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鋒
【摘 要】
隨著現代社會競爭壓力的增加,肩周炎發病率愈來愈高、愈來愈普遍,逐漸成為困擾中年人動的障礙,怎樣解決這類問題,是醫學界的難點、熱點,我們在臨床上研究通過奇穴特效治療肩周炎時發現利用郄穴法治療肩周炎可以明顯減輕患者疼痛和改善患肩的功能,提高臨床療效,而且方法簡單,應在臨床中推廣普及,現總結如下。
【關鍵詞】 肩周炎;郄穴;針灸;手足三陽
【中圖分類號】R446.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4-108-01
Abstract : With the increase of competitive pressure in modern society, the incidence of shoulder periarthritis is becoming higher and more common. It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obstacle for middle-aged people to move. How to solve this kind of problems is a difficult and hot spot in the medical field. In clinical study, we found that the treatment of shoulder periarthritis with Qi acupoint special effect can obviously reduce the pain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affected shoulder, and 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should be popularized in clinic. These are summarized below.
Key words: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xi-cleft point acupuncture; the three sides of the hand and foot
1 概論
肩周炎又名“肩凝癥”、“五十肩”。指肩關節周圍由于運動牽拉或感受風寒外邪侵襲引起的一組癥候群。以疼痛、功能障礙為主要癥狀,尤其是疼痛是最早出現的癥狀,貫穿始終,所以對于肩周炎的治療止痛是首要任務。臨床方法很多但效果欠佳,比如針刺、手法、穴位(或痛點)注射、熱敷、口服藥物等。一般均需要在治療后配合肩關節的功能鍛煉。作者有意把治療(郄穴刺激)和功能鍛煉結合起來同時進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郄”有空隙之意(“郄”是“隙”字的異體)。郄穴是各經經氣深聚的部位。十二經各有一個郄穴,陰維脈、陽維脈、陰蹻脈、陽蹻脈也各有一個郄穴,一共16個郄穴。除足陽明胃經的梁丘外,都分布在肘、膝關節以下。臨床上郄穴多用于治療急性病。
陽經郄穴多治急性疼痛,如頸項痛取足少陽膽經郄穴外丘,胃脘疼痛取足陽明胃經郄穴梁丘等。此外,郄穴亦有診斷作用,當某臟腑有病變時,可按壓郄穴進行檢查。
通過對郄穴用于痛證的文獻資料進行總結、分析郄穴用于止痛的病癥范疇及臨床療效,為研究其作用機理及推廣該類特定穴在痛證中的使用提供依據。從近年來郄穴治療痛證的使用情況來看可大致歸納為:頭痛、胃脘痛、膽絞痛、痛經、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軟組織損傷、術后鎮痛等40多種病癥,尤其在骨、傷科病癥中使用較多。通過分析可以發現,用于痛證治療的大多為陽經郄穴,亦有陰經郄穴治痛證的應用。可以認為郄穴治療痛證療效好,范圍較廣,是痛證治療中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廣應用的特定穴位之一。
2 治療方法
根據肩周炎發病部位選取相應手足三陽經郄穴進行針刺、或對應足三陽經郄穴針刺同時進行功能訓練。對于懼怕針刺的患者可以采取指針點穴的方法。
取穴原則:手陽經循行部位疼痛取本經郄穴,手陰經循行部位疼痛取表里經郄穴、和對應足陽經郄穴。上肢交叉取穴,下肢同側對應取穴。
2.1 肩前疼痛:肩前屬手太陰非經循行路部位,取表里經手陽明大腸經郄穴溫溜穴、足陽明經郄穴梁丘穴。
2.2 肩上疼痛:肩上屬手陽明大腸經循行部位,取穴手陽明大腸經郄穴溫溜穴。
2.3 肩后疼痛:肩后屬手少陽三焦、手太陽小腸經循行部位,取穴應取手少陽三焦郄穴會宗穴、手太陽小腸經養老穴。
功能鍛煉:治療中均采取針刺(或指針)郄穴與肩關節功能鍛煉同步進行的方法。
3 總結體會
肩周炎疼痛,嚴重影響著患者的康復進程、大大降低了生活質量。尤其是夜晚疼痛加重,徹夜遭受折磨。使患者失去治療的信心。1、單純一個肩周炎因為損傷部位不同影響功能各異。外展上舉、前旋、后旋出現較多。治療中應分別有針對性的治療才能起到快速有效的治療作用。本療法依據祖國醫學經絡理論辨經論治能充分體現之一原則;2、治療與鍛煉同時進行可以提高療效,避免患者的惰性、且能有效的維持治療效果。加速康復進程。3、對懼怕針灸的患者又提出了指針點穴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本療法的適應人群。
雖然目前郄穴用于臨床研究較多,但其作用機理仍處于研究空白狀態,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素問靈樞匯篡約注》
[2] 《靈素集注節要》
[3] 《內難選擇》
[4] 《傷寒論淺注》
[5] 《金匱要略淺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