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青

“我沒想那么多,有能力就幫一點,看到貧困的人過得好一些,我心里就舒坦。”下班后,仲照海將前幾日為孩子們精心挑選的書本進行分類,再一一用紅色的絲帶捆綁起來,“去年送的是書包和文具,今年準備了書本,孩子們大了,要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這個周末,他將帶著這些禮物前往安塞,去看望他的孩子們。
今年已是仲照海默默資助孩子們的第十年。自2008年起,他先后資助河北承德市、安塞縣、柞水縣貧困學生6名。從1992年畢業后,仲照海就扎根煤海,26年來,他在工作上雷厲風行、說一不二,唯獨在面對孩子們善良無辜而又渴望的眼神時,這名鐵骨錚錚的煤海漢子數次紅了眼眶。
讓善良感恩成為立德基石
“小時候,家里的老人就教導我們兄妹幾個做人要善良,更要懂得感恩。”今年47歲的仲照海談起了已經去世多年的老父親對自己的影響,“我們兄弟姊妹多,父母身上的擔子本來就很重,可即使這樣,每次碰到有難處的人,父母都會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1992年,仲照海從韓城煤校畢業后回來到黃陵礦業公司工作。那個時候礦區還在籌建當中,工作、生活條件都很艱苦,剛結婚的仲照海和妻子兩人租住在磚廠的一間毛氈房里,一張硬板床、一個已經掉漆的書桌幾乎是他們的全部家當。“當時人都窮,好多人連飯都吃不飽,我的一點工資每個月都是緊緊巴巴的,真是有幫的心沒幫的力。”也是從那一刻起,仲照海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混出個名堂,因為只有自己強大了才有能力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憑著一股肯吃苦、敢嘗試、求上進的勁頭,他在工作中脫穎而出,日子也跟著好起來。
隨著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仲照海終于有能力去做他一直想做的事情了。在礦上,無論是碰到職工家中的紅白喜事,或是職工的妻兒生病等情況,他不是出錢就是出力。鎮上有個收廢品的瘸子,老人、孩子一大家人,經濟狀況十分困難,仲照海每次去都會放下一些錢。
一次偶然的機會,仲照海認識了黃陵二號煤礦附近杜洛尾村的一對年近80歲的老夫婦。老兩口的子女都不在身邊,平日里都是老婆婆一人照看癱瘓在床的老頭,吃飯是老兩口日常生活的最大問題。自那以后,仲照海隔三差五地拎著雞蛋、牛奶和其他食物去看望老兩口,工作忙得抽不開身時就叮囑妻子去。“老太太每次見著我都會拉著我的手說這說那,看著老人老淚縱橫的樣子,我心里能難受好幾天。”仲照海的妻子抹著眼淚說:“當子女的一定要孝順,每個人都有年邁需要人照顧的時候。”
在礦區,只要提起仲照海夫婦,大家都會豎起大拇指說:“這兩口子的心腸是真好啊。”

2007年9月,仲照海的妻子因病在銅川住院,鎮上收廢品的瘸子得知情況后,坐了幾個小時的車前去看望。“我那次真的被感動了!那么遠的路,他本來就腿腳不方面,還特意跑來看我,我也沒給人家幫多大的忙,可是人家還惦記著我。”那段時間,盡管被病痛折磨,但仲照海的妻子收獲了無數的溫暖與感動。
善,德之建也。仲照海常說:“在幫助別人的同時,我深深地意識到,善良是做人的根本,一個人只有心懷善良之心,才能看得到別人的疾苦,才能珍惜眼下所得。”
把感性扶貧轉為理性幫困
2015年秋季開學后,仲照海和妻子前往柞水縣看望他們在紅巖寺鎮資助的孩子。這是他們第一次來到10歲小男孩程偉的家中。這一次到來,讓他們得知程偉的爸爸去世了,媽媽也在生下他的那年離家出走,家中只有80多歲的奶奶和程偉相依為命。

10歲的小程偉完全沒有同齡男孩子的活潑開朗,見了生人就躲在奶奶身后偷偷觀察對方,一旦發現對方看他就會立刻低下頭,站在那里一動不動,腳上的布鞋已磨出了洞,他就埋著頭用鞋底前后不停地摩擦地板。“老人年紀大了,給的錢裝來裝去就裝丟了。”鄰居家的大嬸說,“去年你們給她的錢好像就丟了一些。”
得知此情況后,仲照海夫婦找到了程偉所在學校的校長,雙方經過商量,決定以后的資助費用都由程偉班主任代為保管,所支出的每一項花費都要留有明細,確保資助的每一分錢都能實實在在地花在孩子身上。
“我資助過的一些學生里,有的從來不和我交流,也沒有一封信件匯報他的學習、生活情況,有的寫了信來,也都是說一些長大后要努力掙錢之類的話。其實我內心希望他們與我交流的是感恩父母、感恩老師。這些孩子有的可能學習不錯,卻忽略了做人的根本。”仲照海說。在資助貧困學生的十年時間里,仲照海深深地意識到,人的知識可以通過后天努力去獲得,但思想品德以及性格必須從小培養,自己是不是該換一種幫扶方式。自那以后,他在選擇資助對象時盡可能地選擇周邊市縣,要保證自己每年至少可以去看望孩子們一次,而且每次去他都會像老師一樣給孩子們留下“作業”,要求孩子們每學期都要通過當面交流、書信和電話等方式向他匯報對家庭、學校、社會的認識和感悟。在資助每一個孩子之前,他還會對孩子自身以及家庭進行全方位的考察。
“醫生看病都要講究對癥下藥才能藥到病除,幫助孩子們也是一樣的,這絕對不是花幾個錢買個心理安慰,要走心。”在幫助孩子的道路上,仲照海把感性扶貧轉為理性幫困,實實在在地為孩子們解決困難。
將愛的力量傳遞下去
前幾日,仲照海收到了河北承德轉角房小學唐玉穎的來信。剛資助那會,小玉穎還在讀小學五年級,現在已經讀到初中二年級了。來信中有這樣一段話:“謝謝叔叔一直以來對我的資助,讓辛苦的爸爸能夠少一些負擔。現在我也明白了,只有好好學習,依靠知識才能走出這座重巖疊嶂的大山。我要像叔叔幫助我這樣去幫助更多的人……”立秋后的礦區涼意漸濃,可仲照海在讀到這段話時心中如暖陽照耀,覺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也更加堅信了他走好這條幫困路。
“每次到孩子們的家中,都感到一陣心酸。”談到幫扶的孩子們,仲照海感嘆道,“善始容易,善終難。‘小善行’最難能可貴的就是持之以恒。”在過去的十年時間里,仲照海不光自己始終如一地堅持幫助孩子們,還帶動礦區里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幫扶的隊伍中。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孩子們帶給我的感動與收獲,要遠遠超過我對他們的付出。”從安塞返回礦區的路上,蔣菊紅見到孩子們后激動的情緒久久不能平復。蔣菊紅是二號煤礦煤管部的一名女職工,在仲照海夫婦的影響下,2017年資助了安塞地區的兩位貧困兒童,成為幫扶隊伍中的新成員。

“既然選擇了資助,就要對孩子們負責,不能只是給點錢尋求一下心理上的安慰。”每當有新的成員加入,仲照海都會嚴肅地做出要求。在他看來,堅持愛遠比給予愛重要得多。
來自受助學生的一封封感謝信、一張張成績單、一面面無邪的笑臉始終鼓勵著仲照海將愛心助學之路越走越遠、越走越寬。十年來,他先后資助貧困學生款物累計10多萬元,被所在單位評為“感動礦區十大人物”。他的事跡也先后被中國煤炭報、延安日報、延安文明網等多家媒體宣傳報道。
有人說,愛如春雨,滋潤大地;有人說,愛如陽光,溫暖人心。在仲照海看來,愛是沁人心脾的甘泉,暢飲甘泉,內心就會變得澄澈而又明亮;愛是熏人欲醉的海風,感受海風,內心就會變得純凈而又寬敞;愛是令人心折的白雪,領略白雪,內心就會變得安靜而又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