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蓮 郭夢菲 李同蓮 馮會容 劉念
【摘 要】
目的:探討消瘀止痛膏對促進肱骨髁間粉碎性骨折術后肘關節功能康復的有效性,以進一步指導臨床護理實踐。方法:將80例經尺骨鷹嘴截骨入路治療肱骨髁間粉碎性骨折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A組)消瘀止痛膏貼敷組,對照組(B組)常規治療組兩組,每組40例。觀察組:采用消瘀止痛膏貼敷配合功能訓練進行康復治療。對照組:單純功能訓練。根據改良式Caseebum評價標準、消腫指數定期測量兩組患者,從而評價出其肘關節功能性及消腫療效。結果:消瘀止痛膏外敷組在關節活動度、功能性評價及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常規治療組,兩組比較有顯著性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經尺骨鷹嘴截骨入路治療肱骨髁間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消瘀止痛膏貼敷治療,在促進肱骨髁間粉碎性骨折術后關節功能康復的療效肯定,肘關節功能恢復良好,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關鍵詞】 消瘀止痛膏;肱骨髁間粉碎性骨折;肘關節功能;康復
【中圖分類號】R365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4-103-01
肱骨髁間骨折屬于肘關節內的嚴重損傷,在全身骨折中,約占0.47%,好發于青、壯年[1]。由于肘關節構造復雜,且常為粉碎性骨折,使得骨折復位、固定都較為困難,固定后容易發生再次移位,從而造成肘關節黏連、僵直,嚴重影響肘關節功能[2]。為防止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最大限度的恢復肘關節的功能,除了術中解剖復位、堅強固定外,術后早期、合理、有效的康復護理尤為重要。我院骨科自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間對經尺骨鷹嘴截骨入路治療肱骨髁間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消瘀止痛膏貼敷配合功能訓練進行康復治療,取得較好的療效。現將本次研究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骨傷科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間80例符合肱骨髁間粉碎性骨折住院患者,按照 AO/ASIF 分類,均為C2、C3 型骨折行經尺骨鷹嘴截骨入路治療。隨機分為觀察組 (A組)和對照組 (B組),各40例。A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19~52歲, 平均年齡(38.5±5.0)歲,高處墜落傷19 例,車禍傷13例,重物砸傷8 例;右側24例,左側16例;B組40 例,男27例 ,女13例,年齡 20~51 歲,平均年齡 (37.8±5.7) 歲,高處墜落傷20 例,車禍傷11 例,重物砸傷9例;右側 22 例,左側 12 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根據《實用骨科學》(第四版)中提出的診斷標準[3]:存在外傷史;受傷后肘關節部位可見彌漫性腫脹,關節活動障礙,伴有疼痛,明顯壓痛,可觸及明顯骨擦感及異常活動,肘后三角關系紊亂;根據 X線檢查和三維重建可明確診斷符合分型的肱骨骼間粉碎性骨折(C2、C3型骨折)。
1.3 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
1.3.1 納入標準 (1)符合分型的肱骨髁間骨粉碎性骨折(C2、C3型骨折);(2)年齡在19~52歲之間,不分男女;(3)無心、肺、肝、腎重要臟器器質性疾病、凝血系統疾病、精神類疾病;(4)均由同一術者實施經尺骨鷹嘴截骨入路AO雙鋼板內固定術;(5)經倫理委員會認證,患者自愿參與。
1.3.2 排除標準 (1)排除C1分型的肱骨髁間骨粉碎性骨折患者;(2)開放性、陳舊性骨折,合并有嚴重軟組織損傷、骨損傷、神經損傷患者;(3)合并有同側上肢其他骨折患者;(4)采用手術以外的其他療法,如保守療法或外固定療法等;(5)不配合、過敏體質或對組方內中藥過敏者。
2 治療護理方法
2.1 常規治療方法 所有納入患者于入院后1~5d內行經尺骨鷹嘴截骨入路AO雙鋼板內固定手術方法。術后給予常規治療及護理,每日進行功能鍛煉前采取超前鎮痛,CPM被動活動60分鐘,每日1次,幅度逐漸增大,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主動肘關節屈伸活動,每日100~200次。
2.2 試驗性治療護理
觀察組(A組)在常規治療及功能訓練基礎上由指定的護士負責使用消瘀止痛膏貼敷。本方主要功效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接骨續筋;方藥組成:木瓜60克,梔子30克,大黃150克,蒲公英60克,地鱉蟲30克,乳香30克,沒藥30克等。制作方法:將以上方藥共研粉末后過45目篩、備用,取蜂蜜1000g,凡士林300g加熱至70℃攪拌熔化后,待溫度降至40℃左右,加入藥粉600g,逐漸攪拌混合至冷卻,裝入藥罐,密封儲存備用。使用方法:根據腫脹面積大小,取適量的藥膏均勻涂在醫用敷貼上,厚度0.3cm,貼敷于腫脹部位,每24 h 更換1 次, 7 天為1 療程。注意避開切口,再次用藥前用清水洗掉殘留的藥膏。在貼敷期間需密切觀察患者反應,每天應檢查是否出現過敏性皮炎等不良反應。如有皮膚過敏者,去除藥膏,按過敏性皮炎治療。常規治療對照組(B組)行單純性功能訓練。
2.3 評價指標
2.3.1 采用消腫指數評估關節的腫脹程度,術后1d測量自尺骨鷹嘴突經肱骨內、外髁至肘關節皺襞水平測量患肢的周徑的d1,分別于術后1w、術后2w側量患肢同一水平的周徑d2、d3,并測量健側肘關節同一水平的周徑d0,計算消腫指數=[(d1-d2或者d3)/(d1-d0)]×100. 00%[6]。
2.3.2 肘關節改良式Cassbaum評定系統[7]:優:伸肘15°,屈肘130°肘關節時無癥狀;良:伸肘30°,屈肘120°肘關節時無或有出現癥狀;可:伸肘40°,屈肘90°~120°;肘關節時有癥狀;差:伸肘40°,屈肘<90°。隨訪評估術后4w肘關節功能恢復的情況。
2.4 統計學處理 采用 SPSS16.0 軟件對本次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
Symbol`A@ 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數(%)表示,采用 x2 檢驗,以 P<0.05 表示為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結果
所有患者手術切口均為I期愈合,如期拆線。消瘀止痛膏貼敷組患者在治療期間未出現燙傷、過敏性皮診等不良反應,術后病例均獲得隨訪。
3.1 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點肘關節腫脹情況比較,觀察組消腫指數明顯高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差異。
3.2 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點肘關節Cassebaum評定比較,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差異。見表2。
4 討論
中醫學認為,肱骨髁間粉粹性骨折術后患者常因術后長時間制動,致血瘀氣滯,經絡不暢,氣血不通;局部營衛氣血虧虛,更宜侵襲寒濕邪氣,加重經絡阻滯。這兩方面日久致筋骨失濡養,肘關節攣縮、粘連、屈伸不利等,故最終導致關節僵硬、活動受限,其病機在于氣滯血瘀,筋脈拘攣。治此應當遵循《素問·至真要大論》“留者攻之”原則,故而術后康復應側重于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促進肘關節活動。中藥敷貼方中重用大黃破瘀通經,消腫止痛;配以地鱉蟲破瘢逐瘀、續筋接骨之功效,并且有溶栓機制;況瘀血不去,新血不生,配以乳香、沒藥行氣活血,散瘀止痛,合大黃、地鱉蟲以祛瘀生新,消腫止痛之效;利用木瓜、梔子、蒲公英清熱舒經、散結止痛,以助大黃泄熱之力[8]。此方發揮“活”、“利”等療效,使得脈絡疏通,腫脹自消,瘀去結散。應用消瘀止痛膏貼敷可通過中藥的“滲透”作用,使其直達病所,影響血流的改變,控制水腫發生的程度,降低血栓素含量,減輕血液凝聚的狀態,從而達到活血祛瘀,通絡止痛作用。同時,也可降低組織細胞中型膠原的水平,起到預防并治療骨折后關節僵硬的作用。 通過以上觀察結果表明,消瘀止痛膏貼敷可明顯緩解患者術后疼痛、快速消腫、促進肘關節活動度和功能的早期恢復。
骨折內固定術后配合中藥消瘀止痛膏外敷,不僅很好體現了祖國醫學強調的“內外兼治”的治療原則,而且因其簡便易行,又經濟實惠,且治療效果確切,臨床上易被大多數的患者接受,宜于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學文, 徐建高.主編.骨科創傷性疾病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M],2000.10:143
[2] 吳繼恒,蔣國華,周富根,等.中藥熏洗輔助治療肱骨髁間粉碎性骨折40例體會,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J],2013, 23 (12):1001-1002.
[3] 胥少汀,葛寶豐,許印坎deng .實用骨科學[M].北京: 人民軍醫出版社,2012: 549-551.
[4] 范振華.骨科康復學[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9:63-65.
[5] Dogramaci Y,Esen E,Kurklu M,et a1. Double plate osteosynthesisprovides berrer biomechanical stabilization than double tensionband technique in distal humerus fractures[J].Eklem HastalikCerrahis,2010,21(1) : 44.-.49.
[6] Windolf M,Maza ER,Gueorguiev B,et a1. Treatment of distal hu-meral fractures using conventional implants. Biomechanical evalua-tion of a new implant eofiguration[J].BMC Musculoskelet Dis-ord,2010,11:172-179.
[7] 李紅斌.中藥熏洗法在肱骨髁間骨折術后關節功能障礙的應用[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2,24(10) : 979-980.
[8] 上海中醫學院.上海中醫學院傷科教研組.中醫傷科學講義[M]人民衛生出版社,1960.上海中醫學院傷科教研組.中醫傷科學講義[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6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