐘偉. 中國與東盟各國間的貿易與FDI關系實證研究[J]. 東南亞縱橫,2011(7):16-20.
[8] 秦磊.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對GMS東道國影響分析—以越南、柬埔寨、老撾為例[J].學術探索,2011(8):39-42.
[9] 宮占奎,孟夏,劉晨陽. 中國與東盟經濟一體化:模式比較與政策選擇[M]. 北京: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3.
[10]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 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老撾)[EB/OL]. http://www.fdi.gov.cn/CorpSvc/Temp/T3/Product.aspx?idInfo=10000545&idCorp;=1800000121&iproject;=25&record;=629.
[11]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柬埔寨)[EB/OL].http://www.fdi.gov.cn/CorpSvc/Temp/T3/Product.aspx?idInfo=10000545&idCorp;=1800000121&iproject;=25&record;=375.
[12] 劉稚等.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發展報告(2016)[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81.
[13] 劉稚等.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發展報告(2016)[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1.
[14] 熊彬,馬世杰.中國對GMS直接投資的階段與動因分析[J]. 區域經濟,2014,10:167-168.
[15] 覃麗芳.越南的FDI結構:發展與趨勢[J]. 東南亞研究,2012(5):11-18.
[16] 中國駐老撾經商參處.中國對老撾投資大幅增長[EB/OL].http://la.mofcom.gov.cn/ article/zxhz/201705/20170502569214.shtml.
[17] 中國-東盟中心. 楊秀萍秘書長考察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EB/OL]. http://www.asean- china-center.org/2016-06/30/c_135478950.htm.
[18] 中國電力新聞網.亞洲第一長壩柬埔寨最大水電工程投產發電[EB/OL]. http://www. cpnn.com.cn/zdyw/201712/t20171213_1039615.html.
[19] 文淑惠.中國企業面向GMS區域直接投資探析[J]. 國際經貿探索,2007,23(1):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