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境涵
2018年上半年,在高鑫零售、中百、步步高凈利潤均上漲的情況下,永輝超市的凈利潤卻同比下滑11.54%,同時產品因質量問題頻遭曝光
零售業,一個最致命的雷區就是產品質量出現問題,永輝超市也不例外。如何確保所銷售的每件產品質量,無時無刻都在考量一家企業的生命線。
2018年10月15日。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組織抽檢肉制品、食用油、水產品、食用農產品等四類食品1050批次樣品中,永輝超市在江蘇地區銷售的鴻軒農業優選雞蛋,其氧氟沙星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對此,江蘇省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已責令永輝超市查清產品流向、召回不合格產品并進行整改,并在3個月內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報告核查處置情況向社會公布。其實,永輝超市的產品出現質量問題不止一次,僅2018年下半年,就被查出7次產品質量超標,但永輝超市至今并未對這一問題做出回應。
永輝超市除頻頻上榜質量黑名單外,今年的凈利潤也出現滑坡,股價從年初開始進入下跌通道。截至2018年10月24日收盤,其股價已從年初最高的12.12元跌至如今的7.73元,市值蒸發400多億元。同時,2018年上半年,雖然永輝超市實現343.97億元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1.47%,但其凈利潤為9.33億元,同比下滑11.54%。相對零售業同行的凈利潤增長幅度而言,永輝超市的同比增幅,看上去卻不盡如人意。
在這樣重資產的模式下,增收不增利、質量頻頻亮紅燈,但同時也在不斷創新和布局未來風口的永輝超市到底怎么了?近日,《投資者報》記者就一系列投資者關注的問題致電致函永輝超市股份有限公司董秘,但截至發稿日,并未得到任何相關回復。
新零售業務為何不吸金?
近幾年,在新消費升級的推動下,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零售行業都面臨巨大挑戰。就在各大零售企業尋求突破口時,新零售成為創新轉型的大方向。可以說,永輝超市算是在新零售業態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云創業務便是其為了迎合新零售于2015年成立的,并相繼推出永輝生活線上APP和生鮮超市“超級物種”、生鮮便利店“永輝生活”。不過,從近兩年的財報來看,改革的成效并不明顯。
一方面,從2017年開始,永輝超市的凈利潤呈現出下滑趨勢。2016年其凈利潤同比增長高達105.18%,而2017年卻大幅下降46.28%。同時,2018年上半年,其凈利潤同比增長為-11.54%。
另一方面,永輝超市目前的主要營收板塊是云超業務和云創業務,但從2018年上半年的財報來看,二者的營業收入差距較大,分別為326億元和9億元。其中,云超占公司營收比重高達95%,云創業務僅為2.5%;由此可見,永輝超市大部分的營收還是來自主營大型超市的云超板塊。雖然云創業務在2018年上半年的營收同比增長達594%,但近兩年其凈利潤一直呈現負增長,2018年上半年與2017年上半年均為-3.89億元和-9017萬元。其中,2018年上半年,凈利潤虧損為3.89億元。由此可見,云創的業績明顯拖累了永輝超市的凈利潤。當然,永輝超市上半年計提了3.44億元股權激勵,也導致了其凈利潤下滑。
另外,永輝超市的對標企業“盒馬鮮生”近期公布成績單,截至2018年7月31日,盒馬鮮生在全國14座城市開業64家門店,開業超過一年半的門店單店坪效為5.84萬元,單店日銷售額80多萬元,線上銷售占比超過60%,用戶超過1000萬人。但截至 2018年6月,輻射整個永輝超市的永輝生活APP用戶數為665萬,明顯低于盒馬鮮生,而超級物種門店也僅有46家門店。

由此可見,對標企業的步步緊逼,使得業務龐大的永輝,在短時期內無法得到預期回報。同時,2018年上半年,永輝超市也加大了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分別達54.72億元、13.89億元,同比增長43.97%及75.91%,這也壓縮了永輝超市的利潤空間。
收購供應鏈引來消費質量“吐槽”
除布局新零售外,永輝超市在整合供應鏈的道路上也馬不停蹄,先后收購全球最大零售商美國達曼公司40%的股權,又對星源農牧、湘村股份、閩威實業、國產水聯等公司收購持股,希望借此擴大在零售業的市場份額,在快速擴張的路上,也讓產品質量頻頻踩雷。據其他媒體不完全統計,2016年全年,永輝超市曾被查出30批次產品不合格;2018年3月,連續4天被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點名兩次;8月,再被曝出其所售的8種食品出現質量問題,其中,2018年年初,永輝超市銷售的一款快熟面被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查出不合格,并罰款5.1萬元。而僅過兩個月,該產品再次上榜質量黑名單。
與此同時,《投資者報》也發現消費者在各大社交平臺上吐槽永輝超市銷售的雙匯火腿腸、蛋黃酥等產品出現發霉情況。
如此多的質量問題,讓人不得不懷疑永輝超市的采購渠道是否出現了問題。業內人士認為,永輝超市以往的產品采購是通過多家供應鏈競選的方式來完成,當公司大量收購供應鏈企業變為己有后,在采購商品時,就會優先選擇自己入股的供應鏈企業,這勢必會降低永輝超市的進貨門檻,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其產品質量頻頻出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