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民忠
【摘 要】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對手術治療上肢骨折患兒誘導麻醉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醫治的92例上肢骨折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其中對照組46例,行常規麻醉;研究組46例,在通過瑞芬太尼誘導麻醉后再進行麻醉處理,對比麻醉效果。結果:研究組麻醉起效時間及術后麻醉消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不良反應明顯少于對照組,且術中生命指標相比對照組明顯更優(P<0.05)。結論:通過瑞芬太尼對上肢骨折患兒進行術前誘導麻醉可顯著提升臨床麻醉效果,減少不良反應出現,保障患兒手術安全。
【關鍵詞】瑞芬太尼;上肢骨折;誘導麻醉
【中圖分類號】R36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1-082-01
因小兒自身安全意識不足,在平常生活中自我保護意識欠缺,加之小兒活潑好動,極易造成上肢骨折,是兒科臨床常見病癥[1]。現階段,對于嚴重骨折病癥大多通過手法復位及固定手術給予治療,臨床應用效果顯著。但小兒骨折患者因年齡幼小,自身耐受能力較差,難以承受手術中出現的疼痛癥狀,極易引起患兒哭鬧、掙扎等不配合治療情況[2],患兒依從性較差,將嚴重影響骨折固定手術順利實施,影響治療效果,因此給予上肢骨折患兒有效麻醉對手術治療意義重大,本次我院特使用瑞芬太尼對此類患兒進行誘導麻醉,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74月~2018年4月我院治療的上肢骨折患兒分為研究組(n=46)與對照組(n=46),研究組男34例,女12例,年齡4.2~12.6歲,平均年齡(7.14±1.06)歲,其中腕骨骨折12例,尺骨骨折10例,指骨骨折9例,肱骨骨折15例;對照組中男35例,女11例;年齡3.9~12.7歲,平均年齡(7.43±1.39)歲,其中肱骨骨折16例,指骨骨折11例,尺骨骨折8例,腕骨骨折11例,對比兩組一般資料(P>0.05)。
1.2 方法 本組研究患兒均行手術治療,對照組選取1%利多卡因,7mg/kg,行臂叢神經常規阻滯。
研究組在給予常規麻醉前,選取10μg/kg瑞芬太尼通過靜脈推注方式進行誘導麻醉,隨后再根據對照組方式行常規麻醉。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麻醉起效時間;兩組術后疼痛恢復時間;兩組出現發熱、呼吸急促、鼻充血等不良反應出現情況及兩組術中呼吸頻率、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波動情況。
1.4 統計學 數據納入SPSS17.0軟件,(x±s)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表示計數資料,x2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麻醉起效時間及術后麻醉效果消散時間 研究組給予麻醉藥物后到藥物起效時間為(3.38±1.24)min,明顯少于對照組麻醉起效時間(6.17±1.68)min,(t=9.062,P=0.000;P<0.05);研究組手術結束后患兒恢復知覺時間(9.38±1.06)min,相比對照組術后知覺恢復之間(11.64±1.93)min明顯更短,差異顯著(t=6.961,P=0.000;P<0.05)。
2.2 對比兩組不良反應情況 研究組(n=46)中發現2例(4.35%)患兒出現發熱反應,出現呼吸急促、鼻充血反應各1例(2.17%),共4例患兒出現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70%(4/46);對照組(n=46)中出現發熱反應患兒4例(8.70%),出現呼吸急促患兒3例(6.52%),2例(4.35%)發現鼻出血反應,共發現9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9.57%(9/46),相比研究組明顯更高,差異顯著(x2=4.868,P=0.027;P<0.05)。
2.3 對比各項生命指標波動情況 術中研究組患兒呼吸頻率為(23.47±1.59)次/min,明顯低于對照組(26.89±2.04)次/min,(t=8.968,P=0.000;P<0.05);研究組收縮壓(121.5260±14.28)mmHg,低于對照組術中收縮壓(129.34±19.52)mmHg,(t=2.191,P=0.031;P<0.05);研究組舒張壓(80.16±1.34)mmHg,相比對照組(92.57±1.44)mmHg,(t=42.770,P=0.000;P<0.05);研究組術中心率(80.16±2.69)次/min,相比對照組(89.34±3.17)次/min明顯更低,(t=14.976,P=0.000;P<0.05);研究組術中各項生命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上肢骨折指人體肩部、上臂、手部、腕部等上肢組件受外力做作用出現骨折病癥。年幼小兒因骨骼正處于發育階段,加之活潑好動天性極易引發骨折癥狀[3]。在臨床治療中,給予有效麻醉對于保證骨折患兒手術順利實施有著重要意義。
瑞芬太尼為一種μ型阿片受體激動劑,是常見麻醉性鎮痛藥物,主要通過靜脈方式注射,可在進入人體后1~2min內快速在血液、組織中水解,達到血-腦平衡[4],擁有起效迅速,持續時間短等特點,多與其他麻醉性藥物聯用,被廣泛應用在外科簡易手術中,效果顯著;瑞芬太尼還可引起低血壓、呼吸抑制等作用,臨床中可有效減小患兒生命體征波動,毒副作用較小,有效保障患兒安全。
綜上所述,對上肢骨折患兒給予手術治療前給予瑞芬太尼麻醉誘導,可有效預防不良反應,提升臨床麻醉效果,可廣泛使用。
參考文獻
[1] 張許霞. 用瑞芬太尼對行手術治療的上肢骨折患兒進行誘導麻醉的效果觀察[J]. 當代醫藥論叢, 2016, 14(18):44-45.
[2] 張黎婭. 用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對進行手術的患者實施麻醉誘導的效果對比[J]. 當代醫藥論叢, 2016, 14(11):104-105.
[3] 尹亞嵐, 陳亮, 馬躍成,等. 在術中用異丙酚和瑞芬太尼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維持麻醉的效果分析[J]. 當代醫藥論叢, 2017, 15(5):53-54.
[4] 王輝. 上肢骨折術中不同劑量瑞芬太尼聯合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應用對比分析[J]. 北方藥學, 2017, 14(4):17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