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杰
摘要:智慧在世界上的出現是一個分水嶺,智慧出現之后對世界的認知認為世界是有開始的,起點就是一分為二。無論有些智慧意識到這一點,還是意識不到這一點,智慧世界的規律就是如此。就是這個規律始終左右著智慧世界,逃不掉、擺不脫。有時候以為逃掉了、擺脫了,其實仍在其中。在文中就圍繞智慧展開論述,對智慧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關鍵詞:智慧 認知世界 規律
縱使宇宙間充盈著智慧,而這個世界只給每一智慧個體一次機會,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沒有誰、離開誰,都無關緊要!每一個體智慧,因其智慧只對本體或相關個體智慧重要,對其他一點都不重要!如何把握?就看每一個體智慧所具有的真正的智慧了!可能許多人一時看不懂《智慧論》。看不懂不要緊,不會影響你任何生活;如果看懂了《智慧論》,也只是滿足你的那么一點好奇感!
一、智慧的產生是自然的過程
智慧的出現是自然的過程。因為它具有自然形成的認知世界的能力,所以它通過自己的認知首先把自已從原本混沌在一起的世界割裂開來、區別開來。因為它在產生之前是不存在的,而它所具有的智慧能力又能認知到自己是從無中生有的。所以,智慧因其能力把自己與混沌的世界分割開來。
所謂世界原來是混沌的,這只是智慧出現之后對智慧出現之前的世界的一種判斷。是智慧出現之后這樣認為:世界是有起點的,在起點上世界的一切是混合在一起的,世界的原始狀態是含混不清、混雜在一起的。只有逐漸清晰了,世界才能進化、才能發展。
以智慧來判斷,原來混沌的世界進化、發展的方向的界點就是智慧的出現。如果智慧沒有出現,世界的變化沒有智慧的認知,即使有進化和發展,甚至有轟轟烈烈,不過是一種自然變化,自生自滅。只有智慧的出現,世界才能被認識,進化和發展才能被認知,精彩才能被欣賞。
實際上,對于無始無終、無休無止的世界來說,智慧的出現也是一種自然變化、自生自滅,與智慧的不出現并沒有任何區別。
二、不同物種有不同的智慧
以現有智慧的認知,智慧的出現從無到有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有一個從低級到高級,從不成熟到成熟的過程。智慧不是人獨有的,許多動物,甚至一些植物也有一定的智慧,只是目前已知的世界里,人類智慧最高。根據人類認知的邏輯,在智慧集中的地球上,其他有生命特征的植物、動物的智慧處于低端,其逐步進化至人類形成高端智慧。每一個有智慧的人的出現,從出生到成長的過程中,智慧也在不斷變化提高中。
不同的物種有不同的智慧。同一物種有相同或相近的智慧,同一物種內智慧有高有低,但差別并不是很大。有先天遺傳的因素,而更重要的是后天學習、摹仿和交流的結果。同一物種因其相同或相近智慧有其物種內的交流和互動,而恰恰是這種交流和互動才是維系物種繁衍生息的根本。
同是智慧生物,不同物種間智慧相互封閉,幾乎沒有交流、互動。即使有一些交流和互動,也是個例,不具有普遍性。作為生物鏈的最高端知慧,人類只能在總體上判斷其他智慧物種的智慧層次,卻無法判斷其他有智慧的物種具體有怎樣的智慧?
無論怎樣的智慧,即使是一些科學家推斷推崇的宇宙中存在主宰宇宙的高級智慧,注定其存在本身就是有局限的。因為以智慧的認知,凡是存在的東西都不會永恒、也不會無限,只有不存在的東西才會是永恒的、沒有局限的!高智慧的認知與低智慧的認知肯定會有不同。
三、智慧在認知世界的起點上就是自相矛盾的
智慧認識世界從最簡單問題開始,而這些最簡單問題也是最復雜問題。因為這些問題是由智慧提出來的,而智慧在提出這些問題之前作為智慧本身在這個世界是不存在的,它要回答它存在之前或者說它不存在時的事情(即它不知道的事情),這本事就是自相矛盾的。
因為智慧是從無到有的,不是一開始就有的。所以,智慧的出現和它出現之后要解決的問題是自互矛盾的。推及到智慧在認知世界的起點上,一開始要解決的問題都是自相矛盾的!
智慧連自己的問題都解釋不了,它對其他方面的解釋更是只能無限接近卻永遠不會達到。
四、智慧認知世界的起點是一分為二
智慧在認識世界的起點上,或者說在解決自我疑問的起點上,很自然地會按照一分為二的觀點去看待問題、用一分為二的方法解決問題。
一是最初認知。就是與生俱來的思維想象,用概念性、描述性的語言認識世界:原來的世界是混沌在一起的,是整個的一。而要清晰,必須先由一分成二,然后再逐步劃分、逐漸清晰。世界脫離混沌的臨界點是由一分為二,之后才會有從二向更細的劃分。即是所謂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有人說,中國的《周易》博大精深,其實就原于簡單的一分為二(或說正與反、陰與陽)。實事上,如果沒有智慧、沒有智慧的認知,就不會有這種認識、這種劃分。把世界一分為二的認識,歸根到底是認為智慧是區別于世界里除智慧之外的其他一切,它沒出現時世界為一,它出現之后世界一分為二(它是其中之一,除它之外的世界的其他一切是另外其中之一)。
二是生活實用。從生活的實際應用出發,在智慧的最初階段,有記憶的智慧要留存和分清一些東西,就必須借助一些手段。以人類為例,大道至簡,記數最初的數字為最簡單的1,然后才是2,并且兩個1等于2。至于進位制問題,1進位沒意義,2進位最簡單(中國的算盤就是利用2進位制的原理,現代的電子計算機也是運用的2進位制原理),10進位最實用(因為人有十個手指,不用借助其他工具,用手即可算帳)。就是以上最初、最簡單的認知構建了數學的基礎,成為了科學大廈的奠基石,進而成為人類科學認知世界的工具。
三是相互關聯。佛語云:“納須彌于芥子”。中國俗語:“一葉落知天下秋”。在智慧認識的范圍內,我們相信所有的存在都是相互關聯、有其內在聯系的。在朝向智慧產生的方向上,所有存在和發生的一切都有其共同之處。一分為二其實“二”來源于共同的“一”,無論“二”的兩個方面如何變化、變化到多少個方面,這兩個或多個方面都統一于“一”,在“一”上他們是共同的。離開了“一”,每一方面都不完整。所以,智慧可分、可視、可用的“二”的每一個方面都不是完全正確和達到完美的,因為說到一個方面時,另一個方面也同時存在著,隨時可以轉化為另一個方面。沒有永遠的正確,也沒有永遠的錯誤。正確與錯誤隨時都可能相互轉化。因為他們本來就是一體的,是智慧、智慧的認識把他們分了家。其實,他們并沒有分家,表現為一方面時,另一方面也同時存在著,隨時會有所表現。只要認清了這一點,許多事情就會找到解決途徑和辦法。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種方法是解決所有問題的“萬能鑰匙”,也沒有一種方法是長久管用、經久不衰的“靈丹妙藥”。在使用一種方法解決當前問題的時候,同時意味著解決未來問題的鑰匙是“另外一種方法”!
五、智慧在量子層面的發現顛覆了已有認知
智慧人類在基本粒子的最小狀態發現了不可思議的量子詭異現象,顛覆了人類原有的認識。
一是在量子層面上存在意識決定存在(物質)現象。人類有一批精英科學家通過試驗認為,在微觀世界里,(1)一個量子的存在狀態。量子力學認為,同一量子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具有波、粒二象性。通常情況下,量子以波的疊加混沌狀態存在,即同一量子處于不同狀態的疊加。或者說同一量子的存在狀態是不確定的,既在A點,也在B點。而遇到觀察,受到意識的注意,立即表現為確定狀態(粒子狀態),呈現“非此即彼”現象,不在A點、就在B點(或不在B點、就在A點)。(2)兩個及以上量子的存在狀態。量子力學認為,兩個及以上量子一般處于疊加狀態,一旦分開,彼此間一定有明確的關系,這叫量子糾纏。兩個糾纏的量子可以超越空間進行瞬時作用。比如說,一個糾纏量子在地球上,另一個糾纏量子在月球上,只要對地球上的量子進行測量,發現它的自旋為下,那么遠在球上的另一個糾纏量子的自旋必然為上。反之亦然!且不同的觀察會有不同的量子即時存在狀態。以上兩點似乎可以說明,量子確定性的存在狀態是受觀察、測量影響的,是由觀察、測量者的意識來決定的,這里意識決定存在(物質)。
二是量子可細化到若有若無。量子力學認為,無論什么物質,都可最小細化到量子狀態,而量子再細化,最終可分解成一絲一縷、若有若無的電磁波,世界限入虛無縹緲之中。有一種觀點認為,世界是虛擬的,時間和空間也是虛擬的,是由意識所模擬出來的。這就好比計算機中的變量,每一個體可以賦予不同的值,這就是每一個體的一生!
六、虛無不過是智慧的認知極限
量子詭異現象還可以有一個不同的理解:既然世界上所有的物質無限細化都可分解到若有若無,而意識本身不管是不是物質的卻也會最終表現為若有若無。因此,物質和意識本為同源,只是被自然規律賦予了不同的變化方向才一分為二,貌似不同,貌似區別。
智慧對世界的認識,其實也是對自己的認識;智慧認識世界的最初方法,其實也是認識最終要回歸的本源。
物質也好,意識也好,世界的一切也好,其無限細化的本源是一致的,若有若無的變化、簡單的疊加,不同的變化、不同的疊加,逐漸形成形形色色的世界,包括物質和意識,還有我們未知的一切。
物質、意識和意識未知的一切,都不是無中生有、也不是空穴來風,它們的本源一直存在著、一直變化著,只是在沒有形成智慧所認知的物質和意識之前無法被認知,而在形成智慧所認知的物質和意識之后又只能從認知自己和留存的原始記憶開始(若有若無,無中生有,從一開始,一分為二)。
所謂的空無,所謂的虛幻,不過是智慧形成之后,單憑智慧以小搏大的認知能力,而不是智慧所能認知、所能達到的概念、形體和存在罷了!
七、智慧人類的認知能力是有限的
面對浩瀚的宇宙,越來越發現智慧的認知能力是十分有限的。
一些科學家推斷,在宇宙中有著高達96%的暗物質、暗能量。而這些暗物質、暗能量是智慧人類的肉眼看不到的。宇宙中只有4%的物質是智慧人類的肉眼可以看得到的。那么,智慧人類的肉眼看不到的96%的暗物質、暗能量是什么?
可以肯定地回答:不知道!
知道的物質已經用浩瀚來形容,卻只有4%,再加上那不知道的96%,擁有智慧的人類太緲小了!
這么緲小的人類還要用自己所謂的智慧去搏擊比浩瀚還要浩瀚的宇宙,智慧太可憐了!
這還沒有完。據有些智慧人類猜測說,我們所說的宇宙之外還有宇宙,還有多個宇宙、平行宇宙等。盡管經過艱辛努力,智慧人類還沒有找到外星生命、外星智慧。但是,有許多人言之鑿鑿見到過UFO,相信外星生命、外星智慧是存在的……。
八、價值取向決定智慧認知
撥云見日看世界,所有智慧都有自已的價值取向。而正是這種價值取向決定著智慧的認知!
以智慧人類為例。物質方面:所有能維持人的生存的食物,所有為生產維持人的生存的食物所提供的資源、工具及技術等,這些一般被稱之為“物質財富”;精神方面:所有使人感覺愉悅、舒心的場景、畫面和藝術創造等,這些一般被稱之為“精神財富”。智慧人類就是沿著能滿足自己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價值取向去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憑籍自己的好惡取舍萬物。再以屎殼朗為例,屎殼朗是人類厭惡的小生物,它以動物的糞便為食物。盡管它沒有人類一樣的智慧,但它因為是生命體也具備低級的感知能力,即它只有一定的低級智慧。因此,屎殼朗的物質價值取向就是糞便。人和屎殼朗同為生命體,價值取向截然不同,如果其智慧可做類比,其認知必然也會背道而馳!
所以,智慧人類不能把自己的認知視為普世法則,套用到對世界、對宇宙、對外星智慧的探索上!
為什么智慧人類至今無法找到外星智慧?因為不同智慧產生遵循的規律不同、智慧的存在環境不同、智慧的高低層次不同、智慧的價值取向不同,“道不同不相為謀”!
如果說智慧人類依靠自已認知的科學方法已經把物質認識到量子層面,那么,怎么能判斷其他智慧也可以認識到量子層面?也許不同的宇宙就重疊在那里,不同的智慧在不同的宇宙中按自已的法則存在著,只是規律不同、形態不同而“無緣對面不相識”!
九、變是智慧的福音也是最大的威脅
智慧人類享受到了變化的寵愛,也感受到了變化的危險。智慧人類越是深刻認識世界,越感到這個世界的危險。
有人認為,我們生活的地球上已經出現了多次文明,并且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或其他環境變化而被多次泯滅。
現代科學揭示的暗物質、暗能量,反物質、反能量,以及天體運行存在的黑洞、白洞,還有傳說存在的其他宇宙、平行宇宙等。如果沒有,那是更好!如果有,對于人類來說,不是福音,而是威脅!特別是一些突然出現在太陽系的小行星,讓人類時時有著危機感,處處感到不安全!
當然,智慧人類已經能意識到自己的活動給地球環境帶來的變化,更是加深了人類對于自我命運的擔憂!
俗話說,無知者無畏!原來智慧人類的認識還很膚淺之時,或許還沒有對自我命運的擔心。卻是因為智慧認知程度的提高,才發現人類其實就坐在命運的“火山口”,隨時都有覆滅的危險!
根據智慧認識的規律,地球智慧總會有泯滅的那一天。我們有理由相信,這種泯滅一定不會如我們已知的個人一樣是一種正常死亡,一定會是一種非正常死亡,是一種宇宙變化的災難降臨!
如果能夠沒有智慧、沒有更高的智慧,或許才是人類的福音!但是,既然自然賦予了人類形體,又賦予了人類智慧。那么,即使因為智慧可以感受到痛苦和恐懼是對人類的一種折磨,卻也無可回避、回避不了,唯一辦法只有堅強面對、頑強抗爭!
十、智慧分析的基本結論
(一)智慧的產生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有其產生就會有其滅亡。智慧同世界萬物一樣,產生不是無中生有,而是自然變化的結果。智慧不同于世界萬物的特點,就是可以感知、認知、探知世界。
(二)人工智能的出現似乎證明了這樣一個實事:看似神秘復雜的智能、智慧其實就來源于最簡單變化的0和1(即開和關)的大量重復。
(三)智慧認知世界的起點就是首先把自已與混沌在一起的世界分割開來,從無法辯別(或判斷為沒有變化、不可變化)的混沌一體辯別為一分為二(即從分辯物質與意識開始,然后延伸為分辯世界的從一到二,從二到三,……)。
(四)一分為二是智慧形成的原點,也是智慧認知世界的起點,還是智慧處理看似復雜問題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認識問題、解決問題最簡單、最笨的辦法可能是最高明、最好的辦法。智慧人類中有一些人自認為自己很聰明、很有智慧,所有的聰明和智慧都是小聰明、小智慧!這個世界不存在大聰明、大智慧!
(五)量子力學的研究證明,物質在微觀層面的存在既具有確定性(必然是兩種或幾種情形中的一種或幾種),又具有不確定性(不同的觀察會有不同的變化結果)。宏觀世界和現實生活中智慧認為的一切規律和無法解釋的現象及問題,都與此有關。所有的有與無、實與虛、變與不變、確定與不確定、有序與無序都與此有關。
(六)同智慧的產生不可抗拒一樣,智慧的命運同樣也是不可抗拒的。在不可抗拒的命運中,智慧的所有努力都是徒勞的、最終都會歸零。過程是智慧存在的最大意義!把握好現在是所有智慧的努力方向,而現在接著就不在!不在也要再努力!因為這才是智慧、這才叫智慧,智慧就是如此!
(七)盡管以智慧的認知,沒有智慧之前世界也是存在的。但是,現在看來,智慧的存在才是世界存在的真正意義,也是其他一切存在的前提!俗話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并且一般認為,看到的、聽到的都是真實的;沒有看到、沒有聽到,主觀上思考的都是虛假的。因為宗教是以主觀思考來認知世界的,所以宗教被認為是不真實的;因為科學是以計算實證來認知世界的,所以科學被認為是真實的。但是,仔細想來,這些方面有一個繞不過去的共同點:所有眼看到的、耳聽到的,或者智慧認為主觀思考的,最后都要通過神經傳導把信息匯集到大腦、以大腦智慧的判斷來實現智慧認知。如果認為智慧認知是主觀行為,那么,智慧認為的客觀行為其實必須通過智慧認知的這種主觀行為才能實現智慧的作用;如果認為智慧的存在本身是客觀行為,那么,智慧認為的主觀行為其實才是智慧存在的真正意義。所以說,智慧認為的客觀也好、主觀也好,最后都要經過智慧的主觀判斷才能形成認知。
(八)智慧認為,物質決定意識,客觀決定主觀!如果沒有智慧的產生,什么物質、什么意識?什么客觀、什么主觀?都是不存在的,都是混沌在一起的!物質即是意識、意識即是物質,客觀即是主觀、主觀即是客觀,均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兩種可辯別形式。如此說來,智慧產生之后,智慧謙虛地認為這重要、那重要,其實,其他都不重要,只有智慧是最重要的!當然,用于維持智慧生命存在的物質也是重要的,而標志著智慧更重要的智慧認知始終引導著社會前行。無論清晰,無論迷蒙,所有智慧不會因其智慧而改變其內在的東西。面對利益需求和生存危機,智慧的理性很難戰勝智慧自私自利的表達。因此,在回避兩敗俱傷的戰爭而處于和平環境里,所有智慧總自認為高明地想表現自已的高明,因為自我和相關方面的自私和利益挖空心思給別人搞陰謀、設“陷阱”,想損人利已或損人不利己。而從智慧認知的一分為二、非此即彼出發,對方只要“以我為主”、“以靜制動”、沉著應對,“任憑風浪急,穩坐釣魚船”,陰謀者給他人設置的“陷阱”最終都會反轉成為給自己挖了個“坑”,等于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搬起石頭砸了自已的腳”!所以,真正的智慧就是順其自然、淳厚善良!即使是“逆天”而行,也是自然使然!
(作者單位: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彭樓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