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偉
摘要:目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企業事業用人單位對地質工程專業的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傳統的職校地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新的社會需求和企業事業用人單位的要求。在職校的地質工程專業積極引入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加強教學實踐研究的同時,協調好學生的學習與企業生產之間的關系已經成為職校人才培養的重點。通過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引入,徹底改變了傳統由職校單項培養人才的模式和方法,由雙向培養代替了單項人才培養。校企合作的基本模式是通過建立校企合作聯系和途徑,學生經過一定時期的在校學習后積極進入企業開啟實踐模式的學習,企業通過與學校在人才上的對接既能減少用人的培養成本,又能積極選用符合自身標準和要求的人才,通過更高的企業利益創造積極回饋學校,最終校企合作模式帶給學生、學校以及企業的是多方共贏。由于地質工程本身較強的專業性質,因此搭建校企合作平臺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是相關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校企合作 職校 地質工程專業 實踐培養模式
上個世紀初即20世紀初,在合作模式的產生之初被人稱為“合作培養”,這種合作培養人才的模式是由身為美國哈伊大學的教育家和工程師翰墨最先提出來的,目前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代經濟發展對地質工程專業人才提出的新的要求和產生的新的需求。面臨企業對于新型的地質工程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需要積極建立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為了積極提升人才的全面素質和能力,在學校和企業之間建立一種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人才的培養目標便是讓學生積極走出課堂,提升自身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這樣的人才培養模式有利于形成二者優勢互補,積極提升自身的優勢,取長補短并且不斷提升人才的科研和技術實踐水平。目前在職校地質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中積極發展校企合作是目前促進專業和學校共同進步的重要途徑之一。我國引入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和經驗,但是目前還有很多問題影響著校企合作教學模式在我國的發展,例如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無法真正成為驅動企業利益支撐點,國家缺少相應的政策支持,教學體制改革靈活性差,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缺少實際操作性等。
一、積極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必要性
我國進入新世紀以后,經濟建設的速度和水平都達到前所未有的情況,我國的建筑工程、高速公路、國家鐵路等積極建設的項目需要穿越復雜的山區和地質條件非常特殊的地區,為了積極為國家提供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能型人才和積極提高地質工程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水平,我國的職校和相關開設地質工程專業的院校需要以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為基礎,不斷提高自身的特色教學水平和能力,在保持自身辦學和人才培養的優勢下,需要積極的加強地質工程人才培養體系的探討和研究。校企合作是目前能夠開拓和改變人才培養現狀的重要途徑。我國的《論語》在幾千年前邊已經主張“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孔子作為教育家積極主張學習和實踐要相結合,只有一邊學習理論知識,一邊加強實踐才能夠徹底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地質工程專業本身就具有較強的專業理論和實踐性,因此更適合在地質工程專業的教學中積極開展校企合作模式,通過該種人才培養模式的應用,能夠更加提升學生專業實踐能力。
二、我國相關院校內地質工程專業培養人才的總體情況
所謂的地質工程專業主要的教學目的和內容均以認識人類活動與地球的關系為主,地質工程專業的相關人才主要在減災、環境能源以及資源領域從事著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的工作,這些行業和領域對于社會的發展能夠起到調節的基礎性和行業的先導性作用。目前在我國的職校中也開設了相應的地質工程專業,與高校地質工程專業在課程的設置上會有很多區別,即使是各大高校之間同樣開設了地質工程專業的專業,在人才培養規格、課程的設置等方面都會存在很大的區別和差異。但是在眾多院校的地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中卻始終存在一個共同的特點,那便是對于學生的學習和培養始終禁錮在校園之中,學生很少有機會參加地質專業的實踐教學,比如走進企業、走進礦山,因此學生還能通過書本的陳述了解一些過時甚至與地質實際情況差距過大的地質理論知識,對于企業在地質工程的開發中,利用怎樣的勘探流程、探測的資源狀況以及礦山地質情況等對于學生來講都十分的陌生。因此地質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很大程度上與企業的需求相脫節,很多學生在畢業后無法勝任企業所提供的相應崗位。尤其是當下資源危機日益嚴重,在社會的經濟建設中對于地質工程專業的技術人才需求量逐漸上升,很多偏遠地區一些專業的技術人才更是配備不到位,因此我國急需培養大批量的專業技術人才走向地質工程企業,服務于經濟的發展和滿足社會的需求。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職校地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及實踐分析
目前已經開設地質工程專業的職校需要以自身辦學和教學的特色為基礎,通過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加強學生的學習實踐,充分發揮校企合作教學模式中的各方力量,為學生提供全新的、良好教學模式和環境積極為學生步入社會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積極建立校企合作新體系
第一,企業和學校一同構建課程,要想建立校企合作新體系,就要提高企業對于課程設置的參與度,因為企業在具體的實踐中對于哪些課程更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有著較高的發言權,因此學校要選取教學能力較強的教師和教研組積極與企業對接,共同商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地質工程專業課程設置,力求做到在課堂之上充分的融入工程元素。第二,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改革要以實際工程相結合,關于地質工程專業的授課教師要經常深入企業做調研,根據最新的行業標準和規范、地質工程的具體要求以及工程實例為基礎,編訂科學的教學方案進行授課,并且在教學中要做到因材施教,積極在課堂之上融入個性化教學的相關內容,這樣不僅能夠有利于幫助學生更為全面的掌握專業知識,更能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素養。
(二)采用“雙導師”模式的教學和實踐培養方式
第一、學校和企業各選擇一名導師指導學生參加地質工程實踐教學,其中校內導師主要指引學生完成課上實踐,企業的導師主要幫助學生提高地質工程實踐的操作能力,養成良好的職業操守,通過不斷地豐富地質工程認知,提升學生對企業所提供崗位的適應能力,并且要求學生通過“真刀真槍”的畢業設計來完成學業。第二,構建多元化的兼職教師隊伍,要想提高地質工程專業的教學質量,就要較強專業教師的地質工程訓練,學校還要積極從企業引進水平較高的兼職教師,逐步完善地質工程專業的教師結構建設,也可以邀請國內地質工程專業的知名專家為學生提供地質專業的專題講座,足部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聘任企業導師時要加強任職資格審核及日常工作考核
受聘的企業導師要具備引領和組織相關的技術員針對學生開展嚴格考核的能力,受聘的導師一般在企業中會承擔重要的職務,他們的能力對于學校的教學質量也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在學校要積極指引地質工程的學生做好畢業設計,對他們的實訓以及實習各個環節的情況加以考核,學校與企業可以實行聘期制,學校和學生有資格針對企業聘任的教師進行考核,只有每年考核合格的教師才能夠繼續留在兼職的聘任崗位之上,繼續完成相關的教學任務。
四、結語
總之,在職校的地質工程專業教學中,校企合作是目前最為有效的人才培養途徑和模式,在該模式的建立下才能充分的了解企業地質工程的流程、資源勘探模式以及人才需要掌握的知識結構等,最終才能夠為企業培養出大批量的綜合素質以及實踐能力較強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高廣未.高職院校校企合作與人才培養相融的理論與實踐審視[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03):13-14.
[2]王雅春,孫永河,張雷.校企合作:資源勘查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版),2013,(01):37-38.
[3]田逸.美國大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及其對我國的啟示[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7:4-8.
[4]丁明濤,顏竟,陳廷方.探究式教學模式在“災害地質學”中的實踐研究[J].中國地質教育,2015,(01):74-76.
[5]許強.如何發揮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導作用[J].職業時空,2013,(10):63-65.
[6]申曉偉.校企合作,共筑未來:高職院校校企合作育人理論與實踐研究[M].北京: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14:208-212.
[7]吳麗華.基于 CDIO 國際工程教育理念的創新型 IT 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4:105-106.
[8]劉光燦,張剛林,黃飛江,等.新建本科院校通信工程專業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11,(04):38-40.
(作者單位: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