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馨桐 韓瀟
在自媒體時代發展起來之前,明星丑聞多是由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曝光,再引發其他媒體轉載,進而在社會引發討論。由于渠道的限制,大眾對于明星丑聞僅僅處于“圍觀”的狀態,除了將這些丑聞作為談資外,大眾的言論對明星丑聞的發展本身并不能產生多大的影響。近幾年與明星丑聞有關的新聞,幾乎都是首先引爆自自媒體。新媒體共享、公開的特點使其發展迅猛,已經成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輿論的放大器,它“能使規模最小的團體發布自己觀點的可能性得到實現”,自媒體對事件的發展和輿情的生成產生重要作用,明星丑聞的輿論陣地開始向自媒體轉移。本文以“林丹出軌門”為個案,希望從該事件中剖析在明星丑聞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中,自媒體扮演的角色的和網民參與產生的影響,并藉此探究名人危機事件輿情應對的策略。
從林丹被爆出軌到今天,有關“林丹出軌門”的話題熱度基本已經退去,林丹夫婦的微博關于“出軌”評論話題的評論也已經基本消失。那么,“林丹出軌門”中網民的參與對輿情和事件發展產生了哪些影響呢?
與傳統社會背景下的輿情不同,基于Web2.0和自媒體的繁榮,網民主動生產內容的便利更有利于形成大規模、強力度的網絡輿情。①2016年11月17日上午9時,新浪微博@名偵探趙五兒爆出林丹出軌的獨家辣眼視頻。林丹被曝光在一酒店里與選美冠軍趙雅淇上演不雅動作,坐實其在妻子謝杏芳孕期內出軌。消息一經微博報道便在網絡引發一片嘩然,新浪娛樂、鳳凰網、新浪體育等微博和一些大V紛紛轉發,使得事件繼續發酵,并迅速登上新浪微博話題榜第一,影響不斷擴大,輿情由此開始形成。
網民的變化或網民興趣點的變化也會引起輿情的不同變化。網民興趣點的變化既可能推動著輿情不斷高漲,也可能由于注意力、興趣點的變化而使輿情漸漸消退。介入事件的網民是變動不居的,即使網民群體內部比較固定,網絡輿情也會變化。圍觀大眾對于明星丑聞的反應恰恰又是社會征候的體現。出軌事件引發了圍觀者對于性/愛情/婚姻/家庭倫理的討論,引發多源頭的輿情裂變。
林丹“出軌門”輿情的消長,是隨著網友對該事件的關注度和討論量而變化的。當網友熱議,輿論聲勢浩大,當網友興趣轉移,輿情也就隨之消退了。這與從前傳統媒體報道設置議程、主宰輿情走向的情況非常不同。
百度搜索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也是我國網絡用戶使用最多的搜索引擎,市場滲透率高達92.1%。百度搜索指數則是以海量網民在百度的搜索量為數據基礎,以關鍵詞為統計對象,科學分析并計算各個關鍵詞在百度網頁搜索中的搜索頻次的加權和。通過對有關新聞事件在百度指數中的搜索統計,可以大體反映出這一事件的網絡輿情。由圖1可以看出,林丹出軌事件的輿情在一周后便開始大幅度消退了。

圖1 林丹出軌百度指數周平均值
微博是我國的第二大輿情源頭,國內外發生的幾乎所有熱點事件都會在微博得到有效傳播,相應的,傳統媒體報道日益受到網絡輿論特別是微博輿論的影響。如今,傳統媒體大量跟進自媒體UGC新聞,電視、報紙使用自媒體內容素材已十分常見。這在傳統媒體對林丹“出軌門”的報道上也可以明顯地看出。
首先是對“出軌門”事件的大量報道,這個新聞來源就是微博自媒體爆料。其次,無論是傳統媒體門戶網站、報紙還是電視節目中,都大量采用了自媒體發表的圖片、文字等,其中更是包括了不少海外報紙和電視。2016年11月17日微博自媒體爆料林丹出軌視頻。同日,國內的《金陵晚報》以及海外的馬來西亞歷史最悠久的報紙《新海峽時報》、英國的BBC都對該事件進行了報道,BBC報道“當林丹和一個‘神秘女人’的照片被曝光后,中國社交媒體充斥著憤怒”。深圳衛視、江西衛視、東方衛視、《北京晚報》、《勞動報》、《證券市場周刊》等大量的電視和報紙對該事件進行了報道,相關素材也都是來源于自媒體。
在公認的大眾傳播的四大社會功能(監測環境、協調社會、傳遞遺產、提供娛樂)中,提供消遣和娛樂是不容忽視的一個方面。在自媒體時代這種功能體現得尤為強烈,大眾對林丹出軌事件的戲謔心理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特點。以“林丹出軌”為關鍵詞,隨機抽取200條微博進行統計(11月17日至11月20日),發現有近四成(69條)的微博是帶有戲謔成分的。“林丹陳赫出軌臉”“陳赫你怎么又出軌了”……以及模仿謝杏芳聲明的“原諒體”源源不斷地出現。當網友進行調侃和戲仿時,這些行為已經從源自主流文化的道德譴責變成了網絡亞文化的狂歡。
從林丹“出軌門”事件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出網友的評論、態度的表達,對事件的發展起到了直接的影響。林丹出軌事件一經曝出就占據了微博熱搜榜的第一名,話題熱度達到爆炸級別。通過自媒體,信息以極快的速度在網絡傳遞,各種負面觀念、情感、情緒、信念、行為等,都可以通過情緒傳染快速傳播到每一個圍觀者。越來越多被同化的圍觀者開始進行身份轉換,最終變成事件的參與者。這給明星危機的處理也帶來了很大壓力。
當自媒體時代崛起,新聞內容從搬運到生產,受眾從圍觀走向參與,丑聞的傳播和發展影響已經與往日不同。通過對“林丹出軌門”事件的分析,我們可以提煉出以下幾個結論:
第一,在自媒體時代,網民參與對輿情發展影響巨大。它體現在輿情產生、發展和裂變三個方面。網絡輿情與傳統媒體激生的輿情有很大不同。它最大的輿論場就是在網際、輿情從網絡爆出并發展擴散,由于網絡傳播的特點,速度更快,傳播面也更廣。其次,網絡討論話題是由對事件本身的討論開始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事件的發展,會出現討論話題向不同方向分散出衍生話題的現象。最后,網絡輿情大多是隨著網友對該事件的關注度和討論量而變化的。當網友熱議,輿論聲勢浩大,當網友興趣轉移,輿情也就隨之消退了。
第二,自媒體時代的丑聞傳播有許多新的特點。第一是大眾傳媒提供娛樂的功能在自媒體得到了很多體現,網友對事件特別是負面消息往往存在一種戲謔心理。第二,自媒體時代,信息以極快的速度在網絡傳遞,各種負面觀念、情感、情緒、信念、行為等,都可以通過情緒傳染快速傳播到每一個圍觀者。這使得受眾群體從圍觀到參與事件的速度在加快。
第三,自媒體傳播會影響其他媒體的報道,它體現在報道的題材和方向兩個方面。由于自媒體丑聞爆料的首發性和影響力巨大,傳統媒體會大量跟進自媒體的新聞,電視、報紙也會大量使用自媒體內容素材。
注釋:
①王平,謝耘耕.突發公共事件網絡輿情的形成及演變機制研究[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3(03):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