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虹玨 李露萍
【摘 要】
目的:分析經皮雙側子宮動脈栓塞對產后出血進行治療的有效護理方法。方法:本文將我院在2016年12月到2018年6月收治的產后出血產婦68例,作為研究對象,對于所有產婦均采用經皮雙側子宮動脈栓塞術進行治療,并將68例產婦隨機分為常規護理組和整體護理組,每組均為34例,評價兩種不同護理所取得的效果。結果:對于兩組產婦產后出血的出血量進行比較,本研究常規護理組的產后出血量為(182.5±21.4)ml,整體護理組產后出血量為(102.5±11.5)ml,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評價本研究常規護理組和整體性護理組的并發癥發生率以及護理滿意度,本研究常規護理組分別為23.51%(8/34)和70.59%(24/34),本研究的整體護理組則分別為11.76%(4/34)和91.18%(31/34),兩組進行比較,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于采用經皮雙側子宮動脈栓塞術進行產后出血治療的產婦,為其配合整體護理進行干預能夠有效的減少產后出血量,且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升,患者的滿意度值得推廣。
【關鍵詞】 經皮雙側子宮動脈栓塞術;產后出血;效果觀察
【中圖分類號】R969.4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4-126-01
產婦在分娩的過程當中容易出現產后出血,這是較為嚴重的一種并發癥,產后出血發病急驟,生理反應相對較快,病情危重,容易導致產婦情緒消極,所以產婦出現產后出血,很容易導致產婦死亡[1]。臨床在進行治療過程中,通常為產婦采用保手執結的方法進行干預,但效果并不顯著,而通過子宮切除術進行干預雖然能夠挽救產婦生命,但會影響產婦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任這些年介入手段的不斷提升,使得為產婦采用經皮雙側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針對于此分析這種治療方案對于產婦進行產后出血治療時配合的有效護理干預方法的效果,現將主要研究情況進行如下的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選擇的研究對象為我院在2016年12月到2018年6月收治的產后出血的產婦,選擇68例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產婦隨機分為常規護理組和整體護理組,每組產婦平均為34例。常規護理組當中初產婦和經產婦的比例為20:14,產婦的最大年齡為41歲,最小年齡為21歲,平均年齡為(28.5±7.1)歲;整體護理組當中,初產婦和經產婦比例為19:15,產婦的最大年齡為40歲,最小年齡為21歲,平均年齡為(28.5±6.9)歲。本研究兩組產婦均為產后出血,均選擇采用經皮雙側子宮動脈栓塞術進行治療,兩組產婦排除有意識障礙和精神異常的情況,所有產婦家屬均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經統計學軟件檢驗產婦的一般資料,兩組產婦沒有差異,可以進行比較。
1.2 方法
1.2.1 介入方案
本研究所有患者均選擇采用經皮雙側子宮動脈栓塞術進行治療,手術以前需要對產婦常規進行消毒,并且鋪設無菌洞巾,對產婦的穿刺部位進行相關的選擇,選擇產婦的右側股動脈,在穿刺成功之后,引導產婦進行動脈導管到雙側髂內動脈,做好對于產婦子宮動脈形態的具體觀察,了解產婦具體的出血部位,并且對于產婦的出血量進行調查。選擇動脈導管導入產婦子宮動脈,并且對于產婦做好動脈造影,將混合造影劑以及明膠海綿顆粒推入到產婦的子宮動脈當中,并且在透視的情況之下,對于產婦的造影的具體情況進行觀察和了解,如果觀察到產婦動脈遠端沒有出現持續性的血流狀況,即表示栓塞完成[2]。
1.2.2 護理方案
本研究的常規護理組按照常規護理方案進行護理,具體護理根據常規護理的原則進行。本研究整體性護理組按整體性護理進行干預,具體護理方法為:
①術前護理:術前需觀察患者的變化,嚴密的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注意配合臨床醫生進行相關治療,做好對于患者的輸血和補液等基礎治療工作。幫助患者進行靜脈通道的創建,需要做到規范迅速,特殊狀況之下,創建靜脈中心通路可通過麻醉師來完成,需要保證補液的順利。要做好對患者的保暖工作,嚴格的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狀況,做好吸氧等相關的工作,如果患者生命體征
存在變化,需進行嚴密監測,并做好準確的報告和檢驗,對患者進行血常規,心電圖和呼吸狀況的檢驗,為患者做好凝血時間的檢驗工作。還需要將經皮雙側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的作用優點等,告知患者以及家屬,根據患者的不同狀況,配合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以便于積極的配合治療。
②術中護理:為患者進行栓塞術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需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觀察,了解患者的呼吸、血壓、心率和脈搏等狀況。需要協助醫生進行操作,保持高度的默契,做好對患者的心理疏導,緩解不良情緒,造影過程中需注意患者是否存在頭痛、嘔吐和血壓降低等不良反應,必要的時候應告知醫生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護理干預。
③術后護理:手術以后護理人員應將患者送歸病房,為患者進行嚴密的護理干預,保證患者絕對臥床休息,叮囑患者應注意相關的事項。還要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狀況,了解患者的呼吸、脈搏、血壓、心率是否平穩。每隔半小時為患者進行一次檢驗,觀察患者穿刺部位是否存在不良反應,是否存在有陰道流血,要積極的為患者進行下腹部按摩,促使子宮內的血塊被徹底排除。
1.3 觀察指標
評價本研究所有患者的產后出血量,并對兩組患者進行比較,調查本身就所有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并發癥的發生率,并對兩組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采用IBM SPSS26.0進行統計學軟件的檢驗,采用卡方值(X2)檢驗所有研究的,計數資料,本研究選擇P<0.05檢驗兩組數據之間的差異性,說明兩組數據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于兩組產婦產后出血的出血量進行比較,本研究常規護理組的產后出血量為(182.5±21.4)ml,整體護理組產后出血量為(102.5±11.5)ml,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評價本研究常規護理組和整體性護理組的并發癥發生率以及護理滿意度,本研究常規護理組分別為23.51%(8/34)和70.59%(24/34),本研究的整體護理組則分別為11.76%(4/34)和91.18%(31/34),兩組進行比較,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結論
綜上所述,對于采用經皮雙側子宮動脈栓塞術進行產后出血治療的產婦,為其配合整體護理進行干預能夠有效的減少產后出血量,且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升,患者的滿意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吳箐,黃元菊.經皮雙側子宮動脈栓塞治療產后出血的觀察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23):2201-2203.
[2] 隋健.經皮雙側子宮動脈栓塞治療產后出血的觀察護理[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11):240-242.