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血常規檢驗是臨床上最重要的一項檢驗措施,更是絕大多數疾病診斷的一項重要依據,血常規檢驗質量直接關系到診斷結果的準確與否。本文根據現有的研究資料,分析了血常規檢驗當中的質量控制措施,并從血常規檢驗之前、檢驗分析過程中和檢驗分析之后的質量控制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能夠對醫院的血常規檢驗質量控制提供一些幫助和啟示。
【關鍵詞】血常規;檢驗;質量
【中圖分類號】R466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1-008-01
一、血常規檢驗前的質量控制措施
1.認真填寫核對申請檢驗單
在血常規檢驗當中,申請簡單的填寫非常重要,申請單中包含患者的很多基本信息,準確的填寫檢驗單是血常規檢驗的基本要求。在檢驗操作之前,應該認真核對簡單的內容填寫是否準確,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齡,性別,和床號等信息,同時還應該包括與血常規檢驗質量密切相關的其他信息,包括既往病史,現病史,本次就診的疾病種類,核對檢驗單與患者信息,確保簡單與患者信息一致。
2.提示患者做好血常規檢驗準備。
在血常規檢驗當中,患者的生理因素會對檢驗結果造成一定影響,比如說劇烈運動過后或者非常緊張的情況下,可能會導致血液當中的白細胞計數上升,導致血常規檢驗中的白細胞計數,不能反映患者真實的白細胞計數情況,此外,在血常規檢驗之前進食也會影響到檢驗結果的準確性,甚至在前日晚上進食比較油膩的食物也會影響到檢驗結果。在結案之前,醫生應該詳細告知采血之前應該注意的事項,要求患者在采血之前不能做劇烈運動,同時要保持情緒上的穩定,檢驗人員的采血之前應該觀察患者的情緒狀況,如果患者表現的非常緊張,應該在其情緒平復以后再抬血。醫生應該告知患者在采血之前禁止進食,禁止在前日晚上進食油膩的食物。
4.保證標本制備質量
在血常規檢驗當中,標本制備直接影響到檢驗結果和檢驗質量。現在的血常規標本采集主要有兩種方式,也就是靜脈采血和末梢毛細血管采血。而現在的一些研究資料顯示靜脈采血的血常規檢驗結果比較可靠,末梢血的準確性和可重復性都比較差。比如說,血小板計數明顯偏低、白細胞計數明顯偏高。臨床上采用哪種標本制備方法對于檢驗結果有很大的影響。此外,標本采集以后的抗凝處理,也會影響到檢驗質量,目前臨床上主要使用乙二胺四乙酸鹽作為抗凝劑,這種抗凝劑的優勢在于對白細胞的形態和血小板的影響比較小,但是抗凝劑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到檢驗質量,如果待檢驗時間過長,一旦出現比較多的血凝塊現象,因為白細胞代謝運動和液體蒸發等因素。會直接影響到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因此在采集血樣的過程中最好選擇靜脈血,采完標本以后應該立即進行抗凝,盡量縮短標本的待檢時間,標本制備完成以后,必須在兩個小時之內完成檢驗工作,這樣得出的檢驗結果最為可靠,當然在技術條件允許和時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最大程度的縮小待檢時間。
三、血常規檢驗分析中的質量控制
1.合理地選擇檢測試劑。
目前醫院的血常規檢測當中基本上都使用了全自動血液分析儀,一般每一個品牌的血液分析儀都會配備相應的配套試劑。但是很多品牌分析儀的配套試劑價格相對要貴一些,一些醫院為了降低成本,不愿意采購配套的試劑,而是采購了其他品牌的試劑。實際上試劑質量也會影響到檢驗的結果,一般情況下全自動血液分析儀與原裝配套試劑最為合適。這種情況下,最能保證檢驗結果的可靠性。所以醫院在購置和使用配套試劑的過程中,應該盡量選擇原裝配套試劑。如果選擇其它品牌的試劑雖然也能配套使用,但是因為不同的生產工藝、不同的生產設備,在試劑質量上和配套性上可能存在
作者簡介:高彥娥,1985.1,女,漢族,2009年畢業于泰山醫學院醫學檢驗專業,于德州市中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