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波 邱小英 王永軍 劉松濤 劉學義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動態心電圖診斷變異型心絞痛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接收的變異型心絞痛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先后接受常規心電圖與動態心電圖檢查。對比兩種檢查結果。結果:相對比于常規心電圖,動態心電圖對ST段抬高、T波高聳、竇性心動過緩、室性心律失常、U波倒置以及房室傳導阻滯陽性檢出率均較高,且差異明顯(P<0.05)。結論:臨床診斷變異型心絞痛,利用動態心電圖可清除顯示出患者病理改變結果,且具有非常高的臨床指導意義,具有推廣應用的價值。
【關鍵詞】動態心電圖;變異型心絞痛;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540.4+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1-233-01
變異型心絞痛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冠狀動脈痙攣,造成心肌供血突然減少引發心絞痛。通常認為吸煙與飲酒是誘因。變異型心絞痛的產生無規律可循,好發于凌晨與夜間,常表現為一過性。變異型心絞痛很容易發展成為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嚴重時還可伴隨心律失常引發猝死。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加劇,變異型心絞痛患者數量不斷增加,疾病的危害性越來越大。針對此種疾病的危害性,早期診斷,可為患者贏得治療時間。本文研究分析動態心電圖診斷變異型心絞痛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接收的變異型心絞痛患者42例。經診斷所有患者均符合變異型心絞痛的診斷標準,且臨床表現為心前區或胸骨后疼痛,心肌酶學檢查正常。男24例,女18例,患者年齡為40-80歲,平均年齡為(60.2±4.6)歲。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先后接受常規心電圖與動態心電圖檢查。即患者使用6511單導心電圖機,同時展開12導聯心電圖檢查。接受常規心電圖檢查后,患者隨后進行動態心電圖檢查。動態心電圖選擇使用美國生產的DELMAR 24小時全信息記錄儀,同時利用12導聯同步記錄。在此過程中,患者記錄24h的生活日志,主要有不適癥狀、心絞痛起止的時間和生活內容。在心電圖明顯顯示出ST段抬高超過0.2mV,心絞痛時間超過60s時,2次交通間隔時間超過60s時,就可表明患者為缺血型ST段抬高陽性。隨后可對各圖形偏倚利用動態心電圖分析軟件展開分析。將患者常規心電圖檢查的結果與動態心電圖檢查結果進行對比。
1.3 統計學處理
在獲取數據后,將所有變異型心絞痛患者檢查的結果統計到軟件SPSS19.0進行處理。通過均數±和標準差(x±s)來表示計量資料,同時經t和x2檢驗,P<0.05,表明兩組間差異符合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相對比于常規心電圖,動態心電圖對ST段抬高、T波高聳、竇性心動過緩、室性心律失常、U波倒置以及房室傳導阻滯陽性檢出率均較高,即常規心電圖ST段抬高7.1%、T波高聳9.5%、竇性心動過緩14.3%、室性心律失常19.0%、U波倒置4.8%以及房室傳導阻滯陽性檢出率11.9%,且差異明顯(P<0.05),詳情見表1。
3 討論
根據臨床登記的數據了解到,變異型心絞痛的患者數量在不斷增加。觀察臨床實踐發現,大部分患者產生變異型心絞痛的時候,冠脈狹窄部位出現冠脈痙攣率可達到70%,同時狹窄的嚴重性與冠脈痙攣的發生率呈現出正比關系。大部分出現痙攣冠脈的患者同時存在相應的器質性病變。
事實上,變異型心絞痛發作前有一定的潛伏時間。潛伏階段患者自覺無任何癥狀,但遇到刺激性條件,如運動過度、寒冷、精神應激等均可能誘發為變異型心絞痛。這主要是由于冠狀動脈中有大量的α-腎上腺素能受體。在刺激條件下促使冠狀動脈收縮。提升迷走神經的興奮性,促使冠狀動脈出現痙攣[1]。根據臨床可發現,冠狀動脈痙攣與變異型心絞痛有著緊密的聯系,需加強鈣離子的內流性[2-4]。變異型心絞痛的患者自覺疼痛非常嚴重,發作的周期并不是非常明顯,且發作的時間主要集中在夜間與凌晨。患者發病后持續的時間相對比較長,每天會定時出現心絞痛。在此過程中部分患者伴隨心律失常的現象。利用心電圖診斷變異型心絞痛時,呈現出的特點主要有這么幾點。首先,ST段抬高,相對應的導聯ST段反而會出現下移。如ST段抬高比較明顯時,就會出現單向曲線,心絞痛停止后就可恢復正常。
其次,在ST段持續性抬高的過程中,T波會從低平變高寬。但這并不是真正的改善。有時還可能出現冠狀T。T波從倒置狀態變為直立。而患者心絞痛癥狀有所緩解后,T波就會在短時間內恢復。再次,患者心絞痛比較嚴重的時候,R波會變高變寬,而這信息充分說明急性損傷性阻滯倒置S波變小甚至消失。最后,變異型心絞痛患者發病的時候,常常伴隨室性心律失常,同時也有房室傳導阻滯[5-6]。另外,如果患者冠狀動脈痙攣持續的時間比較久,就可能引發猝死、心肌梗死與惡性室性心律失常。
在此次研究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所有患者均先后接受常規心電圖與動態心電圖檢查。但檢查結果顯示動態心電圖對ST段抬高、T波高聳、竇性心動過緩、室性心律失常、U波倒置以及房室傳導阻滯陽性檢出率均較高,差異符合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也就充分表明動態心電圖在診斷變異型心絞痛中的優勢。因變異型心絞痛痙攣缺血多出現在夜間與凌晨,且一過性,這種特點致使常規心電圖難以監測。但動態心電圖可24小時連續監測患者心電的變化,不會受到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基于動態心電圖的這種特點,將應用于變異型心絞痛中可發揮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臨床診斷變異型心絞痛,利用動態心電圖可清除顯示出患者病理改變結果,且具有非常高的臨床指導意義,具有推廣應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崔海玲.動態心電圖一過性ST段抬高對變異性心絞痛冠脈病變的診斷價值[J].內科急危重癥雜志,2017,14(5):78-79.
[2] 顏麗娟.β-受體阻滯劑強化治療變異型心絞痛的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6(2):77-78.
[3] 徐海鷹.β受體阻滯劑對穩定型心絞痛的療效評價[J].海峽藥學,2011,23(10):97-99.
[4] 鄭軍. β-受體阻滯劑阿替洛爾聯合葛根素治療心絞痛療效觀察[J].吉林醫學,2010,31(21):3476.
[5] 古思嘉.麝香保心丸聯合地爾硫治療變異型心絞痛臨床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22):224.
[6] 穆曉光,翟愛芳.靜脈泵入地爾硫治療變異型心絞痛的短期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0,5(8):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