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松洋子
當小學生的時候,一定有一起度過暑假的朋友,他們被稱作“暑假之友”。每天不能準時見到他們就會鬧脾氣。直到暑假要結束時,知道會遭到殘忍的對待,那將非常可怕,才會規規矩矩地坐在桌子前打開課本。
我本來就不是在暑假特別想找朋友玩的人,是個有點乖僻的小孩。在書中完成無數次的冒險,去游泳池和水親密接觸,這些略顯單調的事情于我而言一點兒都不會覺得厭煩。要是去海邊,還能和偶然遇見的陌生小孩在海岸上肩并肩地堆沙堡玩兒。也正是這樣,一直到了中學,我都還和神戶的一個女孩保持書信聯系。夏天就是吹拂著不可預期的風。
因此,看雅克·塔蒂的《于洛先生的假期》,讓人大呼快意。這部電影在1953年的戛納電影節上獲得評委會大獎。導演雅克·塔蒂自演的于洛戴一頂壓癟的帽子,穿著短了一截的褲子,腳上則是帶花紋邊的短筒襪子。他叼著長煙管,手里拿著兩個行李箱和一根釣魚竿,獨自踏上假日旅途。故事發生的地點是法國某個海邊小鎮的小旅館。幾乎是默片一般,其中的人物造型有著天才導演雅克·塔蒂獨有的哲學。短劇中的主角總是和周圍的人們產生微妙的錯位,充滿滑稽。后來,著迷于雅克·塔蒂的演技和風格,羅溫·艾金森將那種味道表現在《憨豆先生》中,并為眾人所知。
假期是非日常的時間,便有偏離日常的地方。大家邁著輕快的腳步,啪嗒啪嗒地走著,如同會動的紙人一般。事情也總帶著點虛幻的感覺。雅克·塔蒂大概看透了這一點。我冒昧地覺得,主人公于洛是一個在若無其事中展現出假日風味的角色。
說這部電影優秀的理由有很多,其中貫穿于影片的強烈的少年感覺,讓人感動。有許多畫面值得鼓掌喝彩,比如正午的沙灘,同住在酒店的少年單手拿著放大鏡,偷偷地惡作劇:收集太陽光的熱量,聚焦于在帳篷材質的毯子上曬太陽的全裸大叔身上。小的時候,我也偷偷地在海邊做過同樣的事情!
假期平淡地持續著。早上和晚上在同樣的食堂里吃飯,為打發時間在午夜打撲克,讓人心情舒暢的郊游,白天打不怎么會的網球,每天沿同樣的路線在沙灘上散步。但是,不知為何,所有的事情都閃耀著同樣的夏天的光芒。假期臨近結束,非常小的海邊小鎮燃起數發艷麗的煙花。于洛再次把事情弄糟,黑夜中散發著煙花的光亮。夏天就這樣過去了,心中有些落寞。
夏日假期中的“朋友”在無數個地方,即便不特意尋找,他們也會像于洛一樣,從對面踩著碎步跑過來。大人也好,小孩也好,好玩的事情、奇怪的事情和年紀毫無關系。而《于洛先生的假期》教給我們最重要的一點是,清爽的風肯定會吹起,即使是在令人感到無比無聊的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