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研發活動稅收優惠政策主要包括高新技術企業企業所得稅低稅率、研究開發費用加計扣除、研發儀器設備加速折舊、技術收入免征流轉稅、技術轉讓所得減免企業所得稅等五方面,涉及從研發投入到成果轉化等環節,覆蓋研發活動全流程,持續助力企業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
【關鍵詞】企業研發 稅收優惠政策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隨著我國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強化,要素的規模驅動力逐步減弱,傳統的高投入、高消耗、粗放式發展方式難以為繼,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需要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國家持續為企業研發創新提供稅收優惠政策支持,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激發企業創新活力,促進企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為方便企業掌握運用研發活動稅收優惠政策,系統梳理如下:
一、高新技術企業企業所得稅低稅率優惠
企業注重科技創新,持續進行研究開發與技術成果轉化,并且在《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內,符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及《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規定的條件,企業創新能力評價綜合得分達到70分以上,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減按15%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比一般企業25%的企業所得稅稅率降低10%。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該項優惠政策沒有期限,三年一個周期循環認定,只要企業持續開展研發活動長期享有。
二、研究開發費用加計扣除
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研究階段發生的支出以及不滿足無形資產確認條件的開發階段發生的支出,在會計核算上費用化處理,計入管理費用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再按照本年度實際發生額的50%,從本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開發階段發生的滿足無形資產確認條件的支出,在會計核算上資本化處理,構成無形資產成本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在稅前攤銷。
符合《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辦法》及《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工作指引》規定條件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在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間,費用化的研究開發支出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資本化的研究開發支出加計扣除比例由150%提高到175%。
隨著國家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促進企業研發創新活動的力度不斷加大,研究開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政策適用范圍從正列舉改為反列舉、適用范圍不斷擴大,研究開發費用核算口徑不斷放寬,申報和備案資料不斷簡化,有利于企業應享盡享加計扣除優惠政策,提高了政策的有效性。
三、研發儀器設備加速折舊
研發儀器設備加速折舊優惠政策自2014年1月1日起執行,在用途上區分是專門用于研發還是研發和生產經營共用,單位價值上又區分不超過100萬元還是100萬元以上。
專門用于研發的儀器設備所有企業都可以加速折舊,研發和生產經營共用的儀器設備只有生物藥品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6個行業的小型微利企業才能加速折舊。
自2015年1月1日起研發和生產經營共用的儀器設備加速折舊的范圍又擴大到輕工、紡織、機械、汽車等四個領域重點行業的小型微利企業。
單位價值不超過100萬元的研發儀器設備,無需分年度計算折舊,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單位價值100萬元以上的研發儀器設備,不能一次性計入成本費用,可以縮短折舊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舊的方法。
允許研發儀器設備加速折舊,延遲企業繳納企業所得稅,減少了企業研發設備投入的資金壓力,提高了企業加大研發設備投資、更新改造及科技創新的積極性。
四、技術收入免征流轉稅
企業、行政單位、事業單位、軍事單位、社會團體及其他單位、個體工商戶及其他個人在經營中,取得的技術轉讓、技術開發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收入,自1999年10月1日起免征營業稅。
自2013年8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改增試點,單位和個人取得的技術轉讓、技術開發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收入改征增值稅,但繼續給予免稅的優惠政策。
五、技術轉讓所得免征、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
企業在一個年度內技術轉讓取得的所得在500萬元以內的部分,免征企業所得稅;500萬元以上的部分,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
技術轉讓所得包括轉讓專利技術、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生物醫藥新品種、植物新品種、計算機軟件著作權以及其他技術的所有權或5年以上(含5年)全球獨占許可使用權取得的所得。
自2015年10月1日起,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的技術轉讓所得范圍擴大到轉讓5年(含5年)以上非獨占許可使用權取得的技術轉讓所得。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努力和奮斗,我國經濟發展走向了世界的第二位,我們的自主創新能力得到了快速的提升。無論是在基礎研究還是在產業發展,或者在高科技以及國防領域的發展,都對我國進一步創新驅動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我們龐大的市場規模、完備的產業體系、多樣化的需求,與當前互聯網時代創新成本的下降和創新效率的提升相結合,為技術、產品和產業創新提供了廣闊空間。當前,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更加注重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經濟結構調整需要新興技術、產品、產業提升和替代傳統產業,發展動力要從要素的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廣大企業要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充分掌握運用研發活動稅收優惠政策,加大研發投入,實現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向中高端水平邁進,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
作者簡介:杜海波(1974-),男,漢族,山東濱州人,大學專科學歷,中級會計師職稱,研究方向:審計,稅務、企業管理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