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豫平 陳旭岸
【摘 要】睡眠障礙是一種世界范圍內發病率較高的疾病,睡眠質量直接影響到人們的身心健康,是世界上普遍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目前對于睡眠障礙的干預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藥物治療,另一種是認知行為治療。傳統的認知行為治療在睡眠障礙的干預當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干預的效果并不理想。藥物干預也是目前廣泛應用的一種睡眠障礙的干預方法,應用的藥物主要以鎮靜劑為主,常用的睡眠障礙干預的藥物大多為中樞神經系統抑制的藥物,主要起到鎮靜作用,雖然一般情況下很多睡眠障礙能夠通過藥物進行干預,并且能夠取得較好的干預效果,睡眠障礙者通過藥物干預能夠明顯改善睡眠質量,延長睡眠的持續時間。但問題就在于,藥物治療的主要弊端就是不適宜長期使用鎮靜藥物,會造成生理依賴和心理依賴,同時藥物的應用也會產生諸多的不良反應。認知行為治療是一種普遍接受的治療方法,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應用于社會的各個領域,筆者通過本文對網絡化認知行為治療在睡眠障礙治療當中的應用情況進行分析。
【關鍵詞】網絡化認知行為治療;睡眠障礙;藥物治療;發現趨勢
【中圖分類號】R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1-203-01
睡眠障礙是影響人類健康的重要問題,也是全世界范圍內比較普遍的一種健康問題,這種健康問題直接關系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睡眠障礙就是指睡眠的時間明顯縮短或者入睡困難、早醒的情況。睡眠障礙對于心理方面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社會功能方面和不良情緒方面,長期的睡眠障礙會影響人們的社交能力,出現多疑、易怒、抑郁、出現偏執型人格等,對于身體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現在睡眠障礙會影響到身體多個器官的功能,主要包括:睡眠障礙會影響到內分泌的功能,導致內分泌失調引起的疾病,同時,睡眠障礙會導致人體的新陳代謝速度減慢,還肝臟帶來較為嚴重的負擔。還會造成血糖不穩定,血壓升高等問題,增加出現高血壓疾病的風險。睡眠障礙會導致睡眠不足,就會容易使人感到饑餓,出現暴飲暴食的情況,影響到消化系統的健康。我國大約有半數的居民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因此,對于睡眠障礙的干預對于提高我國的居民健康水平具有較為深遠的意義。認知行為治療是一種安全有效的解決睡眠障礙問題的一種方法,網絡認知行為治療是目前的一種新型治療方法,筆者通過本文重點對網絡認知行為療法進行闡述。
一、網絡認知行為治療的概述
認知行為治療是一種采用認知行為療法糾正患者的不合理信念的一種治療方法,主要通過改變患者的不合理信念起到提高睡眠質量的作用。網絡認知行為治療就是采用網絡進行這些認知行為治療的操作,從而達到治療睡眠障礙的目的。網絡化認知行為治療主要是通過人機對話的方法進行操作的,主要是通過人與計算機的互動實現的治療過程。在國外,采用網絡化認知行為治療的方法對于睡眠障礙的患者進行自助治療。主要的特點是具有節約資源的優勢,同時對于治療之后的相關數據能夠及時地收集到,這些優勢能補充傳統的認知行為療法上的一些問題,例如:人力資源短缺,技術不成熟,數據收集工作不成熟等。從這一角度而言,網絡化認知行為療法是治療睡眠障礙的一種發展的趨勢,具有推廣的意義。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我國的人口數量世界第一,睡眠障礙的人數占據總人數的一半之多,就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而言,當發現自己存在睡眠障礙時,只有極少數人到正規的醫院尋求幫助。大多數人由于考慮到經濟和時間的問題對于睡眠障礙并未引起重視。因此,開發網絡化認知行為治療的軟件對于解決我國睡眠障礙的問題具有現實的價值。
二、網絡化認知行為治療在治療睡眠障礙當中的局限性
目前,網絡化認知行為治療還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表現在:對于患者睡眠的情況記錄的將誒過存在一定的誤差,這些誤差給患者睡眠障礙的評價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此外,對于患者由于睡眠障礙造成的風險不能及時的識別出來。例如:睡眠障礙的患者多數伴有情緒上的影響,使患者容易出現抑郁等不良情緒,眾所周知,抑郁的患者自殺的風險較大。因此,網絡化認知行為治療的措施需要對患者的抑郁情況進行評價,但目前尚未形成一種比較完善的抑郁情況的評價系統。因此不能夠識別患者發生自殺的風險。其次,網絡化認知行為治療主要通過電腦進行,相對于需要出差的患者而言,不方便攜帶,因此,使用的靈活性還存在提升的空間,使用的方法比較局限。
三、網絡化認知行為治療在睡眠障礙中的發展方向
對于網絡化認知行為治療技術的發展,具有以下方面的發展空間:一是在便攜方面,我國的睡眠障礙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年輕人和老年人當中,對于這些人群而言,便攜是使用網絡化認知行為治療技術的主要需求。對于年輕人而言,需要出差的次數較多,工作壓力大,需要一種便攜的儀器幫助提高睡眠質量。對于老年人而言,便于攜帶的物品更適合老年人使用。
其次是技術方面的發展空間,就目前的網絡化認知行為治療情況而言,對于患者的睡眠質量以及心理狀態方面的評價尚未完善,也就是說,在使用網絡化認知行為治療的技術進行睡眠質量干預的同時,用戶不能了解自己的睡眠質量的變化情況。同時由于不能識別使用者的心理狀態,因此對于抑郁的患者不能夠進行識別,從而不能發現患者出現自殺、自傷的風險。對于患者的安全性的保證尚有待進一步研究。
總結
網絡化認知行為治療在我國具有廣泛的推廣價值,有助于改善我國居民的健康水平,在某些程度上能夠減少睡眠障礙患者的醫療費用支出和時間的消耗。對于節約醫院的人力資源也具有一定的意義。但技術方面仍然存在較大的研究空間。因此,未來的發展方向主要是研究網絡化認知行為治療的工作原理,不斷改進功能,使相關功能逐漸與用戶的使用需求相匹配。
參考文獻
[1] 韓芳,唐向東,張斌.中國失眠癥診斷和治療指南[J]. 中華醫學雜志, 2017 (24).
[2] 毛洪京,徐蓮蓮,余正和,劉義,尹巖,唐向東.個體與互聯網認知行為治療失眠癥患者的療效觀察[J]. 中華精神科雜志,2017 (01).
[3] 陳金芳,張婷婷,張明,孫曾梅,李文濤,安力彬.計算機化認知行為治療在抑郁癥中應用的研究進展[J]. 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6(02).
[4] 葉圓圓,劉娟,李訓軍,劉雅貞,郎瑩,林玲,楊信舉,王延江,蔣曉江.失眠癥的網絡化認知行為治療療效研究[J]. 解放軍醫學雜志,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