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珍
摘 要:“心、目、手”通過不同的構詞方式產生了很多日語人體詞,在這些復合詞中人體語素有的保持原義,有的由它們在人體中所處的位置以及活動功能引申出新的語義。在這些人體詞中很多是日漢同形詞,它們有的同形同義,有的同形異義。
關鍵詞:人體詞;引申;同形
一、引言
人體詞是指由表示人體器官的語素構成的詞,是日語詞匯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1956年日本90種雜志的分類詞匯統計,日本固有詞匯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是人體詞。人體詞相對于人體器官部位而言,始終處在不斷變化之中,所以在日語中存在使用不同的詞語指稱同一器官部位的情況,如“顏”和“面”、
“目”和“眼”、“足”和“腳”。本研究采用較常用的把“眼睛”叫做“目”的叫法。英國醫學家哈維說:“太陽是世界的心臟,心臟是人體的太陽,由“心”派生出來的詞非常多。“目”是基本詞匯,最早產生的人體詞。“手”因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已經成為語言里必不可少的核心詞語。在美國語言學家莫里斯、斯瓦迪士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編定的國際語言學通行核心詞即《百詞表》中位居第48位。當今的語言學已經進入語義學的時代。王寧先生說過,任何語言研究最終都要回歸到語義研究上來。“語義”是“語言的意義內容”,分為詞匯意義、語法意義和修辭意義。本課題研究是詞匯意義的研究。
二、研究的對象及方法
1.本研究的對象
本課題語義研究對象是:由“心、目、手”構成的日語人體詞的構成方式以及這些詞表層和深層意義的研究;相同結構日漢同形人體詞語義對比研究。
2.研究方法
①整理由“心、手、目”構成的復合詞,按照結構進行分類,從結構和語義上對這些詞進行對比。②把日漢同形的復合詞進行歸類,對比它們在日漢中語義的異同,擬從歷史和文化的視角解釋語義形成的現象和原因。③以構詞方式為切入口作分析,探討人體詞語素義與人體復合詞義之間的關系。
三、研究的發現及分析
根據陳燕生教授在《日語詞匯學》中的論述,復合詞的構成種類主要有“主謂構造”“連體修飾構造”“連用修飾構造”“并列構造”“重復構造”等。本文從“主謂構造”“連體修飾構造”“并列構造”三個方面對“心、手、目”人體復合詞進行探討。
1.主謂構造
(1)“心、目、手+動詞”。據《例解國語辭典》統計,這種形式的人體詞數量最多,如“目立つ、目配る、手觸る、心がける等”。這種詞中有些人體語素失去了原義,動詞語素也失去了原來意義。比如“手懐ける”意思是“馴服、使就范”。有些由對應的自他動詞構成新詞后仍然互為自他動詞,意思也相似,如自動詞“心掛かる”的意思是“擔心、掛心”,它相對應的他動詞“心かける”意思是“留心、注意”。“目覚ます”是他動詞,其相對應的自動詞是“目覚める”,它們的意思都是“喚醒、醒悟”。
(2)“心、目、手+形容詞”。由這種形式構成的詞數量最多,如“心安い、心苦しい、手早い、手短い、目新しい、目ばゆい”等。在這類詞中,人體詞語素很多還是保留原意,比如“目新しい、心強い”。互相反義詞的形容詞構成新詞后大多數仍然是互為反義詞,如“心強い”和“心弱い”,前者指意志堅強,后者指怯弱。“手軽い”指“簡單的、輕易的”,“手重い”指“麻煩的、費勁的”。
2.連體修飾構造
(1)“體言+心、目、手”。這類詞也很多,比如“核心、一心、子供心”等。由于“手”從事各種活動,所以由“手”構成的詞常常指從事某種職業的人,如“歌手”“駅手”它們分別指從事唱歌的人和火車站的搬運工人。但是也有例外,比如“弓手”在漢語中指弓箭手,但是由于持弓的是左手,所以日語中引申為“左手”的意思。
(2)“心、目、手+體言”。“心之官則思”中日兩國人們都認為心是思維器官,所以把思想的器官、感情等都說做心。但在以“心”構成的日漢同形詞語義不盡相同,比如“心霊”,日語中指“①精神,②指用科學無法解釋”的心理現象。第二種意思在漢語中沒有。“心中”在日語中指相愛的男女或家族等一同自殺、殉情,如“一家~”與中文的“心中”語義完全不同。“目上(目下)”指地位或年齡比自己高(低)的人,是由“目”的動作引申出來的。“手蕓”在日語中除了表示“手藝”的意思,還表示“手工藝品”,而漢語只有“手藝”的語義。
(3)“用言+心、目、手”。日語的“不用心”的意思是“不安全;靠不住;粗心大意”比漢語的語義范圍大。“大手”指“正面進攻部隊、正門、大企業”與漢語意思完全不同,“手”已經失去了本義。“大目”指“大眼睛、大斤、略多些、寬恕”,語義大于漢語。
3.并列構造
(1)“體言+心、目、手”。日語的“腹心”與漢語的“心腹”語序雖不同,但是表達的意思相同,因為“心”和“腹”之間的距離很近在漢日中都表示“親近的人”。“頭目”由于“頭”和“目”在人體中所處的位置高,由它們構成的詞表示一個組織中的領導者。“上手”讀成“かみて”時表示“上方、舞臺的左側”,讀成“じょうず”表示“高明、擅長”。“下手”讀“したて”表示“下面、棋力較低的一方”,讀“へた”表示(技□等)笨拙(的人)、不慎重”。
(2)“心、目、手+體言”。“手足”在漢語中引申出“兄弟姐妹”、日語中引申出“得力部下”的語義,“手心”是“斟酌、裁奪”的意思。“手口”指在犯罪中慣用的干壞事的手段、手法,“手柄”意思是“功績”“耳目”由耳和目的功能引申出“提供消息者、見聞”的語義。在這些詞中“心、手、目”都失去了本義。
四、結論及教學建議
1.結論
從上述例詞我們可以發現:①構成人體詞的語素有的保持原有的意思,有時已經完全失去原來的意思。②同形人體詞很多時候日語的語義范圍大于漢語,有些日漢同形人體詞在漢日中基本義和引申義完全相同,有些語義部分相同或者完全不同。③同一人體詞,不同的讀音表示不同的意思。④主謂構造和連體構造的詞語義重點落在后一個語素,并列構造的人體詞前后語素語義地位相同。⑤“人體詞+人體詞”構造中,人體語素大多失去了人體詞的本義。
2.教學上的建議
①語義部分不同或者完全不同的人體詞在學習中最容易弄錯。所以在教學中對于這一類詞要進行對比,比較它們的語義產生的文化背景和歷史原因。②課堂教學中,不能只注重詞義的解釋,要講解相關文化背景。③教師要深入詞匯學方面的知識,學生對詞匯學方面的理論也要有所了解。④引導學生在學習人體詞匯時運用對比、分類記憶的方法。
參考文獻:
[1](日)專司香久子.日語核心詞匯及其短語[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
[2]陳燕生.日語詞匯學[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
[3]日本早稻田大學語言教育研究所.與漢語相對應的日語漢字[M].東京:日本早稻田大學語言教育研究所,1978.
[4](日)永田高志.身體部位表現の言語學[將][J].文學·蕓術·文化,2008(20).
[5]秦禮君.日漢比較詞匯[M].北京: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