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燕
【摘要】本篇文章首先對國有企業基建財務管理特性進行闡述,從預算風險、債款風險、管理風險三個方面入手,對當前國有企業基建財務管理面臨的主要風險進行解析,并以此為依據,提出加強國有企業基建財務管理風險的優化對策。希望通過本文的闡述,可以給相關領域提供些許的參考。
【關鍵詞】國有企業 基建 財務管理 風險問題 對策
在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加深的背景下,各個領域之間的競爭由之前的外部環境競爭逐漸轉變為企業內部職責競爭,內部職責管理和風險防范開始成為加強企業內部管理的核心內容。從實際角度來說,財務管理的實質在于對財務風險加以識別和把控,但是財務管理和風險管理在范疇延伸方面存在較大差異,財務管理僅僅局限于財務風險管理,而風險管理不但涉及了財務風險,同時也包括了基建項目風險。從財務角度來說,其作為基建內部風險的重要組成成分,安全風險的核心在于外部風險。因此,我們只有對兩者之間關系加以明確之后,才能提出防范和管理財務風險的優化措施,從而減少財務風險出現,保證國有企業整體運營安全。
一、國有企業基建財務管理特性
(一)高壓性
因為國有企業運營規模的逐漸擴充,這給其內部管理增添了一定壓力,原有的管理體系和方式已經無法迎合當前國有企業運營發展要求。從當前國有企業運營發展規劃投放狀況來說,成千上億的投資項目令人瞠舌。當前,我國大部分國有企業基建項目資金籌集渠道在于自籌和銀行貸款。其中自籌資金在基建項目中占據的比例比較少,而企業為了獲取充足的資金,通常會采用擴張引資的方式,這就給企業基金財務管理帶來了壓力。
(二)周期性
結合當前國有企業基建項目整體規劃情況來說,要想保證預期標準的順利實現,大部分國有企業主要采用階段性建設方案。從新項目一期建設開始,到最終項目的全面結束,都要跟隨新設施的應用,把原始的管理工作由之前設施上轉變到新設施中,以此實現企業各項業務的過渡。因為基建項目規劃將會受到客觀因素的影響,一般狀況下,企業基建財務管理周期相對較長,諸多項目建設周期已經超過了2年。
(三)專業性
基本建設的關鍵在于固定資產的再生產,同時其也是一個富有特殊性質的生產領域,涉及的范疇比較廣,投資規模相對較大,這給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和素養提出了嚴格的標準。基建項目財務工作人員不僅要對現有的財務知識有充分了解,同時還要實現自身知識框架的擴充,全面學習和掌握預算相關內容,從而促進自身綜合素養的提升。
二、當前國有企業基建財務管理面臨的主要風險
(一)預算風險
預算風險主要指,部分國有企業在落實基建項目建設工作時,將會受到施工期限延長、施工工作暫停、返工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工程真實資金支出要遠遠高于預算標準,同時無法對資金應用加以科學管控,進而引發財務管理風險的出現。結合當前國有企業基本建設項目真實狀況來說,因為基本建設項目自身含有施工期限長、工程施工種類繁瑣、投資規模大等特性,在開展施工工作時,因為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導致施工進度和施工規劃相背離,進而無法起到預期效果。
(二)債款風險
為了迎合當前社會發展需求,緩解基礎設施數量短缺等現象,在自籌資金已經無法迎合國有企業建設要求的狀況下,銀行借貸已經成為當前諸多國有企業實現籌資的重要方式,使得國有企業擔受較大的債務。在短時間內,國有企業運營情況得到了改善,項目建設、管理團隊、科研水平等均實現了提升。然而,過度舉債將會給國有企業帶來嚴重的負債壓力,甚至還會超出國有企業現有的經濟承擔范疇。部分國有企業領導層級缺少對銀行貸款風險的了解,還貸意識不高,沒有制定合理的還貸規劃標準,導致國有企業面臨因為龐大銀行貸款資金無法及時補償而不得不面臨難以償還的銀行貸款風險。
(三)管理風險
結合當前國有企業運營管理情況來說,國有企業基建項目資金一般由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部門自行管理。然而,從實際角度來說,國有企業并非為專業的建設企業,同時內部管理也并非以施工管理為主,因此,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部門在對基建項目資金加以管理的過程中,常常面臨先前不足等情況,無法對新型項目投資管理存在的風險加以綜合評估和考核,缺少風險識別意識。并且,在內部管理機制構建方面,因為國有企業基建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有待提升,沒有結合考核標準來開展管理工作,在這種狀況下,導致大部分國有企業在基建財務管理方面將會面臨較為嚴峻的管理人員職責腐敗風險。
三、加強國有企業基建財務管理風險的優化對策
(一)構建財務風險控制框架體系
風險識別作為風險管理的核心內容。當前,風險管理的要素識別結構主要建立在內部管理結構體系的基礎上,其中涉及了監管、信息傳遞和交流、活動把控、風險評估以及內部控制等內容。具體來說,可以把國有企業基建項目財務管理風險評估標準劃分為三種,第一種是結合上述相關內容,制定風險評估變量。第二種是根據風險評估變量,做好變量的解析工作。例如,在監管環節中,應該確保定期對企業現有資源以及系統數據加以考察。第三種是在對變量進行解析的基礎上,明確關鍵要素。結合以往的工作經驗,可以根據國有企業基建管理需求,合理劃分各個權重的占比,結合風險識別和控制體系,對其完整性、合理性等特性進行檢測,根據檢測結果,將其順利的實施到風險管理工作中,進而構建一套完善的國有企業財務風險管理體系。在風險管理體系的引導下,加強國有企業基建項目財務風險管理力度,減少財務風險出現,保證國有企業整體運營安全,在給國有企業創造更好效益的基礎上,促進國有企業健康發展。
(二)有效建立監管機制
隨著基建投資規模的逐漸改變,所包含的人員范疇逐漸擴充,業務也朝著繁瑣化的趨勢發展,所以,通過構建完善的監管體系,可以對項目各個環節執行情況加以追蹤和把控,其中涉及了審批流程、支付環節、合同簽署核查等。此外,針對部分重要性文件簽署,應該通過上級部門領導人員的核查,在經手人、負責人以及審核人員一同簽字明確之后,才能將其進行執行,以此防止存在盲點。針對大規模資金投放,應該做好監管工作,核查過程中,不僅要保證工作效率,同時還要確保工作質量,以此防止不必要的消耗。在落實審核工作時,如果存在一定問題,應該第一時間加以處理,實施彈性管理體系,在確保工作質量的條件下,實現工作效率的提升。
(三)嚴格執行預算管理
在開展基建工作中,應該做好成本預算管理工作,對項目加以細化,把職責分配到各個部門和職工身上。同時構建完善的規章體系,確保工作做到有據可依,一旦發現問題,及時找出對應的負責人,嚴格執行規定。在開展預算工作時,應該結合項目真實情況,做好各項成本支出的分配和細化工作,保證預算的合理性和嚴謹性。針對部分超出預算的支出,應該加大核查力度,明確超出因素。為了保證預算管理工作順利落實,提升預算結果的合理性,還要定期向上級部門進行預算執行狀況的匯報,同時邀請相關責任人參與預算核查工作中,以此保證預算每一個環節的合理和規范。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因為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使得在開展基建財務管理工作時,將會面臨諸多漏洞,進而引發風險的出現,這給國有企業的今后發展帶來了嚴重影響。隨著企業運營規模的逐漸擴充,資金投放量和項目擴充規模不成正比,在這種現象的作用下,給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落實增添了難度。所以,這就需要從思想上轉變財務管理理念,構建完善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結合風險種類和產生因素,加強風險管理力度,減少風險出現,從而保證國有企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汪明娟.企業基建財務管理及會計核算探討[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7(21):86-87.
[2]吳榕青.試論基建財務管理與財務風險控制關鍵點[J].科技經濟導刊,2017(16):240+239.
[3]范凌蕓.企業基建財務管理及會計核算的思考[J].山西農經,2015(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